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023-11-27 08:51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城东咸阳黄鹤楼

雷江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花园中的一朵瑰丽的花,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魅力无穷的唐诗。

文化讲坛

话说唐诗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结束了华夏大地三百年的分裂动荡史,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帝国。在这个经济发达、文化包容、国势强盛的王朝,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唐诗,不仅是唐朝盛世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影响力的名片之一。

唐朝是一个全民崇尚诗歌创作、参与诗歌创作的朝代。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贩夫走卒、歌女牧童,许多人都作诗、赏诗。有个故事说诗人李涉冒雨赶路,傍晚时遇到了强盗。当强盗得知所劫之人是李涉时,竟然要求他留诗一首,便可以走了。李涉随口吟道:“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意思是说,既然连你们“绿林豪客”也知道我李涉的大名了,看来我因此也不用隐瞒自己的身份了,因为当今的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是强盗。在幽默之余,诗人表现了对现实的忧虑,耐人寻味。而强盗们被李涉的诗打动,不但没有抢劫他,反而摆酒款待了诗人。当时的强盗尚且爱好诗歌、善待诗人,更何况普通人呢?

唐诗的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发展阶段:

初唐是唐诗繁荣的酝酿期,代表诗人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各有名篇传世。陈子昂在理论上指出了诗歌创作要反对浮艳文风,追求汉魏风骨,为唐诗发展指明了方向。陈子昂同时可能还是古代最懂得“自我营销”的诗人。他初到长安毫无名气,诗文难以得到认可。于是他在街上买下一把昂贵的胡琴,宣称第二天要公开演奏。第二天果然来了许多好奇的人,陳子昂却当众摔毁胡琴,然后将自己的诗文发给大家,意思是琴声再美,也美不过自己的作品。结果一日之内,他的诗文传遍了长安城。

盛唐是唐诗光彩夺目的鼎盛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这个时期还诞生了两个最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他们描写自然风光,表达闲情逸趣,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淡远,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而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为高适和岑参,他们描写边塞风光,抒发报国情怀,控诉战争的残酷,同情身处战争中的百姓。而这个时期兼具众家之长,挥洒天马行空文笔、昂扬进取精神的人,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此时,与李白并驾齐驱的,则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些诗人用惊天地、泣鬼神的创作,发出了盛唐最强音,我们之后将专题与大家分享。

中唐是唐诗百花齐放的时期,先有以李端、卢纶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驰骋诗坛,后有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领一时风骚,同时还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派刻意求新,追求不一样的表达。此外,还涌现出了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一大批个性鲜明、作品精美的诗人。

晚唐是唐诗繁荣的尾声,代表人物是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擅长七律,风格沉郁顿挫,近于杜甫;杜牧擅长七绝,风格清丽,近于李白,二人被合称为“小李杜”。

如今,唐诗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出了亚洲。许多瑰丽的诗篇流传到世界各地,有的还被谱成歌曲和交响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世界文学宝库里一份珍贵的遗产。

经典课堂

七言律诗经典,登临感怀佳作

——《黄鹤楼》《咸阳城东楼》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作为唐诗经典,两首诗都被选入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仔细品读,会发现两首诗存在不少共同的妙处:

布局精巧。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谋篇上,两诗深得律诗“起承转合”的精髓,都是首联扣题,如《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紧扣题目;而《咸阳城东楼》的“一上高城万里愁”一句,“高城”即咸阳城东楼,同样首联扣题。又如两诗的尾联,《黄鹤楼》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让人愁肠百转;《咸阳城东楼》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同样让人感慨无限。

音韵和谐。《黄鹤楼》《咸阳城东楼》这两首诗所押韵部相同,轻柔绵长,适合抒发悠远深沉的感情。

登楼感怀。古人登高望远,感慨万千,往往发而为诗,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大诗歌类别——登临诗。这两首诗都是登临诗,《黄鹤楼》首联、颔联交代诗人登临怀古,《咸阳城东楼》的首句更是直言诗人“上高城”,即登上了咸阳城东楼。作为登临诗的代表作,两首诗都写了登楼所见之景,再由景生情,内容相近。

情景交融。在《黄鹤楼》中,诗人登上黄鹤楼,眺望远处。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汉阳一带树木清晰可辨;鹦鹉洲畔芳草繁茂,生机盎然。诗人触景生情,发出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悠悠乡愁,如烟波浩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在《咸阳城东楼》中,诗人笔下的画面同样动人:芦苇丛生,杨柳遍处,乌云刚从小溪边升起,夕阳已在楼阁后沉落;山间即将下雨,满楼风声飒飒;秦苑汉宫,鸟儿在草丛中飞舞,秋蝉在黄叶间鸣叫,一片荒凉景象。正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说那样:“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于是诗人发出了“行人莫问当年事”的感叹,表面上劝自己不要探讨历史兴亡之事,实际上他已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故国东来渭水流”。

语言精辟。两首诗的语言都十分鲜活生动,而且富有理趣。《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已经成为常用成语,比喻时间已逝,事情再也回不到过去;也借指人或物离开后就不见了踪影,并浓缩为四字成语“杳如黄鹤”。《咸阳城东楼》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也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巧合的是,这句诗也可以浓缩为四字成语“山雨欲来”,含义有了细微的变化,意思为“预示着将有事情要发生”。

当然,这两首诗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黄鹤楼》以内容为先,格律不那么讲究,所以虽是律诗,颔联却并不是对偶句;而《咸阳城东楼》的格律则相对更严谨。再者,这两首诗表达的主题也不同,《黄鹤楼》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咸阳城东楼》则侧重表达兴亡之叹。

小练习

1.《黄鹤楼》前四句有三次出现“黄鹤”一词,是否重复?为什么?

2.《黄鹤楼》和《咸阳城东楼》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不显重复。前四句讲述神话传说,“黄鹤”第一处指鸟,第二处指楼,第三处指曾经发生的神奇故事,语气贯通,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

2.參见“经典课堂”中的第5段和第7段。

古今漫谈

唐诗百味,四时之景不同,阅读体验也不同,且看有人冬闲读唐诗——

冬闲读唐诗

冯子璇

冬天是骨感的,大自然褪去颜色,清减肌肉。沉郁天色,凛冽北风,人应和着天地,亦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忧伤、孤独、抑郁、颓靡……那么,读诗吧!

古来诗言志,更宜借诗宣怀,闲情偶寄。而唐诗,以独有的热情豪放,可以驱散阴郁,唤醒萎靡。

最好的诗人在唐代。那么多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像约定好一样,在同一个时代诞生,他们将一个朝代的盛世变成了诗的盛世。大唐气象,使诗歌无与伦比地灿烂华美:昂扬的气度,阔大的宇宙感,侠义的精神,游牧民族的洒脱,寻找知己的孤独……

温暖、明亮、张扬、豪放,这就是唐诗。于枯寂的寒冬,回放出一片烂漫胜境,养眼,又养心。你可以不理会大明宫的巍峨、长安道的繁华、侠客仕女的光鲜、街头百戏的喧腾,但手开诗卷,总有一首,切合你的心。读之,幽幽照亮你暗淡的心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十个字,有风,有雨,有花落,有情思。你轻轻吟诵,好似缓缓抵达来年春暖。风雨来了,落花飘零,但不伤感,不惆怅,不追问。是啊!人无常好,花无常红,抱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生就会得大安静。

不唯孟浩然,所有的唐诗都如此。即便繁花迷眼抑或秋风落叶,都有安静的气度来垫底。

唐诗里,有最美的中国颜色:天青、豆青、朱红、豇豆红、秋葵绿、美人霁……读了,心中大摆视觉盛宴,遍及五官享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个“碧”字,是诗人胸怀的壮阔。诗人在玩赏秋色,读诗的人,却连同诗人也一并欣赏了。随诗人放眼“云上”,不由得胸臆大舒。

唐诗那些妖娆想象,更是出离你的预料。李白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其气魄之大,令人诧然;而“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循着星辰与霓虹的足印,驾巨龙穿越长风,这天外之思,是不是让人顿开视野?

所以,读读唐诗吧!

在清晨的熹微里,朗朗诵读;于傍晚的夕照里,缓步微吟;在温暖的灯光下,捻句入心。不论怎么个读法,唐诗,都会以它的恢宏、豪迈和自信,激活能量,唤醒精神,让你找回生活的蓬勃朝气。(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小练习

1.“诗言志”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提倡冬日读唐诗?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2.“温暖、明亮、张扬、豪放”的唐诗,可以帮人们驱走冬天的“忧伤、孤独、抑郁、颓靡”等负面情绪。(大意相同即可)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城东咸阳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咸阳
难忘黄鹤楼
咸阳医院
沐猴而冠
《城东早春》
奋进中的瑶海区城东街道
城东城西
陕西安康城东汉江大桥主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