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思维培养的城乡规划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2023-11-29 18:00杨旭东富尔雅任志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杨旭东 富尔雅 任志华

摘    要:立足当前城乡规划本科教学对空间设计能力重视而对研究思维能力培养轻视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厦门鼓浪屿更新改造联合毕业设计作为教学探索平台,进而构建“研究历史文化脉络、探讨深层社会机制、确立规划导则策略、落实规划设计方案”的4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及环节,以期在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阶段,集中培养学生的文献考据、归纳总结、系统构建、逻辑论证、思维整合,以及空间手段等研究性思维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

关键词:城乡规划毕业设计;研究思维能力;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成果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68-03

一、引言

城市是复杂的人类聚落,承载了城市居民几乎所有的社会文化活动。城市是一个空间概念,规划师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也是以空间为核心的,但是对于城市的思考研究却不能局限于空间本身。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因此,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研究思维的培养。

毕业设计是城乡规划本科教学体系中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设计能力的重要阶段,设计要求和成果均高于平时的设计题目。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调研现状、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并通过相似案例的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为自己的设计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进行物质空间层面的设计,还需要综合社会、经济、产业等多方面的分析,探索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并综合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体现城乡规划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思结合。新时代国家规划体系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规划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等都需要在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社会要求、适应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特点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和提升[1]。研究思维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在本质上并非是矛盾的,二者在多数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城乡规划教学中,受行业环境、教学周期、教学学时及学生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重空间设计能力、轻研究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从当下城乡规划学科的长远发展趋势及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看,缺失研究思维能力的学生,其职业素养提升及个人的长远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从学生学习阶段的角度来看,对于研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适合放在本科毕业设计的环节中。一方面,经过了4年空间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方法,并初步形成了对本专业的基本认知;另一方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本科学习情况的综合考查和集中提升,通过一些研究性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梳理本科期间所掌握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研究性的课题选择

以2021年厦门鼓浪屿更新改造的联合毕业设计为例,教学团队将整个毕业设计的课程教学设置为4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重点对厦门鼓浪屿历史文化脉络及深层社会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制定规划策略及设计导则,并基于前期工作完成空间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文献考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系统研究能力、逻辑论证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及空间落实能力。

在毕业设计落实具体课题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厦门鼓浪屿整体区域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导则和规划策略。对应前期的研究成果,通过规划导则的制定,明确空间设计的限制要素。学生则需要通过制定规划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对厦门鼓浪屿历史文化脉络及深层社会机制问题的研究进行整合,并将其在空间层面予以落实,作为下一步毕业设计的课题方向。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研究与设计融为一个整体,能够落实在具体的空间实体和策略途径层面(图1)。城市更新类型的设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物质形态的设计操作能力,更需要具备城市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注重“形体空间操作”向重视“城市问题探究”转变[2]。

(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注重研究思维培养的教学过程由课题目的和学生兴趣决定,因此,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开放性。学生通过对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多方向引导,能够激发主观能动性,在厦门鼓浪屿开放的研究范畴内明晰个人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并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和方式获取开展设计工作所需的信息。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开展特定专题的研究,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价值知识的选择能力和专门问题的研究能力。开放式研究型毕业设计的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协作组合的开放、课题研究层级的开放、教学辅导形式的开放等方面。

1.学生协作组合的开放: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共有来自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4个专业的22名学生参加。经过前期共同参与的实地调研和课题讨论,最终自发形成了4个毕业设计小组,每组学生来自上述不同专业。在后续的毕业设计深化进行中,这种学生协作组合的优势凸显,对于同一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思维切入点和研究深度广度都不同,组内学生互相补充,开拓了专业视野,激发了研究热情。

2.课题研究层级的开放:毕业设计题目采取学生自主申报制,即参加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自主确定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审核确定,各组的题目完全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确定毕业设计的空间范畴,成果深度和形式不受专业限制,从学生最终确立的毕业设计题目来看,也体现出研究对象的多元化。

3.教学辅导形式的开放:联合毕业设计采用本校教师与兄弟院校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兄弟院校的知名教授“走进来”参与设计教学和使学生“走出去”参加兄弟院校的设计课堂的方式,在全国视角下探索专业教育改革,使学生能在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学习。如联合毕业设计期间,东北林业大学指导教师与厦门当地规划设计院合作,组成设计组,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三、教学成果实证

(一)学生毕业设计研究成果呈现

根据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4个小组选取了4个不同研究层面,对厦门鼓浪屿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刻解读,以“寻脉”的方式探索了厦门鼓浪屿历史文化脉络的本质所在,并重点对历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历史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厦门鼓浪屿当下所存在的包括产权、设施、交通、居民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剖析了内在原因,形成了一份能够支持后续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研究报告(图2)。

经过以上教学过程,联合毕业设计结束时,学生不但完成了课题的计划任务,也积累了参考文献阅读量、案例分析量,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使其转化为相应的论文成果。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更为理性地梳理

回顾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城乡规划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往往是单一的流程,即下达任务书、反复改图、定期收图、最终评图。在强调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在单一的流程中构建多个思考点,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并采取课堂讨论或集中评讲的方式,对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及设计成果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丰富现有教学体系,使之更加饱满并有较好的深度,又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推进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师可以在设计任务开题后的2周内,进行短时间的集中评讲,内容即为学生对现状的研究,包括发展的历程、发现的问题、空间的特色等。随后,在下一环节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依照设计进展情况,可设置多个集中评讲节点。评讲内容及评讲时间可以根据具体课题内容确定,或根据课程中发现的问题灵活设置。这种灵活的节点制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程的相应阶段进行相应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规划设计工作习惯及研究习惯。

四、结束语

高校的基础教育应着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这比教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3]。在城市规划教育理论的教授中,对城市规划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整个学科的基础建设内容之一,尤其是当代城市规划学科独立与交融并重的趋向,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复合能力在城市规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城市规相关研究,并能进一步深化及提升。此种教育模式,对于研究型人才的长远培养、教学成果的全面总结、学习方法的深度推广等均有较大的作用及价值。

(二)教师研究思维培养路径构建

通过上述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研究思维能力的特征,在具体教学中,将其与现有教学体系相结合,并进行深化。通过对研究能力特征及构成的解析可以看出,相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规划设计”课程主线来看,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内在的修行,隐含在“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因此,在不影响正常的课程教学、不增加教学负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研究能力的培养完全贯穿于现有教学体系之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最终达到研究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划教学体系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亦值得思考[4]。从本次教学成果来看,本科生能够很好地把控有关历史文化脉络 及深层社会机制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将其与具体的规划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设计成果。同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文献考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系统研究能力、逻辑论证能力、思维整合能力、空间落实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练,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学团队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针对教学探索采用的理念与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施文.新时代规划教育趋势与未来[J].城市规划,2022,46(1):38-39.

[2]  顿明明,王雨村,郑皓,等.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1):132-138.

[3]  赵领娣.研究型学习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以“宏观经济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76(5):1-4.

[4]  杨俊宴.城市规划师能力结构的雷达圈层模型研究:基于一级学科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2,36(12):91-96.

收稿日期:2023-05-06                                                          修回日期:2023-06-07

作者簡介:杨旭东(1978—),男,黑龙江阿城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改革探索”(SJGY202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