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配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修复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3-11-28 05:01谢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肩袖活动度肌力

谢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南 250031)

肩袖损伤主要发生于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如游泳运动和拍球运动等。 肩袖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肩关节内旋和外展、 主动活动受限、上臂伸直时疼痛表现明显和肩周肌群力量减弱,甚至有可能丧失上肢的外展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修复肩袖功能,但患者术后依然存在一定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感,为确保手术疗效,需结合康复锻炼以加快康复进程[1]。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度的训练重塑本体感觉,增加肌腱结构四周和盂肱关节囊的传入感觉敏感度,诱发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恢复患者本体的神经肌肉反馈[2]。 等速肌力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可利用等速仪器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耐受能力,提供相应的阻力,贴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使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强度和速度进行运动,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3]。 本研究选择2021 年2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肩袖损伤患者为对象,探讨等速肌力训练配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修复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 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外科学》[4]中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2)均行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修复手术;(3)无精神障碍;(4)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5)手术切口恢复良好,无化脓感染。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2)患处一侧有肩关节炎。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4~62 岁,平均年龄(47.24±6.66)岁;病程0.6~34 个月,平均病程(16.41±7.58)个月。 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3~62 岁,平均年龄(47.15±6.73)岁;病程0.7~33 个月,平均病程(16.38±7.6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1)闭链运动:对患者展开闭链肩关节稳定练习,利用网球和巴士球进行训练,2 次/d,20 个/次。 (2)神经肌肉促进练习(PNF):使患者展开上肢功能训练,利用对角线模式的组合运动引导患者摸同侧的裤兜和对侧耳朵锻炼上肢功能,后期可以借助弹性橡皮筋增加训练难度做类似插剑和拔剑的动作,通过使肩胛骨快速拉伸达到激活周围较弱肌群的目的。(3)BodyBlade 振颤棒训练:指导患者紧握震颤棒的中点处, 在肩膀的外展和前屈方向轻轻抖动振颤棒,利用振颤棒的回弹能力引起肌腱和关节在空中微小震动以激活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感受器。2 次/d,10~15 min/次,持续干预3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等速肌力训练,主要包括关节功能评估和模拟仿真康复训练,具体操作为:首先让患者进行热身运动,然后由康复师采用多关节等速训练和测试系统(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12190870,型号:A8-2)对患者进行评估,设置训练值。(1)等速向心肌力训练:进行肩关节的外旋内旋、后伸前屈和外展内收训练,训练角速度分组分别为60°/s、90°/s 和120°/s,持续3 组,每组10 下,组间休息1 min,1 次/d。 (2)持续被动运动:设定运动的角速度为15°/s,对肩关节进行冠状面的外展内收、水平面的外旋内旋和矢状面的前屈后伸的等速被动运动,持续3 组,5 min/组,组间休息1 min,每组完成后康复师对肩关节的活动度重新设定值,符合患者耐受度的条件下逐步增大活动范围,1 次/d,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主要包括前屈角度、前屈肌力、疼痛、功能和患者满意度五个维度,满分35 分,疼痛和功能各10 分,其余三项各5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好。

(2)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的最大角度,量角器购自沭阳县光如炬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0 分代表无痛,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肩关节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前屈角度、前屈肌力、疼痛、功能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前屈角度、前屈肌力、疼痛、功能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对比[(±s),分]

组别前屈角度干预前干预后前屈肌力干预前干预后疼痛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2.01±0.45 2.03±0.44 0.201 0.841 2.96±0.47 3.45±0.44 4.814 0.000 2.14±0.43 2.17±0.42 0.316 0.753 3.05±0.51 3.94±0.42 8.520 0.000 5.06±1.11 5.03±1.12 0.120 0.905 7.62±1.04 8.25±0.88 2.925 0.005组别功能干预前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5.06±1.04 5.04±1.03 0.086 0.931 6.95±1.24 8.12±1.34 4.053 0.000 2.28±0.41 2.26±0.40 0.221 0.826 3.27±0.55 3.97±0.44 6.286 0.000

2.2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最大角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最大角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对比[(±s),°]

表2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内旋干预前干预后外旋干预前干预后前屈干预前干预后后伸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53.28±4.46 53.29±4.39 0.010 0.992 70.28±5.26 81.44±5.73 9.074 0.000 55.26±5.41 55.35±5.37 0.074 0.941 72.28±6.43 80.51±7.28 5.359 0.000 53.33±4.07 53.49±4.25 0.172 0.864 68.71±5.39 77.46±5.21 7.382 0.000 54.24±4.28 55.07±4.16 0.880 0.382 65.93±5.72 76.78±5.25 8.838 0.000

2.3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3 两组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7.47±1.18 7.45±1.19 0.076 0.940 2.19±0.49 1.71±0.39 4.848 0.000 26.316 28.990 0.000 0.000

3 讨 论

肩袖是肩部肌肉形状像袖口一样包裹在肩关节的上方、后方和前方,肩袖损伤是指这些肌腱受到损伤。该病常见于60 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由间接暴力所引起,如提拉重物或摔跤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部位肿胀和肩部疼痛等[5-6]。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修复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缓解临床症状,但由于术后疼痛感较强且关节功能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仍需采取有效的康复锻炼。

本体感觉是指身体对自身肢体关节的运动位置、姿势、方向和空间位置有所感受,内容涵盖加速度的动态感知、关节运动方向、关节内外压力的感知等,而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增强肌肉收缩的反应速度、肩袖肌肉力量和关节囊的张力,增强或重塑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本体感觉, 使机体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关节运动能力和稳定性,更快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其中闭链运动使用巴氏球辅助促使骨骼、肌腱、肌肉和韧带等承受恰好满足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刺激,避免肌肉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还能够训练肩胛骨四周肌群和肩袖的收缩能力,达到促进关节稳定的目的。PNF 可以对肌肉疼痛或肌肉紧张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施加不同的训练形式,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肌肉弹性和外旋活动度,增加柔韧性,诱导弱肌群的反复收缩,使运动调控能力被增强,从而使关节稳定性上升;BodyBlade 振颤棒可以使肌肉快速收缩,运动过程中通过增加关节和肌腱空间的微小震动,从而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肩关节四周的肌群力量[7-8]。但由于疼痛的原因,大多数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康复训练动作不规范不标准导致后期训练效果较差,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对功能恢复的要求不高因而降低训练难度,会导致肩关节发生粘连,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前屈角度、前屈肌力、疼痛、功能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旋、 外旋、 前屈和后伸最大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减轻肩袖损伤患者修复术后疼痛程度,加大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等速肌力训练是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最大耐受能力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针对性,通过仪器获取专业、准确、系统的数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客观测试,制定匹配患者能力的训练模式,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训练需求,使患者能够迸发出自己的极限力量,不断增强肌肉力量,循序渐进的增强患侧肌力。 肩关节规律的收缩和放松运动,可加快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减轻术后疼痛,还可有效调节患者肩关节肌肉张力,预防肌肉萎缩,改善肩部筋肉痉挛,提高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9-10]。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肩袖活动度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