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策略

2023-11-26 13:19:10唐洪斌
经营者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常态风险管理

唐洪斌/文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逐步进入黄金发展阶段,以市场和自身实际状况为导向,构建高效、强大的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辨识各项活动风险,在实践中持续增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严把风险底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肩负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利剑”。当前,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类风险和风险管控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辨识和应对各类风险,自身没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就难以实现风险可控化,无法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紧扣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征,分析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的因素,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而促进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切实将各类风险遏制于摇篮中,为商业银行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商业银行 风险管控能力 提升策略

随着经济增长进入黄金阶段,我国金融供给侧产生了较大变化,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立足于自身实际,构建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其守住风险底线、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加以重视,坚持走质量强行的道路,统一经营质量和规模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当前仍面临着一些难题,因此,要制定可行性较高的策略和方法,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推动商业银行良性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的新特征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同期整体盈利能力较为薄弱。2020年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1%,2022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商业银行发展呈现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和变化,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规划、监管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经济发展驱动力持续增强,逐步转变原本的工作模式,跟随市场发展主要趋势,坚持以技术、方法为核心突破口进行创新。经济发展在带来多方面机遇的同时相应风险也接踵而至,因此,商业银行应主动改变自身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市场化降低了银行的垄断地位。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行业逐步兴起,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尤其是当前多个政策的支持,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产生了影响,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扩展和延伸。在投资理财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竞争,逐步从传统的低风险、高收入转变为低收入、高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如果未能有效把控风险,则会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准确掌握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势在必行。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涵盖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主体目标无力履约或拒绝履约,从而导致交易另一方产生较大的损失。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活动,就要主动承担借款方偿还贷款的风险。当前,信贷需求下降、客户违约率持续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但商业银行并未高质量管理信用担保抵押品、客户信用风险等级等,使其面临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如今,为了适应商业银行金融的动态变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提出了相应规范。其中,金融监管有了新的指标要求,核心在于加快推进杠杆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十分复杂,不仅不能明确其界限,而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同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面临一些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

随着市场利率不断变化,在存款业务方面的利率差关系商业银行的利润,这使得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同时,运营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共享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原有的地位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利率市场化影响下,商业银行选取高收益、高风险的交易,各层级、各部门信息不对称,就会引发逆向选择风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风险文化不健康,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滞后

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滞后。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导致其风险管理理念滞后,缺少先进、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难以通过思想驱动各项行为。商业银行未能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相关人员难以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价值,很难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思想支持,弱化了风险控制效果。第二,风险文化不健康。现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未能渗透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风险管控效果大打折扣。

风险预警不到位,风险管控工具落后

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控面临多个不确定因素,风险管理较为复杂多变,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风险量化评估指标不足,主要倾向于静态指标,对于环境、政策等波动所引发的风险动态化指标缺失;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风险预警不到位,无法追踪各项经济活动实施情况,无法准确把握风险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难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客户群体单一,难以形成长期战略合作

经济结构正式转型之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倾向于石油、钢铁等产业,为其良好发展提供了支持,商业银行也逐步向这些产业靠近,提供了大量的借款资金,但也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借贷。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等行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缺乏先进性、均衡性,长期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难以如期归还借款,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显著增多。由此可知,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较为单一,未能主动拓展新的客户群体,未能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因而难以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转型发展。

利率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当前利率市场化逐步成熟,在缺少央行严格把控的情况下,市场对资金供需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率上,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不同行业产业来说,商业银行的利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利率管控,可能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产品定价需要考量多重因素和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让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风险防控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忽视信用风险管理

当前,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未能做好风险分类工作,信贷资产质量难以提升。商业银行未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信用风险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使得各类资产难以得到准确、及时分类,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难以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导致资产分类质量不理想,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第二,未能筛除和管控潜在风险。没有将先进的理念融入日常风险监测和管控工作中,无法如期准确地辨识潜在风险,也没有根据不同的风险编制专业的解决方案,导致无法高质量地规避和应对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策略

树立健康的风险文化,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根深才能叶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适度风险、支撑发展、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健康的风险文化,创设良好的风险管控环境,为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提供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化为商业银行控制各项活动的风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其坚持以思想驱动行为,在各环节积极做好把关工作,循序渐进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风险防御意识,自上而下地保持思想统一,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综合处理各类风险。

例如,某商业银行成立于2007年,所属行业为货币金融服务,经营范围包含: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等。该商业银行坚持“管人比管事重要”的思想理念,按照“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排查效果、深挖风险隐患”的基本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创新举措,逐一进行全方位排查、重点线索核查,深入开展重点业务和员工日常行为专项排查,将“合规经营、底线思维”的健康风险文化融入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持续增强全行的合规意识,筑牢风险防控的思想防线。

加强风险预警,选用先进风险管控工具

要想高效应对新常态下的多个不确定因素,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应做好风险预警,从根本上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应对较多风险,应根据实际工作及运营活动,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辨识各类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优化管理流程。对此,商业银行要选用先进的风险管控工具和方法,准确预警各类风险,实现风险管理经验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做好各类风险预警,第一时间把控实际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贷款劣变。

增加客户群体,建构长期合作关系

当前,商业银行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为有效破解这一困境,商业银行应主动创新工作模式,精准把握市场发展现状,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不断扩展客群范围,帮助客户及时转型。特别是各类科技型企业,商业银行应从根本上减少其不良贷款风险针对此类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并增强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灵活、及时地对其展开评估和预警。此外,金融市场服务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培育长期合作的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标准的服务,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和以客户为主导的工作理念。切实展示自身拥有的各类资源价值和优势,满足现实需求,借助多元化的途径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严格遵循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基本原则,逐步实现高质量转型。

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当前,产品定价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能否正常经营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高低。对此,商业银行可及时与央行合作,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为科学合理的定价提供有效参考。大数据时代,各类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商业银行可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动态化实现市场和客户信息的定量分析,确保正式利率定价涵盖客户行为、贡献等多个指标,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定价模式。此外,商业银行要准确分析当前金融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趋势,根据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参考和借鉴优秀的经验,持续优化和完善服务模式,保证自身的盈利模式符合现实需求,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逐步摸索出有效的盈利策略,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强化信用风险管控,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经济新常态下,管控和防范信用风险仍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对此,要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实际,从区域、行业、产品等多个维度思考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做好信贷资源配置,完善风险辨识方法,增强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首先,以“机制”为基础,夯实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合规管理紧密相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做好风险管理,风险信息在前、中、后台部门间实现共享,切实发挥各部门、人员的专业优势,准确辨识潜在风险,强化风险监测的导向性、联动性,使得人员在风险管控等方面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通力合作,做好风险管控。其次,以“分类”为抓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求建立信用风险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遵循真实性、审慎性原则,以保证资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动态监测资产结构,保证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逐层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分类质量,全面真实地反映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只有准确、及时地辨识这些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在具体实践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影响因素较多,导致风险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分析风险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常态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35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8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