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文,何国敏,刘春梅,白 俊,朱 静,何慧芝,奚 超
农药中毒指农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机体的剂量超过耐受量,从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生理失调和病理改变等一系列中毒临床症状,包括生产性中毒和非生产性中毒[1-2]。云南省勐腊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药使用量和种类相对较多。本研究选取2016—2022 年云南省勐腊县的农药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勐腊县农药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农药中毒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农药中毒患者后,按要求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并在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由省(州,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网络审核确认,审核通过后进行数据库保存。
本研究从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2022 年云南省勐腊县的农药中毒个案数据,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地区、农药中毒类型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中所有农药中毒报告卡由医疗机构的接诊医生进行填写,分别由医疗机构医务科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病例信息进行两次审核,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比较采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显示,2016—2022 年勐腊县共报告农药中毒340 例,死亡16 例,病死率为4.71%。农药中毒以发生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有232 例(68.24%),其中,男性有140 人、女性有92 人,男女性别比为1.52∶1;死亡12 例。生产性农药中毒有108 例(31.76%),其中,男性54 人、女性54 人,男女性别比为1∶1;死亡4 例。生产性农药中毒者的平均年龄为(40.76±12.26)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者的平均年龄为(38.97±18.30)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57)。生产性农药中毒多发生在45~<55 岁组,共33 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25~<35 岁的较多,共58 例。各个年龄段的农药中毒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6,P<0.001)。见表1。
表1 农药中毒人群的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病例主要分布在勐腊镇、勐捧镇和勐满镇3 个辖区,病例有254 例,占总中毒病例数的74.71%;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勐捧镇和勐腊镇,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勐腊镇和勐捧镇。另有9 个病例因患者拒绝提供地址信息,未能进行统计。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的地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8,P=0.133)。见表1。
勐腊县2016—2022 年不同年份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01)。农药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农药中毒事件较高发生在第三季度,有113 例(33.24%);其次为第二季度,有104例(30.59%)。不同季度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5)。见表2。
表2 农药中毒人群的病例年度和季度分布
调查显示,中毒农药种类分布中占比较高的农药种类为杀虫剂和除草剂,共有269 例,占所有农药中毒病例报告数的79.12%。在16 例死亡病例中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中毒较多,共有14 例,占87.50%。见表3。
表3 农药中毒人群的种类及死亡情况
勐腊县2016—2022 年的农药中毒病例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54岁,病死率(4.71%)高于安徽省蚌埠市(1.60%)[3]、四川省雅安市(3.59%)[4],低于武汉市(5.16%)[5]和湖州市(6.97%)[6]。另外,与以往其他地区研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患者以女性为主不同[7-8],本研究结果显示,勐腊县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患者的男性占比更多。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勐腊县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男性除进行农业生产外,还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活动,生活压力较女性更大;同时,当地部分男性有买“黑彩”习惯,失败后服用农药自杀现象亦有发生。
勐腊县的农药中毒病例主要分布在勐腊镇、勐捧镇和勐满镇。原因是这几个地区下辖勐腊农场、勐捧农场、勐满农场和勐棒农场四个国营农场,是勐腊县农业生产比重比较大的区域,农业生产和日常家庭生活中接触和使用农药的机会多[9]。另外,勐腊镇、勐捧镇和勐满镇位于勐腊县核心区域,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员相对其他乡镇更多,常住人口较多,而相关知识的欠缺、生活就业环境不稳定等因素亦能导致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另外,农村地区农药购买相对便利、农户家中的农药储备较多、农药废弃包装随意丢弃、未使用完的农药存放在杂物中或随意放置等情况,进一步为自杀、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接触和误食等提供了可能[10-11]。
从时间分布看,2016—2022 年勐腊县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的每年报告数呈下降趋势,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每年报告例数未见明显的逐年上升或下降趋势,与上海松江区的报告文献相一致[12-13]。第三季度的农药中毒病例最多,主要考虑到第三季度天气炎热、虫害病高发导致农药使用量增多,同时使用者的裸露部位增加、个人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用品不到位等均增加了农业生产时的农药中毒机会[14-15]。农药中毒的农药种类主要以杀虫剂、除草剂和杀鼠剂中毒为主,以氧乐果(含乐果)、敌敌畏、甲胺磷为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占比最高,这与甘肃省天水地区[16]、杭州市萧山区[1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为有机磷农药杀虫杀菌的效果明显、应用广泛,并且价格相对低廉,获取也较容易[18-19]。
对勐腊县2016—2022 年的农药中毒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导致农药中毒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可以预防。因此,本次研究对勐腊县农药中毒防治提出建议:应加强农药的日常监管,开展农药使用安全培训,规范农药的日常保管和存放,改进防护措施;同时还需广泛开展农药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农村老年群体、低龄儿童以及高压力人群等重点人群除知识普及外,还应辅以心理疏导;强化医疗卫生单位的临床救治能力,提高救治率,夯实监测和预警体系,对诊疗机构加强农药中毒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错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