陈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及一些传统民居中,经常能见到一种曲线优美的建筑构件——美人靠。
美人靠是栏杆的变形。在需要装栏杆的地方,可以做更美观而且实用的廊凳,在廊凳的基础上加上靠栏,就成了美人靠。
传说美人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与西施趴在栏杆上观赏池中的游鱼,差点儿一头栽进水里,于是夫差(另有一说是西施)命工匠在池塘边建造了这种带靠栏的长凳。西施常常坐在那里,这种带靠栏的长凳由此得名美人靠,也叫吴王靠。
除了吴王靠,美人靠还有廊椅、飞来椅等别称。清代《扬州画舫录》里说:“廊贵有栏。廊之有栏,如美人服半背(半背即坎肩),腰为之细。其上置板为飞来椅,亦名美人靠。”
美人靠多出现于明清时期的徽式建筑中。徽式建筑庭院天井周边的楼上设有走廊,走廊邊上的美人靠与雕梁画栋、藻井花窗共同构成楼阁之美。按照旧时风俗,待字闺中的年轻女子不宜抛头露面,只能倚在闺房门前的美人靠上遥想外面的世界,这也许是美人靠名字真正的由来。
因探出的靠栏外形酷似鹅弯曲的脖子,所以美人靠又称鹅颈椅。其实这种样式是根据人体脊椎的特点设计的,贴合人体轮廓,靠坐上去十分舒适。
史籍中没有对美人靠和吴王靠之说的记载,飞来椅、鹅颈椅等别称也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不过,宋明时期的古画中就有了美人靠的影子,明代画家仇英的名作《汉宫春晓图》中就有两处出现了美人靠。
美人靠作为一种别具匠心的设计,集美观和实用于一身,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又承担了家具的功能,让人能够倚坐休息,还给建筑的外观增添了变化,使其更具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