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白虎汤灌肠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退热中应用效果

2023-11-29 02:19文晓芳焦银凤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白虎灌肠小儿

李 阳 文晓芳 焦银凤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高热、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患儿生命。高热惊厥是小儿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健全,大脑神经元以及传导纤维结构相对简单,持续高热症状会影响脑细胞代谢,引起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造成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等,甚至伴有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研究表明,持续的高热惊厥会引起脑缺氧,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生[1]。因此,及时有效的退热对高热惊厥患儿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降退热措施有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虽然具有快速退热的效果,但容易反复,降温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中药灌肠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属外治法之一,经导管将药液直接灌注至直肠,以达到快速降温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用中药灌肠法为降温措施应用于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的退热处理,旨在探讨其退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7(5.82±0.75)岁;发热病程14~45(31.19±5.12)h;腋温39.0~40.6(40.50±0.52)℃。研究组43例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5~8(6.06±0.58)岁;发热病程17~40(30.94±5.37)h;腋温39.4~40.5(40.45±0.60)℃。两组患儿腋温、发热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中关于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以高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痰培养可见致病菌,胸部X线示肺部有片状阴影,听诊示肺部有干啰音和湿啰音。患儿均出现高热惊厥症状,患儿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性全身性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者,存在肛周疾病影响灌肠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者等。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抗惊厥等基础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患儿接受酒精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的护理措施。(1)一般处理:指导患儿平卧位,松解衣领、袖口,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儿口鼻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预防窒息的发生,开通静脉通道,低流量吸氧。(2)高热处理:首先将75%医用酒精兑入32℃左右的温开水中,使酒精浓度为25%~30%,然后以离心的方向擦拭四肢、背部,上肢擦拭顺序为:上肢颈外侧—上肢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肢内侧—手掌。下肢擦拭顺序为:髂骨—下肢外侧—下肢内侧—腹股沟—内踝—腘窝—足部,全身擦拭时间不宜超过20min,必要时配合头部冰袋冷敷。

1.3.2 研究组患儿接受中药灌肠干预。中药选用芪参白虎汤,组方:黄芪6g、太子参9g、石膏(先煎)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9g。上药加水约300ml浸泡30min后开始煎煮,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煎30min,滤出药液约150ml放至冰箱保存备用,用时取药液50ml加热至38℃左右,装入无菌输液袋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输液管的末端涂抹石蜡油,轻轻插入患儿肛门,缓慢注入药液,注入结束后让患儿微微抬起臀部,使臀部保持一定高度,让药液在体内保留3h左右,每天灌肠2次。两组患儿均于体温恢复后停止干预,3d后对比效果。

1.4 观察指标 (1)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各时间段腋温,包括用药前、用药后30min、用药后1h、用药后2h。(2)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以用药后腋温降低0.5℃的时间为退热起效时间,以体温恢复正常温度且不再升温的时间为解热时间。(3)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4)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测定两组患儿CD4+、CD8+水平,计算CD4+/CD8+。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腋温比较 研究组患儿用药后30min、1h、2h腋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腋温比较

2.2 两组患儿退热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BDNF及AchE比较 干预3d后,研究组患儿BDNF以及Ach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BDNF及AchE比较

2.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结束后,研究组患儿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形体未盛,脏腑娇嫩,肺脾不足,肺卫开阖失司,易受外邪袭扰,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有从温化火、从阳化热之特点,因此高热为小儿常见症状,且高热发展迅速、病情急剧。火热过盛继而生痰,痰盛生惊,或引动肝风,或热陷心包,故而发为“急惊风”,因此治疗小儿高热需求“速”、求“稳”,既要快速退热,还要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应用寒凉之品,恐伤小儿纯阳之体。本研究所用芪参白虎汤是在传统白虎汤基础上化裁而来,方中以生石膏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能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止渴;以知母为臣药,既助君药清肺胃之热,又能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佐以黄芪、太子参、粳米,黄芪能补益肺卫,太子参可健脾益气、生津润肺,粳米可养胃和中、补脾清肺,三者均为温、平之性,合用既可养护小儿之肺脾,使肺卫开阖有度,免受外邪侵扰,又可防止寒凉之性太过而损伤小儿纯阳之体;炙甘草为使,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清热除烦、补益脾胃之功效。

中药灌肠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亦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经导管灌注至肛门,保留在大肠内,充分吸收,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使药效归于肺,再经肺之朝百脉,宣发肃降功能输布于脏腑、四肢,透达至全身,而发挥效果[3]。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用药后30min、1h、2h的腋温均明显降低,而研究组患儿各时间段腋温均低于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芪参白虎汤灌肠的退热效果及退热时间优于传统的退热措施。干预后,两组患儿BDNF以及AchE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高热惊厥均不同程度影响着患儿的大脑神经功能,而研究组患儿BDNF及AchE高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儿大脑神经功能受高热惊厥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芪参白虎汤灌肠退热效果有关,芪参白虎汤通过灌肠,保留至直肠、结肠内,而直肠内肠壁组织有着丰富的静脉丛和半透膜,半透膜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能够将药物充分吸收进入血液,经以下三种途径发挥全身疗效,能快速达到退热效果,减轻高热惊厥对患儿大脑神经功能的影响。(1)经门静脉—肝脏通道进入体循环发挥效果;(2)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全身效果;(3)淋巴组织亦参与药物的吸收,通过全身淋巴组织网而发挥全身疗效[4-5]。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儿CD4+以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儿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芪参白虎汤中黄芪、太子参、粳米具有补益脾胃、固护肺卫等功效,能使肺卫开阖有度,提升小儿抵抗能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黄芪多糖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抗体的生成,从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6]。太子参中苷类及多糖成分能够有效提升脾虚、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的免疫能力,增强免疫功能[7]。白虎汤能够降低白细胞、IL-6、CRP水平,具有良好免疫调理作用,同时还对内毒素致热模型、脂多糖致热模型、干酵母致热模型具有显著退热效果[8]。长期以来,中医护理基本照搬西医护理的技能和理论,这就使得临床缺乏中医护理人才,导致中医护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理论水平薄弱等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中医护理的宣传工作,让患者了解、认识、认可、接受中医护理。

综上所述,芪参白虎汤灌肠能快速降低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腋温,减轻高热惊厥对患儿大脑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白虎灌肠小儿
为何说西瓜是『天然白虎汤』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白虎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