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性区域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

2023-11-29 19:02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王琳玲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同伴区域游戏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 王琳玲

专注品质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伴随幼儿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学前没有养成专注品质的不良后果很多,极可能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人们普遍认为,智力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学习上的分化,实际上,对幼儿来说,成绩的落后往往是学习时没有养成专注的品质导致的。幼儿期是注意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学前期的训练和培养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矫正幼儿注意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帮助幼儿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发现“专注”与“反复进行”之间的关联性,当幼儿只要“自己来选择”时就会有“反复进行”的行为,会形成从自由选择→反复进行→保持专注→怀着充实感和成就感结束活动的现象。学习性区域活动正是幼儿喜欢,可以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学习区给了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区域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因此比集体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的专注习惯。

一、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幼儿专注习惯养成的先决条件

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物质环境的空间大小、颜色、光线和声音干扰都是影响幼儿专注习惯养成的先决要素,因此创设安全、卫生、互不干扰的活动区环境是幼儿专注习惯养成的先决条件。

(一)合理设置区域空间

1.合理分隔动静区域。活动区的性质不同,有的需要安静的氛围,有的需要同伴间商讨,那么在分区设置时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安静区域和动感区域最好能分隔在两个房间,如图书区最好不要和娃娃家、建构区安排在一起,表演区最好不要和数学区、益智区安排在一起,以便两个区域的幼儿都能专注地学习和游戏。

2.巧妙摆放操作台面。学习区操作台面的放置方位与幼儿专注学习之间也有着极大关系。如果幼儿围着操作台面对面操作,容易相互干扰,而如果将操作台贴着墙壁或柜壁摆放,幼儿形成肩并肩或背靠背的“工作”状态,避免直接相对,就能更专注自己的“工作”。

3.合理分配区域大小。区域空间的大小也是影响幼儿专注的一个因素。区域空间过小,彼此之间容易产生冲撞、挤兑,导致情绪上的波动,直接影响操作的专注性;区域空间过大,有的幼儿入区后会产生孤独感。

4.合理设定背景色彩。区域的背景色彩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专注力。一般来说,幼儿在整洁、柔和的环境中特别能够集中注意力。区域环境以淡雅背景色为宜,太强烈的光线、过于鲜艳的背景和花哨的装饰都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幼儿专注“工作”。

(二)最大程度降低噪音

1.控制教师的分贝。活动中,教师会因为各种临时行为而产生操作语,包括在规范幼儿行为时的语言和对个别幼儿的提示和指导。教师的分贝过大,声音的刺激会直接转移其他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蒙氏的语言规范,尽量进行隐蔽式指导,不让自己成为影响幼儿专注学习的因素。

2.提醒幼儿小声说话。操作中,幼儿经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如自言自语、合作时的谈话、求助教师的声音等。教师可以在入区标志里加入安静的图示,要求幼儿用悄悄话的方式进行必要谈话,并提醒幼儿在学习时尽量不打扰别人。

3.减少搬动椅子的噪音。区域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杂音是由搬动椅子发出的,有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听到同伴搬动椅子的声音就会坐不住,甚至产生换区的想法。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事先将椅子固定在区域中,提醒幼儿换区不必带椅子,进出区域只需轻轻挪开椅子即可。

二、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幼儿专注学习的最佳载体

不管何种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中都比在单纯完成任务形式下持续学习的时间久,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注意稳定性相对较强,因此,在各个学习区,教师要努力将活动游戏化,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学习区游戏,尝试改编和自创一些妙趣横生的区域游戏,如数学区的扑克游戏、数学棋游戏、排序游戏、换钱币游戏等,操作区的钓鱼游戏、掷筷入瓶游戏、编辫子游戏等,科学区的自制陀螺游戏、多米诺骨牌游戏等,让幼儿在有趣的区域游戏中长时间保持专注力,养成专注学习的好习惯。操作材料的提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性

幼儿的注意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凡是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总能很专心、长时间地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区域活动材料时应尽量选用颜色鲜亮、形状可爱、幼儿平时熟悉却又没有机会细细把玩的素材,并带上“趣味性”的色彩。

(二)丰富性

丰富而有变化的操作材料容易让幼儿持久地专注学习。如果在同一区域中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供该区幼儿自由取放,能够让幼儿在完成某种材料后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便于幼儿长时间坚守“阵地”,而不随便换区。比如,在中班益智区投放迷宫游戏材料时,教师可以一次性投放多种内容的迷宫:如“小蚂蚁找饼干”“小兔回家”“蝌蚪找妈妈”等,让不同的迷宫背景和不同的找寻任务吸引幼儿专注操作。

(三)层次性

最能引发幼儿直接注意的是那些与他们过去的知识经验有联系的、难度适中的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有层次的操作材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学习区中尝到挑战成功的喜悦。如大班数学区的“换钱币”游戏,教师可以分别投放两个层次的材料,让能力弱的幼儿先尝试将一堆1元的硬币换成10元纸币,让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将5角、1元的混合钱币换成10元纸币。有选择的材料对幼儿充满了挑战,相对抽象的人民币换算在游戏中得以专注完成。

三、切实可行的区域操作规则——幼儿专注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在区域活动中,规则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前提,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养成专注的良好习惯。为了让幼儿明确每个区域的操作规则,教师可以设计图文并茂的入区提醒语和入区规则,为幼儿养成专注学习习惯提供有力保障。

(一)有序地进入学习区

每个区域都有人数限制,如果随意进出,会影响同伴学习的专注性。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制作进区牌,进区时,幼儿要先观察入区口的标记数,发现人数已满就自动离开,不去打扰里面“工作”的同伴。区域活动结束后拿回自己的进区牌,贴回自己的名字栏中,以方便下次进区使用。

(二)自主管理学习区

进区后,操作活动还有很多规则需要幼儿遵守,如有的区域要求安静,有的区域要随手整理,教师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强调这些要求,可以在每个区域张贴图文结合的规则图来提醒幼儿,促使幼儿自主管理。每个学习区的性质不同,制定的规则也不同:如探索区可以张贴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规则图;生活区要求掌握生活技能,需要幼儿一次又一次练习,因此就有了“完成一次、再来一次,直到速度变快为止”的规则图示;而在大多数的区域中,教师都做了安静的图标。这样,对各区的不同规定,幼儿都能通过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去领会,不需要在活动中因为规则问题反复询问教师和同伴而中断专注学习。

(三)主动整理学习区

整理、清洁学习区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要求幼儿每次操作结束时养成随手整理材料的习惯,为同伴下一次进区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区设计图文并茂的提醒语,提醒幼儿游戏后将区域恢复原貌后再离开。

四、及时有效的介入指导——幼儿专注品质养成的推动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恰当的指导能够促进幼儿进一步专注学习,反之不恰当的引导会影响幼儿在区域中学习的专注性。教师本着好奇心先导、观察记录伴随、目标激励辅助的指导原则总结了几条指导策略。

(一)轮流驻区,实施分工指导

学习区活动中,一个班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应该同时进班,实施分工指导。当班教师要“顾全大局”,把握每个区域横向间的调控指导,配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深入具体的观察指导。

(二)把握时机,实施推进性指导

教师的指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介入时机,要考虑自己的介入是否会影响幼儿的专注力。如果幼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教师不必贸然地提供帮助,因为这样反而会打断幼儿的思维而导致操作中断。当然,如果发现幼儿的探索和操作已经停留在无意义状态或碰到困难正欲放弃的时候,教师应该马上介入指导,用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他们继续深入研究下去,重新激发专注“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三)及时分析,开展针对性指导

由于班级幼儿多,教师少,不可能很好地观察和指导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和专注水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区个案记录分析表”和“学习区综合记录表”,来记录区域活动时幼儿选择的区域名称、所操作的材料及其完成情况,活动后通过比较同一幼儿或同组幼儿前后几次进入区域的场所和选择材料的不同,判断幼儿的专注水平,分析可能引起幼儿不专注的原因,以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五、多样提升的动态评价——幼儿专注力稳步提升的有效措施

区域活动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让幼儿反思自己和同伴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鼓励中强化自律行为,改变不专注的态度。

(一)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如让中大班幼儿在操作单上画星星进行自我评价,并反思自己挑战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对不存在操作单的区域活动,可以设计“区域活动记录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价,觉得自己专注“工作”且操作成功的在表上画一个笑脸,反之则画一个难过的表情,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我评价去了解幼儿操作失败的原因,帮助幼儿分析不能专注的因素,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同伴评价

实践证明,幼儿有机会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观察同伴,而且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往往比教师看到的更多,因此可以将同伴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有力补充。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后安排评价环节,让幼儿说说谁玩得最认真、谁最能坚持不放弃,也可以经常评选区域活动“专注好宝宝”,有时一个同伴带有细节的描述会让被描述者自信得挺起胸脯或难为情得低下头,往往能够激发幼儿更强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同伴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师评价

当然,实施最多的还是教师评价,教师能够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幼儿开展进一步探索性学习,推动幼儿专注力持续稳定发展。在实践中,教师总结了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评价贯穿活动。教师的评价不仅在区域活动之后,也不仅为了增添幼儿成功的喜悦感,更重要的是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促使幼儿继续专注学习。所以教师要让评价伴随整个活动,在恰当的时机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究。如在小班“找不同”的区域游戏中,一个幼儿找到3处不同后正欲离开,教师马上走过去,微笑地摸摸他的头,及时鼓励道:“刚才老师发现你一直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两幅图中成功找到了3处不同,如果能继续坚持,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出更多不同!”听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幼儿又开始专注地寻找起来。

2.评价尊重个体差异。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教师的评价应当尊重这些个体差异。教师在横向比较中寻找专注品质较好的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在纵向比较中专注习惯的逐步养成和专注能力的逐步提升。对那些横向比较中专注力水平较低的幼儿,要帮助其努力寻找自身的进步,使其建立自信,对那些专注力水平较高的幼儿,要引导其把专注学习作为一种自律的习惯。

3.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教师可以用一个微笑和一个手势进行即时评价,也可以展示部分幼儿的操作成果,让其在同伴佩服的目光中体验专注学习的成功感,还可以描述个别幼儿的操作细节,让大家帮助寻找专注和操作结果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评价没有统一格式,不应单纯以语言为载体,而是要根据每次活动和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灵活决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教师应当抱着谨慎的态度开展评价工作。

六、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性区域是培养幼儿专注习惯的良好载体。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区域环境,为幼儿设计妙趣横生的区域游戏,并提供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规则,在幼儿有需求时及时介入,实施多种形式的动态评价,以推动幼儿专注力持续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同伴区域游戏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