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毛欣芸 徐玮枫
摘要:文章以代际融合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和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符合“一老一小”的共同需求,也符合我国隔代抚养的社会现实,进而从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方式三方面出发,提出构建跨代共融的阅读共同体的具体路径:在阅读内容上,可重点关注健康饮食、传统文化、科技科普类图书;在阅读空间上,要发挥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在“一老一小”阅读推广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方式上,可以趣味化、数字化、公益性等方式,提升“一老一小”的图书接触和阅读水平。
关键词:“一老一小”;代际融合;代际阅读;全民阅读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62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1*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新媒体使用对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编号23NDJC 345YB)。
“一老一小”是关涉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群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5%,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0%。[1]如何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老幼融合关爱服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老一小”阅读服务是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是满足全民阅读需求、促进终身学习、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重要媒介。对老年群体而言,图书在推进老年教育、促进老有所学方面意义重大,是文化养老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幼儿群体而言,图书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丰富幼儿心灵、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基石。
中国有句俗话为“老来宝”,意为越来越像小孩的老人。可见,“一老一小”两个群体本身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和共通性,具有代际融合的潜力。目前,在理论层面上,我国学者围绕“一老一小”整合视角下的社会化照料需求[2]、家庭支持政策[3]等展开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多地已开启“一老一小”整合服务的实践探索,出台了一系列“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4]本文在“一老一小”代际融合视域下,主要基于文献研究法,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一老一小”相关的政策文件、研究现
状,以及“一老一小”阅读情况的数据资料,同时辅以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有效开展“一老一小”代际阅读服务的具体路径,为提升“一老一小”阅读水平、推进“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促进和谐代际关系等提供新的思路。
一、理论视角:“一老一小”代际融合
代际支持是代际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惠,在生活中互助、情感互通,以及分享生活体验和生活资源的过程,涵盖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等内容。[5]代际支持的方向不仅仅是从子女到老年人的向上式支持,还包括老年人通过操持家务、照料孙辈等方式对儿女的向下式支持,从而继续维持老年时期的生产力和家庭贡献度。[6]其中,隔代抚养是向下式代际支持的主要方式,也是代际融合理论提出的重要现实背景。当下,隔代抚养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影响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对于老年人而言,隔代抚养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体现,但也存在着时间冲突、期望冲突、能力冲突、行为冲突等问题,可能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乃至社会和谐带来消极影响;[7]对于儿童而言,隔代抚养可能给儿童的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8]
代际阅读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服务模式,泛指不同年龄段的两代人之间发生的阅读行为,包括青壮年与老年人、青壮年与下一代、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等两代人之间的阅读活动,可以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亦可发生在陌生的两代人群之间。[9]代际阅读是推广全民阅读、增进代际融合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在我国偏重隔代抚养的现实语境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代际阅读的研究总体较少,主要停留在对国内外代
际阅读优秀案例进行介绍[10]等层面,聚焦于 “一老一小”的代际阅读研究,尤其是结合实证材料的研究较为缺少。本文在代际融合视域下,结合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一手经验材料,提出推进“一老一小”阅读服务的现实路径,为深化全民阅读、促进代际和谐提供新思路。
二、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
1.契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现实情况
儿童早期阅读启蒙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基石,而家庭伴读在其中责任重大。首先,从儿童图书阅读现状来看,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2.1%,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9.1%,儿童图书阅读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0—8周岁儿童的家庭中,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73.2%;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的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 26.14分钟陪孩子读书。[11]相比于西方發达国家的儿童普遍在6—9个月就开始接受阅读启蒙,[12]我国早期亲子阅读的时长、深度还远远不够。其次,从儿童图书特征来看,有些图书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家长加以筛选。以互动式童书为例,有研究表明,互动式童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有时会分散和消耗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13]33 再次,从儿童发展特性来看,处在成长期的儿童既有观察力、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征,也具有兴趣广泛多变、耐心和持久性欠缺、依赖性强等心理特征。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图书阅读不只是个体的阅读行为,更需要家庭互动氛围上的熏陶和行为上的支持。[14] 总体来看,儿童阅读过程中应该存在一定的把关,[15]而家长作为把关人应起到过滤、选
择、陪伴、督促等作用。我国低龄老年人是抚育儿童的重要辅助力量,其在抚育儿童时可加强对儿童阅读的引导和把关,从而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提升儿童阅读能力。
2.契合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是衡量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质量的两大主要指标。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点。然而,相比于物质需求和生活照料,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往往被忽视,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精神生活相对匮乏。针对这一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均强调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文体服务质量。开展老年图书阅读和传媒教育,是体现老有所学、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另外,我国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普遍为对孙辈的依恋和对家文化的珍视。在本研究实地走访的传统社区中,绝大多数高龄老人为独居或与配偶共同居住,大多因身体不便难以继续代管孙辈,与孙辈接触的时间逐渐变少,其内心也希望与孙辈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因此,建立“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机制和路径,有助于以推崇天伦之乐的阅读模式推动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3.符合我国隔代抚养的现实语境
当前,隔代抚养已成为我国家庭照顾幼龄儿童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具有代際伴读的优势和潜能:第一,相比于工作繁忙的父母,祖辈往往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抚育孙辈,其教育方式通常也更为温和耐
心;[16-17]第二,老年人参与隔代抚养的家庭分工,使得老少相处时间较长,因此老年阅读难免会与少儿阅读交织在一起;第三,在中华文化读物方面,祖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回顾、讲解的作用,便于中华文化在家庭层面的传承。此外,老年人在阅读过程中可了解新时代的新文化,减少与后辈的隔阂,以更好地融入家庭与社会,实现老有所学、自得其乐的目的。
在隔代抚养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祖辈与年轻父母在育儿理念和抚育方式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但他们对于促进儿童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这一点通常立场一致。本研究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中年父母对“一老一小” 代际阅读服务的需求相对较高。老年人普遍注重孙辈的教育,并希望社区能提供相关阅读服务。当然,这需要社区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
三、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实现路径
代际阅读在促进认知发展、知识分享和情感联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从读什么、哪里读、怎么读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方式,构建长幼共融、老少同乐的有效路径。
1.阅读内容:满足其对健康生活、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等的共同需求
就代际阅读的内容而言,应抓住“一老一小”身心发展共性,满足两者对于健康生活、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共同需求,进而开展代际阅读。
在健康生活需求方面,本研究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一老一小”的健康安全饮食往往是家庭中最注重的环节之一,老年人倾向于阅读与家常菜、养生汤等菜品制作相关的书
籍,其在翻阅此类书籍时也会教孩子识别不同的食材。
在传统文化需求方面,图书对儿童社会化、文化价值传承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虽然我国目前原创儿童绘本数量逐年增长,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绘本较少,大多只是简单改写改编传统故事,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脱节,难以使其产生共鸣。[18]32 而老年人往往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记忆较深,可以在阅读相关书籍时与儿童进行深层次的分享和互动,使得儿童的阅读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更为清晰和深刻。
在科普知识需求方面,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社会进程中,老年群体逐渐从信息技术的躲避者、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也愿意学习现代智能设备。科普图书在引导老年人了解科技动态、融入数字智能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科技与图书互动,也会给儿童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以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推出的“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老小孩的智能生活”系列丛书为例,其中包括趣味游戏和科学活动等主题,寓教于乐,符合老少同乐的需求。[19] 对于图书出版、销售机构而言,可尝试把“一老一小”图书阅读与重塑代际关系相联系,整合家庭文化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阅读空间:借助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礼堂等资源
就代际阅读的主要空间而言,应充分借助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礼堂等资源,以优化“一老一小”的阅读环境与阅读体验。
第一,充分挖掘图书馆的跨代阅读区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与亮点。图书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阅读空间,从对各类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中,使用过公共图书馆的比例最高(14.5%),且对公共图书馆的满意度最高(77.1%)。[11]可见,图书馆在提供阅读资源、提升阅读环境、推广宣传阅读行动、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图书馆可增设跨代阅读(家庭阅读)区,开展以祖孙身心健康、家庭关系、抚养技巧等为主题的阅读服务;同时,开展跨代阅读推广项目,使老年人和儿童聚集在一起,为其带来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积极体验。在走访图书馆中的少儿馆期间,受访者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及其专设的儿童区均予以肯定,表示图书馆为孩子提供了与同龄人一起阅读交流的空间,也为代际阅读提供了多种游戏以增添阅读趣味性。此外,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面向“一老一小”免费开放,以实现图书馆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第二,整合社区资源,将跨代共读服务提升为社区“一老一小”活动中心的品牌服务内容。将跨代共读与社区“一老一小”活动中心建设相结合,整合社区已有的空间、人力、设施等资源,加强跨代共融的阅读共同体建设。在走访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时,受访的社区工作者表示活动的场地、设备等一应俱全,但是具体的活动形式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以吸引更多参与者。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①丰富“一老一小”图书种类,开展社区之间的“一老一小”图书漂流活动,丰富图书资源; ②利用老年大学、老年课堂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开设与隔代抚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相关的课程,提高老年人隔代抚
养的技能水平,加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体验;③开展如“祖孙课堂”“你读我听”等多种形式的跨代共读活动,评选“阅读之星” “亲子伴读家庭”“三代同读家庭”等典型,使阅读成为一种分享和体验,以增进祖孙感情,营造良好家风和社区文化氛围。
第三,依托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礼堂等,实施乡村“一老一小”阅读关怀计划。“文化凋敝”成为乡村发展的难题。乡村儿童父母的阅读素养整体相对不足,跟随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着更大的阅读困境。因此,可积极引入乡村“守护人”计划,借助出版机构、公益阅读推广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乡村教师、返乡青年等主体的作用,开展乡村 “一老一小”阅读关怀计划,让更多留守儿童亲近大自然,亲近、传承乡土文化,从推广乡村图书阅读层面振兴乡村文化。同时,应加强对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发挥乡村文化礼堂在满足“一老一小”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功能,也可发挥乡村淳朴民风和乡村农业特色等优势,开展“一老一小”研学旅游和劳动实践教育。在走访乡村文化礼堂时,受访者对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表示认可,并指出应开展更多的“一老一小” 活动,振兴乡村文化。
3.阅读方式:增强趣味性、数字化,构建志愿者公益服务
阅读方式和形式對阅读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就“一老一小” 这一特殊阅读群体而言,趣味性、数字化、公益性阅读是值得实践的阅读方式。
第一,强调趣味性原则。儿童具有游戏和求乐心理。无论是洗澡书、布书、触摸书、玩具书等,还是多介质的融媒体出版形式,都围绕儿童成长特性,充分考虑趣味性原则。
其实,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共同的游戏和求乐心理,代际阅读同样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可对儿童读物的材质、内容、装帧设计、表现形式等加以创新,在阅读过程中辅以老年人的讲解和指导,通过游戏式阅读和“玩中学”的方式,让儿童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以传统文化读物为例,我国传统艺术中包含丰富的游戏元素,如剪纸、戏曲、皮影、拓印等,可以尝试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儿童所喜爱的游戏环节融入到童书阅读中。[18]33同时,传统文化艺术是老年人较为熟悉的内容,以此为桥梁,引导老年人关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度和接触度。图书馆、社区、学校等机构可以组织开展老少同台朗读会、亲子阅读大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代际阅读的趣味性。
第二,引入数字化方式,从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场景化等方面提升“一老一小” 数字阅读体验。借助新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沉浸式的阅读场景,是欧美公共图书馆代际阅读推广服务中的常用手段。《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对不同年龄段数字阅读用户的群体画像统计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相较上年增长超过一倍,[20]可见我国老年用户对于数字阅读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在“一老一小”代际阅读中,可融入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字之余提供丰富的图像和视频样态,也能进一步凸显趣味性原则。在实地走访中,多名受访者表示,以智能语音机器人为例,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式助力代际阅读,符合“一老一小” 的身心特点,有益于解放双眼、节省精力,并使“阅读”体验更佳。
第三,采用志愿者公益方式,精细化培养壮大“全民阅读公益推广志愿者”服务队伍。
欧美国家经常借助志愿者和公益力量开展代际阅读服务项目,图书服务机构会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标准筛选、培训志愿者,跟踪评价和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服务效果我国志愿者服务机构也可组织专门的“一老一小”阅读推广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从筛选、培训到管理的志愿者专业化、精细化培养长效机制,鼓励各年龄层和生命周期的群体加入志愿者队伍。例如,老年志愿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参与红色故事分享、传统文化讲解体验等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年轻有活力等优势,可参与一些互动体验类的阅读服务,如设计户外阅读游戏,开展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的阅读延伸服务等;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也可以面向老年群体开展童声阅读、阅读反哺等志愿者服务。此外,社会公益机构也可结合城市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组织开展代际阅读的公益服务。
四、结语
2022年4月,我国召开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2]图书是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媒介,是对“一老一小”教育的有益补充。代际阅读是代际交往、代际传承的媒介,是满足代际需求、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阅读方式。本研究基于“一老一小”代际融合视角,指出推进“一老一小”代际阅读的现实需要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老人的生活智慧相融合,促进“一老一小”共同成长与进步,实现代际融合。这有助于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型社会创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全民文化品位和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EB/OL].(2023-02-03) [2023-08-25].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 t20230203_1901080.html.
[2]杨博文,叶宸辰,刘林平.中国城镇家庭“一老一小” 社会化照料需求估计——基于多源数据的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5):105-115.
[3]黄石松,孙书彦,伍小兰.整体构建“一老一小”家庭支持政策体系[J].前线,2022(3):74-76.
[ 4] 21世纪经济报道.多地密集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促普惠市场化服务进入居家社区[EB/OL]. (2022-10-28)[2023-08-25].https://www.21jingji.com/ article/20221028/herald/03c1717aaa7a45d3al4aa4edfb dd570d.html.
[5]孙鹃娟,冀云.家庭“向下”代际支持行为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兼论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J],人口研究,2017,41(6):98-109.
[6] CHEN X,SILVERSTEIN M.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Intergenerational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parents [J].Research on Aging,2000,22(1):43-65.
[7]李連友,李磊,万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隔代抚养与社会参与的角色冲突及调适——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1(5):71-78.
[8]郭筱琳.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072-1076,1081.
[9] STRICEVIC I,KSIB A.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in Libraries[M].Berlin:De Gruyter Saur,2012:349-350.
[10]谭博,邱庆东.国外代际阅读推广案例及其启示[J]. 图书与情报,2017,175(3):109-113,133.
[11]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1年全国阅读指数同比提高017点[EB/OL].(2022-04-23) [2023-08-25].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 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336669087372425289& share_to=wechat&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 =72dbfa04-e556-428c-b5ce-e2ef5a751a4a.
[12]熊继鹏.“七彩童年”让孩子与阅读结伴而行[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10):176.
[13]孔敏.儿童阅读新体验:互动式童书盛行下的传播学思考[J].出版广角,2020(14):31-33.
[14]杨萍.基于微信平台的童书出版营销方式探析[J].编辑之友,2018(8):34-37.
[15]王蔚.以儿童绘本为媒介的健康教育与传播研究—— 基于“多重把关”的视角[J].编辑之友,2017(8):32-36.
[16] BERT H,KAMINSKI P L.Grandparents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 [J].Gerontologist,2005(2):262-269.
[17]陈丽,刘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58-63.
[18]袁薇薇.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儿童绘本创作—— 基于儿童心理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6(19):32-34.
[19]俞柳柳.老龄化社会下老年科普图书大有可为[J],编
辑学刊,2020(5):85-89.
[20]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EB/OL].(2023-06-28)[2023-08-25].http:// www.cadpa.org.cn/3277/202306/41607.html.
[21]张弼,马静.欧洲四国公共图书馆少儿代际阅读推广服务实践调研与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97(11):40-44,50.
[22]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N],人民日报,2022-04-24(1).
Practical Needs and Realization Paths of Promoting “One Old and One Young”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WANG Wei MAO Xinyun XU Weifeng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field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needs and realization paths of promoting "one old and one young"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one old and one young"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meets the common needs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 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skip-generation raising in China.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reading content,reading space and reading methods,the specific paths of building an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community are proposed.In terms of the reading content,the healthy diet,traditional culture,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should be focused;in terms of the reading space,the roles of platforms like libraries,communities,farm libraries and village auditoriums in the promotion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 reading should be played;in terms of the reading methods,the interesting,digital,and public welfare ways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book contact and the reading level of "one old and one young".
Keywords:"one old and one young";intergenerational integration;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nationwide reading
Author Affiliation:Ningbo Tech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