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请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02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
思路点拨
生活需要想象,生活更需要以另一种眼光去发现、去欣赏。这是北京市2023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的第二题。本题意在引导考生聚焦一棵树,并由此联系生活,进行审美欣赏,审美创造。要想写好这一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明题意
我们先来审读命题,关键词有两个。一个关键词是“树”,这棵树还要是“我生活中的”树。再联系提示语可知,树可以是课文中的皂荚树、小桃树、白杨树,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一种树。这棵树还要与“我”有一定的联系,是一棵“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的树。第二个关键词是“我”,既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代“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这样,整个命题意图就明朗了,即以多样的视角发现一棵树,展现这棵树与“我”的关联,进而表达“我”对生活、对某种精神的赞扬和讴歌。
二、选材构思
材料提示语里为我们提供了初中语文教材中三种树的例子,这是命题者的匠心所在,目的是引导我们学以致用,参考课文中的写法,运用象征手法来写生活中的树。而提示话中“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这是在暗示我们,可以变换角度,以多样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树,阐述树的故事。
写作时,我们可以按照“这棵树是什么树?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和这棵树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棵树具有什么样的精神?”“这棵树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的思路来进行构思。而这棵树所揭示的精神,以及对“我”的影响,则是决定这篇作文立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三、精彩表达
在《合欢树》一文中,史铁生写道,他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树,一棵老海棠樹,一棵代表母亲,一棵代表奶奶。“(这树)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常在,母爱永恒。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充满真情。而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绝不旁逸斜出、力争上游的白杨树,象征北方坚持抗战的军民,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委婉含蓄,更富有表现力。
写作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文章的语言表现形式,抓住树和人的相似之处,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借物喻人、象征等手法进行写作。我们也可以独辟蹊径,如运用拟人手法构思文章,把自己当作鸟儿、小草、泥土、风雨,描写它们眼中的树,从而表达自己对某种精神的赞扬。
佳作工坊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贾若琪
我家附近的公园里有条“桃花路”。每到春天,这条路上的桃花便会一齐盛开,朵朵桃花组成一道绚丽的风景,引来游人赞叹连连。每当我情绪低落时,也会来到这片“桃花源”,希望可以借美景摆脱烦恼。
这天,我步履沉重地来到这里。周围的小树向我打招呼,但我心不在焉;桃花瓣飘落到我的头上,落进头发里,我也毫不在意。树叶沙沙作响,我抬起头,原来是一棵比我稍高一些的桃树,它娇艳的粉红色花朵挂在树枝上,随着风儿的吹拂,在树枝上轻轻摇动,似是一位衣袂翩翩的仙女,非常美丽。可是,我仍是提不起兴致。
偶然间,我发现了一棵小树。它大部分的树枝都是光秃秃的,只在树梢上孤零零地长着几朵桃花。它是那么普通,游人都不愿驻足在它的面前,我不禁为它伤感。
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你为何如此沮丧?”我惊讶地抬起头,原来是那棵树在说话。我不由得说:“一棵桃树,怎么会懂得人类的悲欢?追梦的路上满是坎坷,难道不让人伤心吗?”小桃树摇了摇头:“总会有人先到达彼岸,你现在止步不前,并不代表前方希望渺茫。你又何必为了当下而苦恼呢?”
我反驳道:“你难道不想像别的桃树那样,花开满树,接受大家的赞美吗?”
小树晃了晃它的叶子答道:“我本就比其他伙伴矮小,晚开花也应当。如今,我既已绽放了几朵小花,心里自是欣喜。太过心急的话,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为什么要着急呢?毕竟,我们最终都会长成大树,迎来花开的。”
听着小树的劝导,我内心的阴霾渐渐消散,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田。临走前,我又看了看那棵小树,心中的目标变得更加坚定。
在这条小小的“桃花路”上,有一棵小树愿意倾听我的烦恼,安抚我的情绪,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啊!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画面中有一棵矮小而乐观的树和一个刚刚失去目标的迷茫的孩子。他们彼此温暖,互相倾诉,最终懂得了“只要努力、静心等待,总会迎来自己的花期”的道理。
花有花的四季,我有我的花期。
名师点评
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作,通过自己与小桃树的对话,揭示了追梦过程中不要着急,要默默努力的道理。文章构思奇特,立意新颖,情节曲折有致,一波三折。
佳作工坊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考生
那个周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冷风裹挟着寒意刮在人们的脸上,砭骨地痛。在这肆虐的大雪中,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蜷缩在家中,等到天晴雪霁时,再去完成那些之前未完成的工作。而我,同样也不例外。
周一早上,天气晴朗,我也走出了家门。抬眼,我便被门前的大枣树惊呆了:苍劲、雄健、挺拔,它居然旧貌换新颜,不再是之前颓败的样子了。我暗暗地在心里感叹:这真是一棵有尊严的枣树。
我分明记得,就在前天,大雪之前,它还是满身疲惫的样子:叶子凋零了大半,仅剩的叶片也枯黄得不成样子,那些摇摇欲坠的叶子死死地拖着树枝,就像是顽疾缠身的老者,给人一种英雄迟暮之感。
前天下午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棵颓败的枣树能不能挨过那场大雪,我甚至已经幻想到它轰然而倒、残枝坠地的惨状了。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场肆虐的暴风雪中,它仍旧毫无畏惧,屹立不倒。
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最近我们小组的人生规划实践活动无法推进,小组成员们各执己见,讨论时大家更是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致使活动难以推进,这让身为组织者的我彻夜难眠……看着眼前精气神十足的大枣树,我自叹弗如。
听院子里的老人们说,这棵枣树已经上百岁了。以往,枣树还能结不少的枣子,那时一到秋天,树上的枣子红了,大家就都拿着筐过来摘枣子。现在这棵树老了,枣子结得越来越少了。是啊,它的使命快完成了,它的一生即将落幕。我原以为一场风雪的洗礼,一场奇寒的蹂躏,它会更加凄惨。可是,我惊奇地发现:那些树枝上的黄叶不见了,缠着大树的衰草也不见了,只有挺拔的树干和树枝,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站在阳光下。
原来,这是一棵擅长消化痛苦的树。风雨过后,它依然从容地顶天立地,从容地应对世间纷至沓来的变故。它用凌寒傲雪的身姿,用生命的价值回馈光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就在那一刻,我听到了来自心底的铿锵心音,郁结于心的痛苦,神奇地消失了。
迎面走来了两位晨练归来的老人,他们昂首阔步,精神矍铄。我远远地听到两人的寒暄:“老哥今年有80岁了吧?”“哈哈,我今年91岁了。”老人干脆又自豪地回答。我仔细地打量那位老人,他几乎和这棵大枣树同龄。瞬间,我已然懂得,这份坚持原可以笑傲一切阴霾和挫败。
有一种昭示来得这样委婉,有一种领悟来得这样彻底,这不正是人生
规划实践活动的目标吗?原来
尊严就是百折不挠,尊严就是生命
不息、奋斗不止,尊严就是活成被敬仰的姿态。
我豁然开朗,随之内心无比平静。回头望了望那棵傲立于風雪中的大枣树,我转过身,大步地向前走去。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运用象征手法讴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的佳作。考生先描绘了迎风斗雪的大枣树,然后写与之相呼应的老人,两者虽都有了年岁,但相同之处是都依然精神昂扬,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文章可谓构思新颖,立意别致。
在写法上,考生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对比写树,重在突出树的精神品质;写人时重在语言描写,突出人物乐观向上的宝贵精神。树和人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地得出“尊严就是百折不挠,尊严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尊严就是活成被敬仰的姿态”的结论。
责编:张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