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丽,胡道华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党和国家将乡村振兴确立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凭借市场需求大、原生美投入小,以及可持续性强的特点,助力乡村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全面修复的前提下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中,更是将“各级政府应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制保障[1]。
湖南省属于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其物产丰盈,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地域辽阔,环境山明水秀,建省历史悠久,其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不可估量。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力图在全国遴选一批文化和旅游发展质量高的乡村和旅游景点,以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直至2022年7月,在3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中,湖南省共有41 个村成功入选,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前列。同年9月,为响应国家政策,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内同步展开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在其发布的3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中,先后有129 个行政村和自然村成功入选。截至2022年7月,湖南省共有14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由于遴选标准多样,这14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经济现状迥然不同,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仍然未解。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较多。国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重点从乡村旅游驱动模式、乡村旅游经济影响等领域,逐渐深入到乡村旅游动力机制、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等领域[2-6]。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目前主要围绕其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等方向进行研究[7-10]。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游客行为偏好和旅游地均衡布局息息相关,因此一直是研究重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地区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休闲农业等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采用核密度分析、莫兰指数和不均衡指数来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使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和地理探测器来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总之,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细化,已从静态的空间布局研究发展到掌握多时段的演化规律,研究对象也从国家层面不断降低尺度到省、市级层面。湖南省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研究一直处于前沿水平,以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庄等为常见的研究对象[11-13],却缺乏针对省内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相关定量研究,因此本文拟以湖南省14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模型和ArcGIS 分析软件揭示这些重点村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并根据遴选标准和前人研究成果[14-17],选取地理空间类和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下的指标因子与其进行关联性分析,综合探究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关要素,以期为优化湖南省乡村旅游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全面提高湖南省乡村旅游质量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1.1 不均衡指数分析
不均衡指数可用来评价空间要素分布的均衡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要素的个数;Yi为按照大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S为不均衡指数,在[0,1]内取值,S值越大,研究对象分布越不均衡。
1.1.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用来分析湖南省14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的分布密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研究区域内某一个景区点;k(·)为核函数;h为核密度函数的带宽。
1.1.3 最邻近指数分析
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区域面积;x为研究对象数目。
1.1.4 灰色关联分析
1.1.5 相关性分析
考虑到变量为离散性变量,本文选择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其模型可用于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空间点之间的相关程度,公式为
式中:l为成对数据的个数;di为成对数据的秩之差;ρ为斯皮尔曼相关系数,|ρ|值越大,表示空间点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相关性越强,反之则相关性越差。
1.1.6 叠置与缓冲区分布
借助ArcGIS10.2 软件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与水系、陆路交通、景区和客源市场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可视化表达。
文中使用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2019—2021年发布的3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中入选的湖南省乡村,其中第一批11 个、第二批23 个、第三批7 个,共选取41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网站2019—2021年发布的3 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其中第一批36 个、第二批47个、第三批46 个,共计选取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29 个。将两项名单重叠后剔除重复项,得到14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使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系统获取每个乡村的经纬度数据,并将其导入ArcGIS10.2 软件,使其与湖南省矢量化地图重合。湖南省高程数据来自于地理空间数据云,主要水系数据和陆路交通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生态资源数据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文化传承和保护数据来自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各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旅游发展、文化产业指标和农业发展指标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局和各市州政府网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2年7月,湖南省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141 个,其空间分布见图 1。
图1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图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
观察图1所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图可知,湖南省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分布比较均匀,湘北和湘东地区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利用平均最近邻工具计算得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省域层面的最邻近指数值为0.711 2,该值小于1,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域分布为显著型集聚分布。
利用ArcGIS10.2 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选取2.5 km 为搜索半径,绘制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核密度分布图,所得结果如图 2所示。由图2 可以看出,其大致表现出“主核心-次核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图中湘东地区为主核心区,其以长沙市为中心,大致呈耳状,囊括岳阳市、益阳市和湘潭市等。在张家界中部出现次核心区,呈圆形。图中出现多处中值区,范围最大的呈环状包围在主核心区周围,并往西方向延伸至怀化市、娄底市和邵阳市等区域。次核心区中张家界市周围同样存在中值圈。还有3 个独立的中值圈分别出现在株洲市中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和常德市北部,而省边界地带和怀化市北部为低密度值区域。
图2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核密度分布图Fig.2 Spatial nuclear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
按照湖南省14 个市州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生成柱状统计图和市域密度图,如图 3 和图 4所示。
图3 湖南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key villages of rural tourism in Hunan Province
图4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市域密度图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urban density map of rural tourism key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
由图3 可知:张家界市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数为6 个,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最高值出现在长沙市,共13 个。剔除重复项后平均每个地级行政区拥有10 个重点村,而在实际分布中,长沙市以14 个重点村的数量排名榜首,益阳市以12 个紧随其后,湘西和湘南地区处于平均水平,株洲市和岳阳市以7 个的微弱劣势并列末尾,可以看出,其总体差距不大,离散程度也较小。根据式(1)计算出其不平衡指数为S=0.093 29,该数值接近0 而远小于1,这说明其研究对象分布均衡。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湖南省乡村重点村在市域层面分布比较均匀。
按照式(4),利用ArcGIS10.2 中平均最邻近工具计算最邻近指数,测算得到的结果见表1。
表1 湖南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最邻近指数Table 1 Proximity index of rural tourism villages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Hunan Province
如表1所示,计算结果主要包含5 个参数。若最邻近指数大于1,表示此空间模式为分散;若指数小于1,则其所表现的模式趋向于集聚。由表1 可以得知,湖南省各市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14 个地级市的分布类型共有4 种情况,其中共有4 个地级市为不显著集聚型分布、1 个地级市为显著集聚型分布、6 个地级市为不显著分散型分布、3 个地级市为显著分散型分布。
乡村旅游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其独一无二的乡村景观客体,也就是它的旅游吸引物——乡村旅游资源。因此,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8-20],并且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 18972—2017)》,将湖南省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其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大致分为自然生态类、民俗风情类和农业生产类3 类。
“乡”“土”“农”是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也是乡村的本质特征。
“乡”的本意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区,是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在此可以延伸为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自然生态类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依靠优美的村庄环境或周围的景区资源,使人们由此产生美的欣赏,包括特殊的地质地貌、娴静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等。此类型村庄数量在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占绝对优势,湖南省有74 个自然生态类重点村,所占比例约为总重点村数量的52.5%,涵盖湖南省全部地级行政区。
“土”是指乡村地区日常生活展现出来的乡土人文气息,民俗风情类就是依靠其浓郁的本土文化受到大众欢迎而成为旅游目的地。湖南的民俗风情类重点村有56 个,所占比例约为重点村总数量的39.7%,其大多数依靠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革命时期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而深受游客青睐,涵盖范围较广,且主要集中在湘东、湘西、湘南等地。
“农”是指由农民、农田、生产工具及劳动活动所组成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类则包括依托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形成的休闲和观光农业活动而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大部分分布在城郊附近,在闲暇时间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农事和休闲度假。此类村庄在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分布较少,大致有11 个,约占总重点村数量的7.8%,主要分布在湘中和湘东地区,包括长沙市、益阳市和株洲市在内,其主要依靠茶叶和水果采摘发展起来的种植园带动旅游业。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21-24],并遵从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原则,最终决定选取地形水系、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景区景点、地区经济、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等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地理空间类和社会经济类两类。地理空间类包括地形水系、交通状况、客源市场和景区景点等4个因素共8 项指标,将其各项指标与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 2。社会经济类包括地区经济、旅游发展和农业发展4 个因素共7项指标,建立灰色关联性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 3。
表2 地理空间类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geospa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表3 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结果Table 3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fluencing factors
如表2 和3所示,在地理空间类影响因素中,地形水系和交通通达度与空间点的分布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是影响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客源市场和自然生态资源属于次级影响因素;在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与重点村的分布关联度较大,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农业发展两项因素则次之。
4.1.1 地形水系
湖南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体呈现出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其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河流以湘北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为骨架,按地势高低流向全省各地。使用ArcGIS10.2 软件将湖南省地形水系图与空间点进行重叠并分类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高程水系分布关系图Fig.5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rural tourism key villages and elevation water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由图5 可知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平均海拔为181.5 m,有约85%的村庄分布在海拔高度小于500 m 内的丘陵、平原地带,数量达到120 个。海拔最高的重点村为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海拔为1 121 m;海拔最低的为常德市津市市青苗社区,其海拔仅29 m,二者的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达-0.931,呈显著负相关,即重点村的数量随着高程值的增加而减少;河流水系的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ρ=-0.915,呈显著性负相关,约65%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在距离水系8 km 的缓冲区内,数量达92 个,在总数值中占绝对比例,其中分别有32,24,36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在距离水系2,5,8 km 的缓冲区内。可见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显现出较强的近水性特征,水系发达地区通常存在着村庄密集区,它们傍水而建,而对于发展旅游业而言,优美的水域风光可为乡村景观平添韵味,提升其旅游吸引力。
4.1.2 交通通达度
公路里程数通常反映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因此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关系紧密,研究表明,湖南省各市州的公路里程数与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ρ=0.899,呈显著性正相关。将湖南省主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缓冲区与重点村进行叠置分析后,得到如图6所示分布关系图。
图6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交通道路网分布关系图Fig.6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and traffic road network in Hunan province
利用最邻近分析工具求得重点村距离交通道路网的平均距离为4.74 km,有92%的重点村分布在距离交通道路网7 km 内的缓冲区,数量达130 个,其中省道7 km 的缓冲区范围分布有91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国道和高速公路数分别为74,71 个。
图7所示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交通道路网络距离关系图。
由图7 可知,交通道路网缓冲区内重点村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二者的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值达-0.997,呈显著负相关。一般来说,交通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以及后续的经营状况影响很大,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通达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经济或社会效益,因此旅游业较发达的乡村一般会位于交通道路网较密集的区域,以保证其旅游业得到规模化和长期的发展。
图7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交通道路网距离关系图Fig.7 Distance relationship diagram between rural tourism key villages and traffic road network in Hunan Province
4.1.3 客源市场
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并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文中按照辐射范围和服务范围将客源市场划分为两级:一级客源市场选取湖南省14 个地级市,二级客源市场选取湖南省122 个县级市,以其主城区为中心点环绕的多环缓冲区作为客源市场的指标因子,将它们与空间点进行叠置分析,得到如图8所示的分布关系图。
图8所示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级别的客源市场辐射能力与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28 和0.843,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有34 个重点村分布在距离一级客源市场30 km 的缓冲区范围内,平均一个一级客源市场可辐射2.4 个重点村。二级客源市场较一级客源的平均辐射能力较弱,平均一个二级客源市场20 km 内分布着0.9 个重点村,但二级客源市场数量众多,因此其辐射范围更广、辐射点数量更多,在缓冲区20 km 范围内有108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分布在0~10 km 和10~20 km 缓冲区范围内的分别为45,63 个。由此得知,客源市场也是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1.4 自然生态资源
考虑到 “自然旅游资源富集,观赏游憩价值较高”是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名录建设的重要遴选标准。同时,根据上文分析得知,湖南省的自然生态类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占比例达52.5%,因此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格局与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势必紧密联系。结合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和乡村旅游的特殊性,选取省内64 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1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重点村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二者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624 和-0.782,均呈现出较显著的负相关性。利用最邻近工具探究其空间关系,得到的结果见图9。
图9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自然生态资源分布关系图Fig.9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map of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and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分析图9 可以得知,有将近40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 km 的缓冲区内,平均一个风景名胜区可以辐射2 个重点村;而在国家森林公园20 km 的缓冲区内,分布有62 个重点村,其中5,10,20 km 的缓冲区内分别有9,17,36 个重点村。由此可见,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富集程度也是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诗如画的生态环境是湖南大多数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4.2.1 地区经济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与重点村空间分布的系数值达0.845 4,关联度在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中排名最高,说明二者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撑,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基础上的产物,只有足够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才能支撑地区包含乡村旅游在内的整个旅游系统的发展,并且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能激发人们的出游动机。乡村旅游景区是多方位开放式区域,属于公共空间,因此政府的政策扶持补贴和社会资本助力必不可少,也正是由于党中央不断提高对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大财政支持,以及社会资本注入,才使得许多乡村的旅游业潜力得以开发。
4.2.2 旅游业发展
在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中,指标因子旅游总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的灰色关联系数值分别为0.752 4和0.655 8,表明其对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均较高。分析2021年湖南省地区旅游总收入和全年接待人数排名可知,榜单前三位的长沙市、衡阳市和郴州市,在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排名上同样位于前列,这进一步证实了地区旅游业发展是影响重点村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旅游业的带动性,决定了一个地区自身休闲旅游水平越高,引发行业联动、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能力越强,这种情况在湖南省内占绝大部分。但也存在着另外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地区总体休闲旅游能力一般,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如益阳市、邵阳市等地;第二种是地区总体休闲旅游能力较强,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如岳阳市、株洲市等地。
4.2.3 文化传承与保护
文化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之一,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现实需要,也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重要遴选标准。为了充分体现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传承力度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指标因子。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两项指标因子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21 0 和0.662 1,表明二者存在较高的关联性。从湖南省民俗风情类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来看,其大部分集中在湘东、湘西、湘南等地,而湘东和湘西同样是省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地区。湘东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湘楚文化的核心区,近代以来,又凭借着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使得乡村文化旅游大放异彩;湘西是省内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其乡村地区不仅有着神秘的民族风情,也聚集着保存完整的古建筑遗址、特色村寨,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湘南是中华道德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摇篮,其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对于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色彩鲜明的地域文化为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吸引物,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4.2.4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的两项指标因子——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重点村空间分布的灰色关联分析系数分别为0.644 4 和0.580 2,二者的关联系数相近且较小,关联程度一般。湖南省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其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东亚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水稻等粮食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一直是全国稻谷核心产区,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在全国各省份中首屈一指,精耕细作型农业文化景观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同时,湖南省是重要的水果产区,代表品种有石门柑桔、湘西碰柑和雪峰蜜桔等。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是湖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强有力的基础条件。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丢掉农业的根本,只有夯实农业根基,才能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带动湖南省乡村旅游进入更高水平。
本研究发现,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数量分布比较均匀,省域层面下空间分布类型为显著性集聚分布,大致表现出“主核心-次核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集聚核心包括长沙市、岳阳市、益阳市等,这说明湖南省的乡村旅游在湘东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优势。根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文化、特色景点和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旅游要获得根本出路,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湘东地区出现乡村旅游集群现象是湖南乡村旅游已获得较强竞争优势的体现,未来各地级市要加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助推产业链协同发力,在区域内整合大量旅游产品,迅速扩大湖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在市域层面上,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均衡性,各市的空间分布类型不尽相同,共有4 种分布类型,各地级市可基于本研究,科学规划本市的乡村旅游布局,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龙头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是自然和人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其影响较强的因素有地形水系、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因此未来要将推动交旅融合、保护水体旅游资源、缩短客源市场空间距离与提升龙头景区辐射力,作为优化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此外,湖南一直致力于以多种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破解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结合前文对重点村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论,不同类型的重点村未来发展乡村旅游应各有侧重:自然生态类村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开发出特色发展之路,由于其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因此未来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民俗风情类村庄多为具有文化底蕴、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未来要在保护和合理开发特色乡村文化的基础上,避免走文化雷同化道路;农业生产类多分布在城郊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与地租成本优势,因此未来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的同时,注重发展体验型乡村旅游,开发休闲观光、果树采摘等精品项目,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以多种旅游模式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以旅促农”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