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无咎墨梅形象的地域来源

2023-11-25 08:22
新美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墨梅范成大梅花

程 慧

本文旨在探讨扬无咎《四梅图》中墨梅形象的地域来源。扬无咎的文人墨梅在画史上影响巨大,它既不同于仲仁的墨梅,亦不同于传统的宫廷梅画。扬无咎能够独特于前人,在于其墨梅形象。以往的研究讨论扬无咎所绘梅花的形象来源,一直停留在文献对野梅的记载,其真实的地理渊源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尝试借助目前植物学的调研成果,将扬无咎的《四梅图》与江西野梅在形象与生境上进行比较,并以实地考察、古代文献及传派作品作为补充,对比扬无咎的墨梅与宫廷梅画在品种上的区别,说明扬无咎的墨梅形象与江西这一地域的密切关联。

学界谈论扬无咎所画的品种时,往往援引范成大《梅谱》所载:“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处,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1[宋]范成大,《梅谱》,[宋]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第254页。认为扬无咎所画梅花品种为江梅、野梅。范成大记录当时的野生梅花,在生长环境与外形特点两方面,大都和扬无咎笔下的野梅相符。然而笔者也注意到,范成大所说“花稍小”的特点,与传世作品《四梅图》中的花头形象不甚相同。《四梅图》中花朵较大,枝条修长,两相对比之下,花朵特为分明。而且,范成大的记述中也未说明地域,扬无咎所绘野梅是否别为一种?

扬无咎的墨梅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记载扬无咎:“江西墨梅,即其人也。”2[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24—625页。扬无咎代表了江西墨梅,江西这一地理位置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已知,扬无咎籍属江西,一生不仕。从目前的文献可知,他多活动于江西如清江、武宁及新淦等地。其中,清江与武宁地区3江西境内的清江县。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升萧滩镇置。治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属洪州,后改属筠州。以大江清流得名。自宋至清先后为临江军、临江路、临江府治。参见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860页。是文献中扬无咎最为重要的活动区域。扬无咎为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清江是其早年成长、学习以及交游的土地。有的材料也称其为临江人,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临江杨无咎补之……”4[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辨》,参见黄雯越,《〈洞天清禄集〉校勘及相关问题》,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4年。另:关于扬无咎的姓字,学界曾有讨论,笔者更倾向于“扬”姓说。为避免疑问,借此说明:本文行文用“扬”,引用文献时则依出处原文。宋淳化三年(992),设置临江军,管辖清江、新干及新喻三县。有的称其为清江人。南宋董史《皇宋书录》中谓:“扬无咎,字补之。清江人……”5[宋]董史,《皇宋书录》卷下,《知不足斋丛书》本,叶七背。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道,扬无咎正是在清江的慧力寺跟随华光寺僧学习墨梅。6[宋]曾敏行,《独醒杂志·陈与义墨花诗》,朱杰人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5页。又有明代解缙《解文毅公集》:“余乡前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7[明]解缙,《解文毅公集》卷十六《跋杨补之墨梅》,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吉水解氏敦仁堂刻本,叶十七背。萧洲即清江,是今天樟树市临江镇的古称。8关于萧洲之名,见黄寿颐《宋代著名画家扬无咎》一文,“据史料考证,宋代任子严退居临江府城萧滩镇(今清江临江镇,原名萧滩镇,其西北郊为萧洲,因有萧水自西绕北向东入袁赣二水,故名)”。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清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清江文史资料辑》第二辑,1982年。扬无咎也留下了他与清江前辈向子諲的文词交往。黄颐寿《宋代画家扬无咎姓氏籍贯考略》9黄颐寿,《宋代画家扬无咎姓氏籍贯考略》,载《南方文物》1987年第1期,第88页。、杨宝霖《扬补之姓字年里考》10杨宝霖,《扬补之姓字年里考》,载《淮阴师专学报》1985年第5期,第23页。皆认为扬无咎是江西清江人。武宁则是扬无咎后来居住过的地方。扬无咎的《四梅图》落款中提到他正位于“预(豫)章武宁僧舍”,与董史记载扬无咎“后寓居豫章”对应。当时文士间多沿用古名,称“豫章”。武宁在北宋行政领域中属于洪州,至南宋隆兴元年(1163)因曾为孝宗潜藩而升为隆兴府,今属江西九江市。从目前已知的材料看来,扬无咎主要活动于江西地区,清江与武宁是其最重要的活动地域。

扬无咎的墨梅有着写生的特点。《四梅图》既注重笔墨抒发,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对自然理法的把握,给观者浑然真切的印象,仿佛面对自然界中真实的梅花。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扬无咎注重观察,格物细致入微,保有宋人尊崇自然的特点。历史上的赏鉴者对扬无咎的墨梅也有相同的评价。譬如南宋时期,陆游曾为施宿收藏的扬无咎墨梅题诗:“补之写生梅,至简亦半树。”11[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卷四十五《题施武子所藏杨补之梅》,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789页。可知扬补之直写自然界的梅花。南宋楼钥亦曾见扬无咎作品,有诗称赞道:“补之貌梅花,疏瘦仍清妍。折枝映月影,真态得之天。”12[宋]楼钥,《攻媿集》卷二,《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1922年,第1册,叶二三背。指出扬无咎所写梅花的真态源于对自然本质的把握,具有天然之趣。结合《四梅图》来看,他的墨梅遵循自然规律,如实表现梅花的真貌。元人吴太素《松斋梅谱》辑录了扬无咎画派中流传的画诀,其中梅花的画理占极大比重。可见此派历来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掌握,是写梅的基础。从现存作品以及时人记载可以说明,扬无咎的墨梅与真实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密,正所谓师法自然。那么,扬无咎所取法的梅花是否还能在江西找到?

实际上,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由梅花专家陈俊愉主持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梅花品种调研,并完成《中国梅花品种图志》的编著,对我国梅花品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工作。梅花系由栽培果梅品种发展、演化而来,或由野梅类型直接引种驯化而来,而果梅的祖先是野梅,因此调查研究我国不同类型的野梅及其分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13陈俊愉,《中国梅花的野生类型及其分布》,载《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第1页。笔者注意到,江西有一重要的原生野梅类型——景德野梅(图1),它代表了华中之中、低山区(170—1800米)分布的野梅类型。14参见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由近现代梅花专家陈俊愉主编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是自宋代范成大《梅谱》之后,对我国梅花品种最为系统、全面的调研成果。陈俊愉(1917—2012),园林及花卉专家,对中国梅花有深入的研究,他主持的中国梅花品种的调研踪迹遍布全国。经历年调研,江西省的武宁县、景德镇市瑶里镇与黄坛乡、寻乌县等都有野梅分布,江西是我国重要的野梅分布地之一。经过诸多细节的比对,笔者发现江西景德野梅与扬无咎《四梅图》中的墨梅形象颇为相近。而且,江西野梅的生境也与文献中扬无咎所写梅花的环境相合。江西景德野梅或可为扬无咎的墨梅形象提供最为接近的参考。

图1 江西景德野梅(出自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左)

调查至今仍在持续,江西地区新发现的野梅分布地呈增长的趋势。现将历年调查内容摘出,以充分了解江西野梅的性状特点、生长环境及数量分布等情况。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标本馆(国家标本馆)所藏标本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植物工作者已在武宁县与寻乌县采集到野梅标本若干(图2、图3)。15标本馆现已数字化,可参考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网站链接:https://www.cvh.ac.cn/index.php。武宁地区的野梅留存我们须重视,此处正是扬无咎《四梅图》落款中他曾寓居之地。16《四梅图》卷后,扬无咎落款地点为“预(豫)章武宁”。

图2 标本采集人:赖书坤,采集地:江西省武宁县,采集时间:1963年(出自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中)

图3 标本采集人:林英、杨祥学,采集地:江西省武宁县,采集时间:1964年(出自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右)

1984—1985年,陈俊愉、刘泉生、陈耀华等首先对江西景德野梅进行实地调查,陈俊愉对其进行了记录:

江西省东北之景德镇,现仍有野梅分布。陈俊愉、刘泉生、陈耀华等1984年1月曾至其产区瑶里乡白石塔三矿区香菇场混交林中,在阴坡和阳坡,海拔300米处,有零星分布。刘泉生、张启翔于同年7月又在近郊洞口大队后山及水库周围的山间,看到一片由胸围120—160厘米大树组成的野梅林。17陈俊愉主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第2—3页。

景德野梅——代表华中之中、低山区(170—1800米)分布的野梅类型。

1.生境——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乡白石塔三矿区香菇厂附近小山脚(北坡或南坡),海拔约300米,在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有野梅零星分布。

2.性状记载——树冠:不正形。枝干:灰黄褐色,具各种驳纹;大枝直上及斜出,小枝略绿,直上、横伸或偶下垂;多枝刺;生势中。着花状态:稀疏。单生或双生于短花枝及束花枝上;花期:1984年1月25日含苞露白,剪下花枝带京后,2月2日于室内初开,2月4日开80%,花径:2.6—2.8厘米,平均2.7厘米;花蕾:卵圆形,顶略尖,不露孔,乳白色;花态:碟形;花色:正反面均白色;花瓣:均5枚,近圆形,有较长之爪,全瓣略内扣,稍呈蚌壳状;萼片:均5枚,淡绿底色而半洒绛紫色晕,平展,端略尖;花梗:短,雄蕊:辐射,与瓣等长,花丝、白色;雌蕊:1枚,发达;花心:正常;花香:清香。结实性:年年结实。

3.主要特点:

(1)海拔较低;(2)多枝刺;(3)花朵较大;(4)萼紫花白;(5)花期中早,在产地2月上旬盛开。18同注13,第1页。

这段调查记录了江西景德野梅生长的环境与地理位置、枝干和花朵的细节,具花朵较大、多枝刺等特征。

继陈俊愉等人的调查之后,张启翔曾在江西实地调查古龄野梅,并做记录:

……作者在江西景德镇、西藏通麦、广西南雄等地调查的野梅,植株高大,干径粗,通常高6—8米,干径30—60厘米粗,景德镇山中还发现一棵已被砍的胸径近100厘米的野生梅树。19张启翔,《梅花》,参见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编,《中国作物遗传资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第1010页。

2010年《我国皖、赣、川、滇地区野生梅花资源研究》中包括2008—2009年间,张启翔等研究人员对江西野梅的调查,这次调查中在江西新发现了野生梅花的分布,其中还具有相当树龄的古梅树。

江西梅花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如景德镇市黄坛乡南溪村、瑶里镇五华村,以及九江市的武宁县,寻乌县等地区。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当地居民反映在景德镇市经公桥镇以及上饶市婺源等地区有野梅的分布,但是否为野梅还需调查确认(图4)。

图4 江西梅花资源分布(出自张启翔等,《我国皖、赣、川、滇地区野生梅花资源研究》)

此次调查中发现了江西省古梅资源新的分布点——江西黄坛乡梅花:位于江西景德镇市黄坛乡南溪村,村头有一株百年以上树龄的梅树,地径40.5厘米,分为两主枝,大枝1.3米处胸径32厘米,小枝1.3米处胸径22厘米;树冠为广卵圆形,树高6.5米,冠幅8.9米×10.5米。在村后山沟中有野梅分布,村中及附近山上有零散分布的梅花,以前有人到此收野梅果实(图5)。

图5 江西黄坛乡梅花(出自张启翔等,《我国皖、赣、川、滇地区野生梅花资源研究》)

位于江西景德镇瑶里镇五华村附近的山里曾经有野梅分布,但随着认为的挖掘与砍伐,已经很难找到野生梅花(图6)。

图6 江西瑶里野梅(出自张启翔等,《我国皖、赣、川、滇地区野生梅花资源研究》)

……五华村附近也发现了一株野生梅花,原先生长在五华村附近山中,20世纪90年代在被偷挖下山时被当地村民发现保护下来,后辈栽种在村庄附近,原来有数株,后来仅保留下一株。

野生梅花新的分布点不断被发现,但原有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安徽、江西属于野梅次生分布中心,此前认为在这两个省区野梅仅呈零散分布,但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一些新的野梅分布点,如……江西的景德镇市黄坛乡等。笔者认为,新发现的分布点均处于大别山脉以及余脉。该山区气候湿润,生态条件适宜梅花的生长,因此在历史上有过集中的分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种原因使这些分布点被隔离。20张启翔、吴根松、赵印泉、张强英、吕英民、程堂仁、罗乐,《我国皖、赣、川、滇地区野生梅花资源研究》,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增刊2,第8页。

2012年,姜良宝、陈俊愉的《皖南、赣北地区梅野生资源调查》一文,是再次对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镇野梅资源开展的调查。这次调查发现,野梅在江西瑶里地区有断裂状分布。研究者推测,历史上赣北地区的野梅分布广泛。

此次调查选择了皖南、赣北地区的安徽省铜陵市、潜山县天柱山、歙县、荒山风景区和江西省的景德镇市瑶里镇5个区域。安徽省的4个调查地点的野梅根据可了解的初步情况,呈零星分布,不易觅得。而江西省瑶里镇,已知的野梅分布数量相对较多,故在镇东北方向随机选择白石塔村为调查地点,在镇西北方向随机选择长明村为调查地点。

此次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镇野梅分布调查信息:

1.位置:景德镇市瑶里镇蛇岭

生境及伴生植物:海拔182米。2株,相距不过5米。较大1株推测树龄在百年以上。生于蛇河水畔,面向西南方向。伴生植物略。

外貌特征:地径31.0厘米,树高越7米,冠幅约6米(图7)。

图7 瑶里蛇岭野梅(出自姜良宝、陈俊愉,《皖南、赣北地区梅野生资源调查》)

2.位置:景德镇市瑶里镇三浚

生境及伴生植物:海拔249米。2株,相距约50米。位于河谷沟边,生于石缝中。伴生植物略。

外貌特征:地径62厘米,高约10米,冠幅约8米(图8)。

图8 瑶里三浚野梅(出自姜良宝、陈俊愉,《皖南、赣北地区梅野生资源调查》)

所调查到的野梅在皖南、赣北多分布于海拔200—600米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分布地典型植被类型为次生灌丛。野梅多生于山谷溪旁,且大多生于石缝中。这种典型生境,既空气湿润又排水良好,很好地满足了梅树的生态习性……在江西省的瑶里风景区,野梅呈断裂状分布。区内随机选择的两个点很容易就发现了数株野梅。瑶里风景区和其下属的景区、村庄在近两年绿化时遵从“就近取材”的原则,从附近山上挖梅树栽植到山下。如在白石塔村村委会种植的1株梅树和在绕南陶瓷主题园区园门外绿化用的5株梅树就是就近从山上采挖来的,最大一株地径有45厘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梅在瑶里地区有较多数量的分布。

历年调研呈现出江西野梅在数量分布、种质特性及生境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本文相关涉的前提是,江西野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首先表现在其古老的基因。原生野梅是培育各种果梅、观赏类梅花的种质资源,即意味着,江西野梅是古老的源头。直至今日,江西地区仍存有一定数量的野梅,这些分布中具有相当树龄的古梅树。这些古梅树植株高大、长势粗壮,报告中最高者可达十米。至今,持续出现江西野梅的新发现地。研究者推论历史上江西野梅在赣北地区曾有大范围分布。

笔者同意研究者的意见,在此补充南宋时范成大对江西“清江大梅”的几次记载。这几条与清江有关,而且为其亲临体验,应当引起注意。范成大与扬无咎为同时人,他游览芗林、盘园的乾道九年(1173),距离扬无咎过世仅数年。

……个别地区如江西景德镇的瑶里风景区,野生梅资源还是随处可见……但可推测,历史上野梅在皖南、赣北地区曾经有过大范围分布。21姜良宝、陈俊愉,《皖南、赣北地区梅野生资源调查》,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第56页。清江本就是扬无咎早年生活过的地方,他对江西前辈向子諲的芗林亦十分熟悉。22[宋]扬无咎,《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水调歌头·再用前韵为生日词》,参见周笃文、马兴荣主编,《全宋词评注》第四卷,学苑出版社,2011年,第53、54页。可以想见,清江的大梅树也是扬无咎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范成大《梅谱》中“古梅”一条包含了对“清江大梅”的记录:“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数间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罗坐数十人。”23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范成大著有《梅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梅花品种为主的梅谱。这株大梅树后被任子严所得,筑盘园而居,盘园亦因此梅而闻名。范成大曾游览其下,在其《骖鸾录》中记载了他曾游览盘园,他对盘园再次描写道:

盘园者,前湖南漕任诏子严所居,去芗林里许。其始:酒家之后有古梅,盘结如盖,可覆一亩。枝四垂,以木架之,如坐大酴醾下。子严意味天生尤物。未买得之时,芗林尚无恙,亦极叹赏,劝子严作凌云阁以瞰之,迄今方能鸠工。24[宋]范成大,《骖鸾录》,同注1,第50—51页。

通过范成大的文字可知,清江的这株梅树亦为古龄梅树,树冠如盖,梅枝四垂。当时这株大梅树极为有名,亦受到著名的向子諲的称赞,并建议任子严建台阁赏梅。

向子諲致仕后建芗林,与盘园距离相近,两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园林。范成大也记载了芗林中“梅台最有思,丛植大梅,中为小台,四面有涩道,梅皆交枝覆之。盖自梅洞中蹑级而登,则又下临花顶,尽赏梅之致矣”。25同注24,第50页。芗林中所植大梅树,能够生长到如此规模,应当也有较高的树龄。范成大关于清江大梅树的记载,应当是目前可知的最早关于江西古龄梅树的记载。虽然不知具体品种,然而“如数间屋”“傍枝四垂”“盘结如盖”“丛植大梅”,并建造梅台、凌风阁等欣赏梅顶等,皆可以推想,清江的古龄梅花植株之壮观,其生命力之长久,亦具一定的数量。

笔者曾到陈俊愉等人调查报告中的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报告中此地发现野梅数量较多,故而选择此地。目前白石塔三矿区仍有野梅分布,笔者沿山间小河谷步行,见十余株具有一定树龄的野梅,相距较近,或单独一株,或三五成林。多位于小河谷阴坡或阳坡近水处,半山腰处亦见三株。河谷中多岩石,多见野梅生长于石滩与岩缝中。此地水源充沛,适宜野梅生长。除小河谷外,又多有涧瀑从山间蜿蜒而下。此外,此地也极易出现烟霭气象。据当地村民称,过去瑶里亦以水路为主。由此可以想象,扬无咎词作中在山谷野岸赏梅的场景。矿区内鲜有人迹,自然环境未遭到人为影响。山间植被丰富,附近有竹林与马尾松等植物。又在瑶里风景区见数株大梅树,长势旺盛,据了解是从山上移来,与调查报告中所说对应,可知野梅的适应能力极强。当地村民称,20世纪80年代扩大建设时期伐木较多,此前野梅数量更多。在此次考察中,听闻偶有村民将梅木当作薪柴,靠近公路旁的野梅也确有砍伐的痕迹。虽然目前野梅数量相较已经减少,不过仍然可以想见,过去野梅很可能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形象上,《四梅图》忠实保留了当时所写梅花的真实特点,为二者的比对提供了支持。根据《中国梅花品种图志》等调查,以及笔者实地考察进行补充,在梅花形象特点以及生境方面,江西野梅与扬无咎笔下的梅花都十分接近。

《四梅图》中所写墨梅花朵硕大,这一点过去并未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以第三“盛开”页、第四“将谢”页中最为显著。在盛开状态下,花瓣直径大,完满而饱绽(图9)。

图9 《四梅图》第三“盛开”页。从花头与枝干,以及整体画面的关系来看,《四梅图》中的花朵较大

元代吴太素《松斋梅谱》中,扬无咎的传派口诀中就有“花如大钱”26《松斋梅谱》原作“花如大钱”,程杰注释时根据王思义《香雪林集》、王冕《梅谱》改为“花大如钱”。笔者案:“花大如钱”,实则没有“花如大钱”一说有指向性。宋元间,同一时期的钱币有不同大小的直径型制,“花大如钱”只知花大而不知为何种钱。“花如大钱”颇符合口诀类材料以寻常所见做比喻的特点,故笔者仍按原作“花如大钱”。参见[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一《口诀》,[宋]范成大等著,程杰校注,《梅谱》,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47—248页。一则。据了解,南宋时期国力转衰,铜钱的铸造量减少,材质上也相对变差。而且,与北宋主要铸行小平钱不同的是,南宋以铸造流通折二钱为主,小平钱相对不多见。27李卫,《古泉捃珍》,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157页。折二钱的面值相当于两枚小平钱,型制也相应更大,亦见“折二大钱”的称法。从目前存世的南宋各个时间段的折二钱看,直径大小处于2.7厘米至3厘米之间,调查报告所记的花朵直径与此接近。

梅花品种花径的大小,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8陈耀华,《关于梅花花径和花瓣数量分级标准的探讨》,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4,第95页。《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记录,江西景德野梅“花朵较大”。在目前已知的几种野梅类型里,当属江西景德野梅的平均花径最大,花径长度为2.6—2.8厘米,平均可达2.7厘米。29其他几种野梅的花径大小及生境:同样代表华中之中、低山区野梅类型的还有罗田野梅,其花径2.5—2.8厘米,平均2.6厘米,其生境位于湖北省罗田县。嵩明野梅,代表西藏、四川与云南高海拔地区(1800—3300米)的高原型野梅。花径2.0—2.2厘米,平均2.1厘米。黄山野梅,代表华东低山区(125—200米)分布的野梅类型,花径2.2—2.5厘米,平均2.3厘米。参见注13、注17。笔者走访时亲见的景德野梅盛开时花径平均有2.7—2.8厘米,最大的甚至可达2.9—3厘米(图10、图11)。

图10 江西景德野梅的花径大,最大可达2.9厘米至3厘米,2023年2月拍摄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瑶里镇白石塔三矿区

图11 江西景德野梅花朵与枝条的比例关系。村民告知,花朵在盛开时花径更大,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花朵直径大的特点在传派后人的作品中有着稳定的传承(图12)。扬无咎的嫡传弟子——徐禹功所绘的《雪中梅竹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中花头形象亦是如此。此幅绢底经水墨烘晕,花朵直径大而饱满的特点更为分明。清代鉴藏家吴升谓徐禹功这件作品“花朵肥绽”,此语亦适用于《四梅图》,以及真实的江西野梅。南宋赵孟坚曾致力于学习扬无咎的墨梅,他传世的两件《岁寒三友图》(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梅花亦紧随扬无咎而来。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上海博物馆藏)中梅花画法来源于扬无咎,花头直径大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十分显著。扬无咎的文人墨梅也影响了宫廷画院,3021世纪50年代后期谢稚柳先生的《从扬补之〈四梅花图〉、宋人〈百花图〉论宋元之间水墨花卉的传统关系》、徐邦达先生《从〈百花图卷〉再论宋元以来的水墨花卉》,两位前辈比对两卷的风格笔墨,讨论扬无咎的画风影响。虽然画法不同,形体规格相像,《百花图》很可能是受扬无咎影响而来的一种风格。如南宋佚名的《百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段的水墨梅花,花朵也较大。至元代,王冕的墨梅作品中同样继承了这一特色。在《四梅图》的递藏过程中,受到诸多名家大师的赏鉴与学习,他们留下的作品中也保留了花头大的特点。元代嘉兴吴氏一族曾收藏《四梅图》,吴瓘和吴镇都曾过目学习,二人亦曾过眼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四梅图》上亦留有沈周的印记。此后清代笪重光曾在庄冋生处观赏《四梅图》,并作题跋。恽寿平也很可能是在庄冋生收藏时期学习了此作。这些画家学习扬无咎的作品中都保留了花头硕大的特点。绽放状态下的江西野梅花朵饱满,生意盎然,极具精神。二者在花朵直径大这一点上一致,而且花朵同样都流露出明洁大方的精神气质。

图12 传派作品承袭了扬无咎花朵较大的特点

花头其他细节也颇为接近,如整朵花开放后形态呈碟形,故而形象饱绽(图13、图14)。花瓣平展,五瓣之间互不相碍。与其他品种花瓣交叠、紧凑者不同,整体姿态显得磊落大方,精神彰显。从各个角度看,《四梅图》中梅花碟形的花态都与江西野梅的形象相当接近,譬如侧面、背面都可见形态较平,符合调查中的“碟形花态”与“花瓣平展”(图15)。后人如徐禹功与赵孟坚等人的作品也有同样的表现(图16)。其次,从花瓣与瓣爪呈现的形态来看,《四梅图》中的花瓣为单瓣,接近圆形,略内扣。细审《四梅图》的梅花,花瓣基部画有瓣爪,五片花瓣由此聚生一处(图17)。梅花不同品种有着不同形态的花瓣与瓣爪,《四梅图》所绘与江西野梅的花瓣“花瓣近圆形,全瓣略内扣,稍呈蚌壳状”,“有较长之爪”的性状特点是较为匹配的(图18、图19)。再者,《四梅图》中梅花的花蕊形态上,雄蕊呈辐射状,中间一雌蕊高于雄蕊(图20、图21)。这一形态与江西野梅一致,与记载的花蕊特点“雄蕊辐射状、雌蕊发达”也相同(图22、图23)。

图13 景德野梅的碟形花态与平展状态,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图14 左上为碟形花态(出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图16 左: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的碟形花态、花瓣平展的姿态;右:赵孟坚《岁寒三友图》中花瓣平展

图17 《四梅图》中梅花的花瓣形状及瓣爪

图18 江西景德野梅的花瓣形状及瓣爪(出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图19 江西景德野梅的花瓣形状及瓣爪,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图20 花蕊的着生状况,左二为辐射状花蕊(出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图21 《四梅图》中辐射状的花蕊(右)

图22 江西景德野梅的辐射状花蕊(出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左)

图23 两种视角下江西景德野梅的辐射状花蕊,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右)

《四梅图》中未开的花蕾形象(图24)与记录中“花蕾:卵圆形,顶略尖,不露中孔”亦十分接近。31同注13。两者都是短花梗,梅花几乎贴于枝条上(图25、图26)。其中这些花头的性状特点也得到弟子的传承,如徐禹功、宋伯仁、赵孟坚、王冕、吴瓘等的作品中都可与江西野梅及其记录进行比较。

图24 《四梅图》中花苞与花梗状态

图25 江西景德野梅花苞与花梗状态(出自《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图26 江西景德野梅花苞与花梗状态,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扬无咎所画梅花给人以疏简的印象,如楼钥诗中“疏梅”“疏瘦仍清妍”。一方面,他笔下的梅花为单瓣,且花朵数量、着生的方式都形成“疏瘦”的特点,调查中“江西野梅着花稀疏,单生或双生于短花枝及束花枝上”32同注17,第4页、第30—31页。也记录了江西野梅花朵较疏少。

另一方面,“疏瘦”之姿也来自枝干的气象。《四梅图》中枝姿修长疏瘦,枝干微曲,各花枝亦相对细长,有“清丽”的风貌。与调查照片中修长、疏细的枝干相应(图27)。调查记录:“大枝直上及斜出,小枝略细,绿色,直上,横伸并偶下垂。”首先,“大枝直上及斜出”部分,在《四梅图》中后三幅的枝干皆一发为二,一枝直上生长,另一枝则以横斜之姿出之,尤其是第二枝尤为明显,笔者见一株景德野梅树,也是如此的长势(图28、图29)。其次,“小枝略细,绿色,直上”,可从《四梅图》小枝与主枝的比例关系可见,小枝略细,有瘦劲的风貌。“绿色,直上”当年新枝多绿色,花苞多者为花枝,花枝亦分长短。绿色细枝还包括气条,一般不着花,或偶见几朵。“横伸偶下垂”的特点,《四梅图》中多描写横枝,顶端横伸而出而略下垂。实际上,随着树龄增长,树枝不断生长,逐渐出现范成大所谓“倒垂”的样貌,故而“倒垂一枝”也成为富有特色的一景。另外,枝梢衔接处有弯曲处,在这一特点上,扬无咎所写与实际所见相符。

图27 江西野梅野梅树姿,枝条修直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图28 《四梅图》中大枝直上及斜出的形态

图29 江西景德野梅大枝直上及斜出的形态,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总体而言,从花朵与枝条的形象特征来看,江西野梅与《四梅图》等作品的呈现可谓相近,二者所具大方修美的精神气质也是一致的。

扬无咎的墨梅曾被帝王称为“村梅”,33在历史文献中,评价扬无咎为“村梅”的皇帝一说为徽宗,出自明代解缙。一说为高宗。明代刘玉《已疟编》:“补之作梅自负清瘦,有持入德寿宫,内中颇不便于逸兴,谓曰:‘村梅’。补之因自题曰:‘奉敕村梅’。”历史的记载多样,但从刘克庄“补之不会作宫梅”可知,“村梅”与“宫梅”在南宋已然是一对不同的审美好尚。又有刘克庄诗称“补之不会作宫梅”,可见在南宋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村梅”与“宫梅”代表截然不同的趣味。“宫梅”,不仅代表院体的画法,也代表皇家所喜爱的梅花品种。北宋郭若虚就曾谓,“黄家富贵”的绘画与在禁中所见“珍禽瑞鸟、奇花怪石”有直接关联。宫廷内的梅画与梅花品种也是如此。根据目前对梅花栽培品种发展历史的研究可知,绿萼梅出现于宋代,是人工培育而来的新品。34陈俊愉,《中国梅花的研究II.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陈俊愉教授文选》,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第90页。范成大记载:“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京师艮岳有萼绿华堂,其下专植此本,人间亦不多有,为时所贵重。吴下又有一种,萼亦微绿,四边犹浅绛,亦自难得。”35同注1,第255页。可知宋时绿萼梅品种珍稀,受到皇家的贵重,徽宗就曾在宫苑专门种植此本。宋代《折枝花卉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描绘绿萼梅折枝一段(图30)。又宁宗时,马麟的《层叠冰绡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中所绘的绿萼梅(图31),两件作品中的梅花都为复瓣。正如宋徽宗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中有“裁剪冰绡,轻叠数重”的比喻,36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所咏对象是杏花,但对繁花复蕊的喜好是一贯的。流露出皇家喜好繁花复蕊的趣味。宋代还有不少稀贵、繁复的品种受到世人的喜爱,如范成大《梅谱》所记:“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鸳鸯梅,多叶红梅也。花轻盈,重叶数层。凡双果必并蒂,惟此一蒂而结双梅,亦尤物。”范成大的记载亦反映出北宋后期至南宋初,皇家乃至文人都青睐于稀见、复瓣品种的梅花。

图30 [南宋]佚名,《折枝花卉图》(局部),故宫博物院

图31 [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局部),故宫博物院

再看扬无咎《四梅图》中的梅花,极具村野之意,具有自生自落的野梅之特征,传达出崇尚天然野逸的趣好。人工养护下的梅花为促花,考虑营养的供给情况而加以修剪。范成大曾言:“观扬氏画,大略皆气条耳。”气条,范成大谓:“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其新接稚木,一岁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醾、蔷薇辈者,吴下谓之气条。”气条为绿色,直冲向上,一般不着花,偶见有花苞者,但不具备顶端优势,花苞生长情况远不及花枝。“气条尤多”,为范成大所记扬无咎所绘野梅的特点,根据实景考察也是如此,江西景德野梅气条特多,在路边往下观看山谷中的野梅时,经年累月的枝条覆盖在树冠上。范氏虽不喜过多的气条,不过也恰好说明扬无咎所绘为野梅。《四梅图》中注重对花枝的表现,气条也是重要的内容。在传派的画诀中亦得到承袭,扬无咎的传派多强调气条的特性,如“根无气条,气条无花”37[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一《墨梅精论》,同注26,第243页。,“气条无萼”38同注37,第256页。,强调气条一般不着花的特点(图32—图34)。《四梅图》除了气条以外,还保留了短枝刺,有的应当为往年的短枝。有的略尖,类似荆棘,实际来源于真实的野梅形象(图35、图36)。而且,野梅梅瓣为单瓣,形象简净,与“宫梅”迥然异趣。这些显然更符合野梅的特质。

图32 《四梅图》中的气条示例

图33 王冕《墨梅图》(日本宫内厅藏)气条示例

图34 现实中江西景德野梅的气条与花枝示例。气条非常多,新发出的气条与往年的枝条丛生在一起,层叠如盖,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图35 《四梅图》中的短刺

“村梅”的生长环境多位于山村乡野之间(图37),也是扬无咎观赏流连之处。他的咏梅词如,“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39[宋]扬无咎,《柳梢青》,同注22,第94页。写村舍篱间,雪中梅枝低卧的景致。“荒山藏古寺。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40[宋]扬无咎,《玉烛新》,同注22,第92页。荒寒的山中,水边疏梅的画面映入眼帘,颇有林逋“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41[宋]扬无咎,《御街行》,同注22,第93页。溪边、月下、竹旁,都是清幽野逸的梅景。位于幽谷、溪涧这种湿润的环境,又易生成烟梅之景。元人吴太素《松斋梅谱》中记载了“扬补之写梅品目”六十余条,其中亦多自然野趣,如“倚岩望雪”(图38)、“江上推篷”等等。42[元]吴太素,《松斋梅谱》卷二,同注26,第271页。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日常生活、自然风光中的野梅往往为扬无咎吟咏、绘画的对象。这种村野、天然之趣往往能够引起文人共通的情感,如陆游、楼钥等人的题画诗正体现了这一点。扬无咎的“村梅”能够生长的环境要比宫梅更为广大、远离人迹。根据调查记录及图片显示,江西野梅的生长地理处于丘陵山区,山间有溪流交错。43同注17,第4页。如姜良宝、陈俊愉对赣北地区野梅所处环境的记载:“野梅多生于山谷溪旁,且大多生于石缝中。这种典型生境,既空气湿润又排水良好,很好地满足了梅树的生态习性。”笔者走访实地,略做记录:野梅喜湿润,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多位于小河谷两岸,也可以在石滩岩缝中生存,半山腰处偶见。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风景区以烟岚雾霭闻名,此次本人亦得亲见。以上种种,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扬无咎的词作,如“烟溪影里,松竹梢头”等,便能够理解扬无咎所画,源自他对自然环境的真切感受。从梅花的生长环境这一点来看,江西野梅与扬无咎观察的梅花是吻合的(图39)。

图38 江西景德野梅典型生境,当为吴太素所记“倚岩”题材的真实来处(出自姜良宝、陈俊愉,《皖南、赣北地区梅野生资源调查》)

图39 江西景德野梅生境,拍摄于白石塔三矿区

综合以上几点,江西野梅与《四梅图》中的墨梅在花头直径、花瓣与枝条细节等形象特征上十分接近,生境特点相符。经过对江西野梅的深入体察,其无疑是扬无咎文人墨梅的真实来源。

猜你喜欢
墨梅范成大梅花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梅花
《王冕 墨梅白梅》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梅花引
喜晴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