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俊霖
近年来,伴随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而科技发展的不断向前叠加社会生产对效率要求的提高,让人形机器人驶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2023 年8 月16 日,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内外一众机器人企业带着最新的科技成果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其中,多家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一经亮相便引发观众的阵阵惊叹。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人,是指外观和功能与人相似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具有人类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从而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工业、医疗、军事、娱乐、教育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强、产业兴。当人形机器人产业驶入“快车道”,中国“智造”也在“蓝海”涌动中正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从波士顿动力、特斯拉、亚马逊、三星、戴森,到国内的优必选、小米、大疆、追觅等,科技巨头们纷纷跑步入场,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023 年3 月16 日,特斯拉Tesla Bot 人形机器人“Optimus”(中文名“擎天柱”)亮相武汉光谷特斯拉中心。无独有偶,小米也信心满满地站上了人形机器人的赛道,马力全开。2023 年以来,国内机器人企业更是频频传出上市消息,机器人市场的热度不断攀升。据了解,目前国内不下10 家机器人企业正走向IPO 上市之路,包括节卡、越疆、遨博、术锐等。
虽然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在不断叠加,但从产业现状来看,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其落地的进程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需要积累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同时,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涉及机械、电气、材料、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其技术发展还存在诸多难点,如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感知技术等,还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力度。
国内企业若想抢占这片“蓝海”,关键之处就是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技术壁垒,始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产业的专利布局,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