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涵,孙琪媛,肖诗雨,李彦希,杨崇垚,王偲景,汪淼芹△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中青年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76%,国内中青年T2DM患者数量是老年患者数量的1.6倍[1-2]。研究指出,年轻糖尿病患者存在疾病周期更长、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大、疾病进展更快、疾病预后更差等风险,增加了该群体的疾病威胁、经济负担等[3-5]。而中青年作为糖尿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生产力创造的高峰期,是社会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承担者,患病后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疾病困扰和心理负担,更加恐惧疾病进展对现有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影响。恐惧疾病进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是指患者因害怕疾病发生、病情加重、病情复发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应激表现,是患者心理、情感和精神的重要负担[6]。低水平FoP可以促进患者保持对疾病的警惕而发挥良好的适应功能,并养成自我监测的健康行为习惯;而高水平FoP则会降低治疗效果,使患者产生消极应对疾病的情绪,影响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7-9]。目前国内有关T2DM患者FoP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中青年T2DM患者FoP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选取2022年7-9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88例中青年T2DM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0]的诊断标准;(2)年龄18~59岁;(3)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及恶性肿瘤者;(2)严重认知、精神或意识障碍者;(3)拒绝参与本研究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2ER424-1)。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编制,包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两个部分。人口学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区域;疾病相关资料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降糖方案、糖尿病家族史、因糖尿病住院次数。
1.2.1.2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
由MEHNERT等[11]编制,吴奇云等[12]汉化,包含生理健康(条目1、2、3、5、9、10)和社会家庭(条目4、6、7、8、11、12)两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分12~60分,总分越高表明FoP的程度越严重,总分≥34分提示心理功能失调。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
1.2.1.3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
由BROADBENT等编制,包含情绪(条目6、8)、认知(条目1、2、3、4、5)、理解能力(条目7)3个维度,条目9为开放性问题(让研究对象列举其认为最重要的3个致病因素)[13]。前8个条目采用Likert11级评分,条目3、4、7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0~8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越消极,受疾病威胁越严重。本研究仅采用条目1~8,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35。
1.2.1.4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由沈晓红等[14]汉化修订,包含面对(条目1、2、5、10、12、15、16、19)、回避(条目3、7、8、9、11、14、17)、屈服(条目4、6、13、18、20)3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条目1、4、9、10、12、13、18、19为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除以该维度最高项目得分得到标准化得分,标准化得分最高的维度为患者倾向采取的应对方式。本研究中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6、0.762、0.748。
1.2.2资料收集
1.2.2.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组成员由4名护理研究生、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由研究者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每个量表的作用、正反向计分方法、条目内容、统一指导用语等,培训结束对调查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调查阶段。
1.2.2.2现场调查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纸质版问卷。调查前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统一指导用语向患者发放问卷,对于不能独立完成的患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
中青年T2DM患者FoP-Q-SF总分为(31.93±5.44)分,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中青年T2DM患者FoP-Q-S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
中青年T2DM患者BIPQ、MCMQ总分分别为(38.71±9.80)、(48.19±5.86)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
表2 中青年T2DM患者BIPQ、MCM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FoP-Q-S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BIPQ总分、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见表3。
表3 患者FoP-Q-SF与BIPQ及MCMQ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工作状况、糖尿病并发症、降糖方案、因糖尿病住院次数的患者FoP-Q-SF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分布及FoP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288)
以FoP-Q-SF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工作状况、糖尿病并发症、降糖方案、因糖尿病住院次数、BIPQ总分、MCMQ的面对、回避、屈服各维度均分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PQ总分、面对维度得分、年龄、因糖尿病住院次数、男性、使用胰岛素及在职是中青年T2DM患者FoP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率的57.9%,见表6。
表5 自变量赋值
表6 中青年T2DM患者FoP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288)
本研究中,中青年T2DM患者FoP处于中等水平,且社会家庭维度得分高于生理健康维度,高于牛瑞[15]的调查结果,可能与调查对象为中青年T2DM患者有关。中青年作为劳动和承担赡养的主要人群,患病后可能对其产生影响:(1)患者大多面临子女尚未成年、父母亟待赡养的局面,可能担心因自身疾病进展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扰乱现有家庭生活秩序;(2)患病作为应激源会增加患者的工作压力,而工作压力增加又使其产生职业倦怠与负性情绪,进而影响个人价值实现、疾病健康管理及职场竞争力等[16-17]。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应关注该群体的心理状况,使患者适应自身社会角色转变,促进患者疾病管理与心理健康。
3.2.1疾病感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FoP-Q-SF总分与BIPQ总分呈正相关,与张红伟[18]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相较于疾病的客观严重程度,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更多来源于对疾病的主观体验。可能与患者对糖尿病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等治疗认知不够,担心疾病进一步发展而产生负性情绪有关。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加强疾病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其采取恰当的疾病管理行为,促进患者产生正向情绪。
3.2.2医学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维度得分与FoP-Q-SF总分呈负相关,回避维度得分与FoP-Q-SF总分呈正相关,与汤青云等[19]调查结果相似。说明FoP-Q-SF总分越高的T2DM患者,更倾向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考虑与患者担心社会因其健康状态做出负面评价或行为[20],以消极态度应对疾病有关,导致治疗疾病的信心减低,加重了FoP心理。而采取面对行为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会主动学习疾病知识并寻求他人帮助,在深入了解疾病的同时,也减轻了FoP水平[21]。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引导患者尽快接纳疾病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变化。
3.2.3人口学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轻、在职、女性患者的FoP-Q-SF总分更高,与张乐乐[22]、刘一娇[23]的调查结果相似。考虑原因有:(1)疾病知识方面,大多年轻患者患病时间短,缺乏疾病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识,同时可能因工作无法达到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标准[24],影响了疾病治疗效果,更加担忧疾病进展。(2)职场竞争力方面,患者正值人生的关键阶段,而确诊疾病后的疾病管理、经济负担加重等多方面原因使其社会角色转变失衡,担忧影响工作、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而难以保持高效的职场竞争力,进而产生更大的身心压力。(3)传统文化方面,女性作为维系家庭归属感的关键人物及优良家风家教的传承与施教者,在同等工作时长的基础上承担家庭照料责任的时间更长[25],患病后则可能会对家庭造成冲击,破坏了家庭和谐性。(4)生理原因方面,①女性因生理特性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更易心理状况失调[26];②部分患者正处于婚育阶段,患病后会担心择偶、结婚受此影响,且具有生育意向的女性患者,患病会增加妊娠风险,其可能更加担忧疾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因此,建议医护人员注重对此类患者心理状况的动态评估,并对有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监管。
3.2.4因糖尿病住院次数与使用胰岛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因糖尿病住院次数越多、使用胰岛素的患者FoP程度越严重,与WANG等[7]对T2DM患者的调查结果相似。住院次数越多的患者疾病发展更快,身体负担更重,既增加了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也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应激,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27]。而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心理问题更严重,可能是由于患者担忧胰岛素注射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害怕注射时产生疼痛等导致[28]。因此,建议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智慧医院等渠道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延伸服务,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最大限度发挥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BIPQ总分、面对维度得分、年龄、因糖尿病住院次数、男性、使用胰岛素及在职是患者FoP的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需加强该群体心理状态的关注,做好疾病管理服务,减轻患者的FoP水平。未来可增加疾病测量指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深入挖掘中青年T2DM患者FoP影响因素,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身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