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碧芳
教学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模型、灵活应用模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
一、画图表征,搭建模型
1.畫一画,算一算
教师出示三道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画一画、算一算。
(1)一件上衣90元,买这样的5件上衣,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红每分钟走70米,她从学校走到家花了8分钟,她家离学校有多远?
(3)一台复印机每分钟可以复印60张纸,6分钟可以复印多少张纸?
2.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巡视全班,把学生的典型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如图1)。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第(1)题表示求5个90是多少;第(2)题表示求8个70是多少;第(3)题表示求6个60是多少。
二、对比沟通,建构模型
1.归纳小结,初建模型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比较,这3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全班交流,得出:都是已知一段是多少,即每份是多少,求这样的几份一共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2.发散思维,建立模型
(1)根据线段图说表示的内容。
教师提问:这样的线段图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情境(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来表示每一段、段数和总数的关系。如购买矿泉水问题中,每段表示购买1瓶矿泉水要2元,5段表示买5瓶这样的矿泉水,总长度表示一共要多少钱。
(2)借助线段图推理。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说说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梳理,帮助学生得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三、激活思维,应用模型
1.选一选,写一写
教师出示三个条件:①学校采购了9套《十万个为什么》;②每套88元;③每套书有8本。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1:选择条件①②,提出数学问题:一共需要多少元?
预设2:选择条件②③,提出数学问题:每本书要多少元?
预设3:选择条件①③,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
2.理一理,说一说
让学生列式计算后,引导他们在头脑中想象线段图,并说说分别求的是什么。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同一个信息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所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四、有效识别,深化拓展
教师提问:下面哪些问题(如图2)可以借助“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表征、对比沟通、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等数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