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被动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3-11-28 05:01牟雷许馨月王飞王祥杰黄秀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被动本体置换术

牟雷,许馨月,王飞,王祥杰,黄秀亮

(日照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日照 276800)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式,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但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降低预后[1-2]。 因此,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术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需反复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本体感觉可加强患者本体感觉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促进膝关节稳定恢复[3]。连续性被动训练通过CPM 康复器开展膝关节被动运动,能够增强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肌力, 提升康复效果[4]。基于此,选取我院2022 年1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76 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 探讨连续性被动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6 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病史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 首次进行膝关节置换术者;(3)单膝患病者;(4)无认知功能障碍,能够完全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 合并心功能不全者;(2)术后疼痛感严重,无法进行康复训练者;(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男9 例,女29 例;年龄49~85 岁,平均年龄(66.61±6.80)岁;发病部位为左侧膝关节20 例,右侧膝关节18 例;病程22~54个月,平均病程(40.36±6.81)个月。 观察组:男11 例,女27 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6.21±5.14)岁;发病部位为左侧膝关节22 例, 右侧膝关节16 例;病程25~57 个月,平均病程(41.24±5.62)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并将膝关节屈曲至随意角度,维持5 s,患者伸直下肢,随后将屈曲膝关节至起始位置,连续重复5 次为1 组,每天练习6 组。(2)患者取站立位于平衡垫上,左脚打开与肩同宽,屈膝下蹲15°,双足脚掌着垫,双眼平视前方,保持30 s,缓慢起身休息10 s后,继续重复练习,练习10 次/d。(3)嘱咐患者取站立位,保持患足固定于平衡垫上,治疗师指导患者健足迈向前方,身体保持平衡状态,重复练习10 次为1组,练习2 组/d。 (4)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走、退、跳等动作训练,练习2 次/d,15~20 min/次。 以上训练连续练习3 个月。

1.2.2 观察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被动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用CPM 康复器(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62190816,型号:YTK-E)进行训练, 首次膝关节活动范围为0~30°, 之后每日增加10°,直至患者膝关节屈曲95~110°,伸直0°,且每日训练起始角度低于上次训练角度的15~25°。训练频率由慢到快,以患者耐受为前提,适当调整活动强度。 练习2 次/d,15~20 min/次,连续训练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平衡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估,包括14 个项目,分值为0~56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平衡能力越好。

(2)膝关节疼痛及功能。 ①膝关节疼痛: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越重。 ②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等7 个维度,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3)步行能力:治疗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估患者步幅、步速、双侧支撑相占比及患侧支撑相占比。

(4)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①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前后,使用Barthel 指数量表(BI)评估,包含洗澡、上下楼梯等10 项内容,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8 个维度,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平衡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BB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衡能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衡能力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36.39±6.02 35.53±6.79 0.584 0.561 43.50±4.27 49.61±5.34 5.509 0.000 5.938 10.048 0.000 0.000

2.2 两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HSS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VA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HS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4.29±2.51 4.29±2.32 0.000 1.000 2.13±1.73a 1.47±0.51a 2.256 0.027 52.66±4.26 53.05±4.06 0.409 0.684 69.47±3.62a 85.42±4.35a 17.374 0.000

2.3 两组步行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步幅、步速、双侧支撑相占比及患侧支撑相占比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幅均较治疗前增大,步速均较治疗前增快,患侧支撑相占比均较治疗前增高,双侧支撑相占比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占比高于对照组,双侧支撑相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步行能力对比(±s)

表3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步行能力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步幅(cm)治疗前治疗后步速(m/s)治疗前治疗后双侧支撑相占比(%)治疗前治疗后患侧支撑相占比(%)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87.24±10.41 88.52±11.04 0.520 0.605 92.13±7.25a 99.81±8.74a 4.169 0.000 0.61±0.11 0.60±0.09 0.434 0.666 0.74±0.15a 0.83±0.21a 2.150 0.035 31.25±3.47 31.87±3.24 0.805 0.423 29.74±2.56a 27.51±2.10a 4.152 0.000 36.57±1.94 35.78±1.98 1.757 0.083 38.52±2.36a 41.73±2.52a 5.731 0.000

2.4 两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BI 评分、SF-36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 评分、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BI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SF-36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59.21±2.18 59.87±2.96 1.107 0.272 77.37±3.63a 85.26±3.28a 9.941 0.000 62.55±4.25 62.32±3.66 0.252 0.801 72.00±3.16a 87.79±3.53a 20.544 0.000

3 讨 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疾病的的主要术式之一,能显著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但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下降,导致患者平衡能力变差,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症状会愈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5-6]。 因此,临床提出,对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辅以针对性康复训练,以加快恢复进程。

研究指出, 患者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时借助平衡垫,可增强患者训练时的本体感觉,改善步态及患肢负重能力[7]。同时,本体感觉训练可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肌力,提升膝关节稳定性,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利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BS 评分、HSS 评分、BI 评分、SF-36 评分及患侧支撑相占比均高于对照组; 步幅大于对照组; 步速快于对照组;VAS 评分及双侧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连续性被动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疗效确切,能促进功能恢复。 分析其原因在于,连续性被动运动训练通过CPM 康复器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合理的被动运动,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代谢活性,增强膝关节肌力,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连续性被动运动由慢到快,可逐渐增强患者膝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升患者平衡能力[9]。同时,在本体感觉训练的基础上加以连续性被动训练,能够改善患者伸膝、屈膝的肌群能力,提高膝关节敏感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进一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连续性被动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平衡、步行能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被动本体置换术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