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剑华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
这里地形崎岖,群山叠翠,呈现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有许多溶洞、天坑、湖盆和坝子,山地顶部多为平坦或和缓的地面。
南仁东事迹馆就位于克度这座“天文小镇”,该馆设有“中国天眼之父”“时代楷模”南仁东生平事迹及相关物品的展览,分为“梦想”“创造”“奋 斗”“团结”“生 命”等篇章,从“中国天眼”建造的梦想展开,系统展示了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先生及其团队的艰苦历程。
20 世纪90 年代,南仁东怀着回报祖国的赤诚和描绘宇宙的初心,放弃了当时在国外一天比在国内一年还多的高薪,回到祖国投身于建设科技强国的洪流中,提出了建造自己国家大射电望远镜(FAST)的构想。
从1994 年提出FAST 建设构想开始,南仁东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下一代科学家建设好FAST。为了给“天眼”选址,他用了12 年时间,带着团队对1000 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最终决定选址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
那时,贵州的交通条件较差,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只能靠步行,他与同事每天最多只能看一两个窝凼。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可他依然选择走在最前面。
在FAST 建设中,南仁东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化身“拼命三郎”,既要把握工程的整体方向,又在施工现场亲力亲为,爬山调查危岩、上钢架拧螺丝、拿扁铲削平钢材……
古有十年磨一剑,今有廿年铸天镜。南仁东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FAST 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火花。
2015 年3 月,70 岁的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坚持着参加工程例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同事们交流,寄重望于FAST 团队尽快完成调试及试运行。就在“中国天眼”建成之时,南仁东先生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国天眼”。
为保护“天眼”周边的电磁波环境,围绕望远镜半径5000 米的范围都属于静默区,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没有现代通信干扰的生活,那是一种如今少有而独特的感受。
站在观景台最高层,向下俯视,“天眼”仰卧在青山丛中。
从不同角度欣赏世界最大的“大锅”,震撼无比:工程浩大,巧夺天工,十分巧妙利用了天然的喀斯特漏斗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在洼地内铺设4450 块反射面单元,组成球冠状主动反射面。
工作人员介绍说,2017 年11 月,“中国科技旅游基地”在平塘克度中国天眼景区揭牌,中国天眼景区获批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中国天眼”选址在这里,实乃天时地利。她指着远处说:“你们看四周的山峰,都不是特别高,而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十分利于天眼仰望广阔的太空。”她笑道,更为巧合的是,这里是平塘县克度镇金星村,“平塘”意为天眼望远镜“平躺”在山谷之中,“克度”意为天眼望远镜的计量精度,“金星”意为天眼望远镜遥望太空中的无数星星。
这真是巧合也是天意!
工作人员接着介绍说,这一我国自主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口径500 米,有近30 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主反射面面积达25 万平方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接收137 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还可观察中性氢云团的运动,揭秘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其综合性能是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10倍。
让人更加惊叹的是,智能维护机器人系统将有效确保FAST 的运行安全,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和使用效率,促进天文成果的产出。据测算,这些成果每年能为“中国天眼”增加约30天的可观测时间。运用智能机器人参与运维工作,是“中国天眼”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推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水平管理和运行的典型案例。至今,“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300 多颗,为人类探测宇宙秘密的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用于建造“中国天眼”的特种钢索和特种钢梁,都是江苏厂家研制生产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中国天眼”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自2021 年3 月31 日起,“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各国科学家均可提出申请,使用它开展观测和研究工作。
亲眼目睹心仪已久的“中国天眼”,大国重器、现代化科技奇迹,我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