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亚茹
摘 要:钢琴教学作为音乐人才培养和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教育性、学术性及学生需求方面都需要与音乐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从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的培养意义出发,结合钢琴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重视音乐表现力培养在钢琴演奏技巧教学中的观点。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钢琴演奏技巧;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限于培养演奏技巧,还需要与音乐的美学意义相融合,以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这意味着钢琴教学需要将演奏技巧与音乐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种综合性的特点,钢琴教学必然需要涉及技巧训练、文化认知、情感表达等多个层面,乃至延伸到文化、社会、美育等多个领域。正因如此,培养音乐表现力无疑成为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融入音乐表现力以提高鋼琴技能已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新形势。这一策略不仅是音乐教学不断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对音乐教育发展的积极回应。这一目标的主要动机在于解决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钢琴技巧,但难以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准确展现作品的“灵魂”,即艺术内涵。这种技巧与表现能力不匹配的情形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钢琴教学时,必须更好地适应培养理念,并采用综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意义
音乐表现力是在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基础上,运用听觉、知觉和情感能力构筑出对“美”的感受能力。将这一概念扩展到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即演奏者运用钢琴演奏技巧表达出对“音乐之美”的感受,并将这份感受力传达给听众。音乐表现力不单单是钢琴教学的规范要求,还是演奏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内在组成部分。因此,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意义并不仅仅是满足教学需求,还在于探讨什么样的表现能力符合音乐表达的价值观。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不仅是让学生能够优美流畅地演奏曲目,而且帮助他们克服个人艺术素质的局限性,向更广阔的艺术欣赏领域延展。正如霍尔斯所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教育方式是哪一种,其都与时代背景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钢琴教学的艺术底色即时代背景
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往往不是单一呈现的,它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时代背景就是钢琴表现艺术的底色,在钢琴教学中,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和课程设计至关重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例如,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相关历史知识,当时的文学、美术、雕刻、戏剧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音乐作品的表现,而在当代的钢琴教学中,拓宽学生艺术视野,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当代钢琴教学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二)钢琴教学的关键内核即音乐表现力
学生钢琴艺术水平的提高必须与音乐表现力的增强相一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钢琴演奏作为一项技能,它仅仅代表着钢琴演奏水平的基础,就像人们所熟知的电脑这类科技产品,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工具,有的人只能运用计算机完成简单的聊天功能,而有的人可以通过计算机发展云计算。这与钢琴演奏技巧的实质异曲同工,这种技巧是可以通过接受指导与日常练习得到改善与进步的。但是音乐表现力不然,正如《乐记》中所表达的:音乐起源于人心,人的心受物所触动,由此形成了声音。这也从侧面认可了音乐表现力与音乐技能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钢琴音乐并非单纯照本宣科呈现原曲谱的机械音符,而是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源于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之一,与生活相通,其与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音乐形式之美能否真切地体现对象的本质。因此,一部优秀音乐作品的传世,一定有打动听众的情感因素,而这些情感元素就是作曲家在时代环境下所表达出的抽象感受,渗透在自身的作品中。而钢琴演奏者只有与作曲家的情感产生共振,才能准确地感知作曲家所想表现的节奏、节拍以及速度,进而以精准的演绎形式展现作品的精髓。钢琴教学的目标就是将这种音乐表现形式转化为艺术,这是它所承担的关键内核。
二、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力可以说是音乐作品思想的“精神内核”,然而仅仅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深刻只能成为一名鉴赏者、一名听众,不懂演奏技巧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可见,演奏技巧是实现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条件。
(一)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自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于1709年发明了钢琴,这种以键盘为主要音乐再现手段的乐器的制造工艺一直在不断改进,以提高自身性能。与此同时,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包括肖邦、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等等,都沉浸在演奏技巧的研究中,并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探索。正是他们的钻研精神与超凡的演奏技巧使他们在钢琴领域留下了传世经典,这些宝贵的资源也为今天的钢琴教学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材料。此外,我国学者也对钢琴教学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如赵晓生提出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司徒璧春等学者合著的书为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指点迷津。虽然这些研究基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均表达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的合力才是钢琴演奏的支柱。
(二)正确理解钢琴演奏技巧训练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开始练习,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钢琴演奏亦不例外,如果缺乏演奏技巧的支持,所谓的音乐表现力就毫无基础和源头。纵观当今国际钢琴乐坛,钢琴演奏大师之所以能完美呈现音乐作品,内核就在于他们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及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当人们聆听大师的演奏时,能从他们的手指下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大师让冰冷的钢琴具有生命,将自身与钢琴融为一体。
如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311》就是一部古典乐派中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莫扎特将滂沱的力量、多元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等人类精神世界的元素融入奏鸣曲,不仅符合西方古典音乐创作规范的严谨、对称的表达方式,而且对细节的细腻处理,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他的直接性和清晰性。音乐与诗意在这里融为一体,展现出完美的和谐与愉悦,见证了莫扎特对生活的热爱,也彰显了他对钢琴的精湛技艺。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这样旋律色彩丰富的音乐中,演奏者仅仅依靠情绪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准确表达其精妙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变化。在演奏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反复阅读谱面,准确把握莫扎特赋予音乐的美学特点,以确保始终保持清晰、流畅的美学结构;另一方面,演奏者还需要通过情绪的调节,将曲子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在钢琴中完美地演绎出来。
此外,考虑到莫扎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复杂回旋、调性的跌宕起伏以及手法的灵活多样等特点,乐曲的旋律之美、风格之美都可以通过演奏者的基本功与技巧完美表现出来。莫扎特所演绎的这首曲子的音色得益于曲调清脆、明亮、清晰、纯净的声音特质,运用贯通手臂重力的深度按键,以及手指快速运动的轻快乐句形成对比变化。作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一大特征,莫扎特的这首钢琴奏鸣曲在其曲式中的每一个细微乐句都以不同的变化展现,并对整体音乐效果产生影响。举例来说,乐曲第一乐章的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包含四个连续的十六分之一拍的跳跃,因此演奏者必须握紧双手,保持手指关节的良好支撑,灵活而专注地触击键盘,使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更为饱满。
综上分析可见,演奏這首西方古典钢琴作品时,不仅需要演奏者掌握西方古典文化精髓,还需要演奏者能够对现代钢琴表现技巧灵活运用,同时必须完成符合当代潮流的古典情感的艺术创作,以完成古典情感在现代潮流中的艺术塑造。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将注意力完全投入音乐世界,全身心地对待每一个音符,准确地感知各个乐句的细微音色变化和音调要求。用延伸来表现慢乐句,用灵活来表现快乐句。只有将音质的共鸣和颗粒感表现出来,才能烘托出乐曲明朗阳光的音乐氛围。
当然,在众多钢琴作品中,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311》只是其中之一,但即便是一片落叶也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一个斑点也能揭示豹子的身影。钢琴作品无论风格如何变化,演奏技巧始终是钢琴演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掌握了演奏技巧,才能真正实现音乐的表达。单一依赖于音乐表现而放弃技巧就犹如担雪塞井,白费力气。当然,仅凭钢琴演奏技巧可以完整地演奏出一首乐曲,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演奏出的乐曲能打动人心。过分强调演奏技巧而缺乏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是没有灵魂可言的,乐曲也会失去它原有的生机。
(三)对钢琴演奏技巧认识的偏差
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多元化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当前的目标,还是每个家庭的教育愿景。在中国式的子女教育思想中,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子女成为“人中龙凤”,因此,相当一部分家庭将多元化素质培养作为子女未来发展的敲门砖,而钢琴在音乐素养培育中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钢琴教育逐渐普及。这种钢琴热潮源于社会需求,在提升艺术人才素质的同时,也为钢琴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
首先,我国对素质教育日渐重视,这也使报考钢琴专业的学生早就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技巧。在入学前,许多学生就已经通过完善的教、学、考体系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功利心过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均以考级为衡量演奏水平的唯一标准。令人惊讶的是,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曲子的掌握仅限于背诵曲谱。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一些钢琴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演奏技巧,但没有对音乐的思想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导致演奏缺乏对作品思想的传达。这也使他们的演奏停留于表面,缺乏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其次,虽然我国也出现了一批钢琴造诣颇深的演奏家,如郎朗等,但与接受钢琴教育的大量学生相比,他们只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接触专业音乐家团体的机会非常有限。因此,许多学生面临着就业的艰难选择。没有演出机会又不愿意转行的学生多数选择了幼儿钢琴教育行业,在考级的压力下,他们只注重教授考级曲目中的钢琴技巧,很少关注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培育。
三、演奏技巧训练与音乐表现力辩证关系
音乐表现力是对作品内涵的高度体现,它将作品的意境与良好的演奏技巧联系在一起。其特点是使演奏者对作曲家在音乐中所传达的精神境界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来塑造和展示音乐的结构,从而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效果。
对钢琴演奏而言,音乐表现力是借助钢琴展现乐曲内涵和艺术性的过程。对钢琴的控制力取决于演奏者对音乐理解和表达的高度统一,以及技巧的协调。无论是演奏古典还是现代钢琴音乐,音乐的表现必须准确诠释演奏者对音乐思想的理解和对音乐内涵的全面把握。当然,要具备这种表现力,技术的精湛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精湛的正是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演奏技巧的训练是钢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然而,通过对我国钢琴教学的客观研究后发现,尽管我国的钢琴教学历史悠久且成就显著,但在僵化的演奏技巧教学体系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不成功。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过分强调演奏技巧的教学导向有关,这种导向导致了与实际演奏水平的背离,忽视了对音乐表现力教育的培养和理解。
综上所述,根据实际的钢琴演奏效果,理想状态下的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必须是高度一致融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技巧与表现力的平衡与完善,以表现力指导技巧的教学,也就是说,钢琴教学必须能够使技巧与表现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杨玉.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初探[J].戏剧之家,2023(22):86-88.
[2]郑伟.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与艺术素养培育:评《在琴键上漫舞:钢琴演奏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3(8):151.
[3]李畅笛.从艺术学原理看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钢琴演奏为例[J].艺术大观,2023(16):37-39.
[4]金鸽平.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钢琴艺术,2022(9):34-37.
[5]聂安丽.个人表现力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意义:评《音乐与心灵的对话:钢琴演奏技巧与艺术鉴赏》[J].中国教育学刊,2022(5):120.
[6]陈贝.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22(3):89-92.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