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恋
(山东能源集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在国家相应的政策扶持下,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以各大城市为起点,真正推动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2014年以来,有更多的省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改革,把握整体布局,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范围、总体目标以及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合理规划。混合所有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实际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要不断总结实际经验,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各种理论推进整个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要真正实现常态化管理,全面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并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进行重点论述,为全面实现战略发展、提高整体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行为经济学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对整个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此过程中,以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为前提,对整个理论进行论述和说明,并从经济行为方面融入整个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发展环节。此项研究工作,更侧重于在严格的约束框架下如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主流经济学要求以梳理理念为推导,通过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减少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影响。但实际研究过程中,完全信息与理性经济人的严格假设之间不对等,导致实际生活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使得整个主流经济学无法充分发挥重要理论作用,这对部分学者而言,研究起来更加困难。
针对主流经济学目前存在的各种缺陷进行有效分析,弥补现有主流经济学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与传统经济理论存在不同,行为经济学强调三个有限——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和有限自利。行为经济学强调以利己为原则,坚持理性行为,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有效基础。但同时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无法严格按照此项规定执行,导致整个研究工作更加困难,要坚持科学理论概念,对人类决策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指导客观实践。
由于完全理性偏好稳定的严格理论,与现实实际情况不相符,致使传统的思想经济学思维方式无法发挥重要功能。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极不明显。同时,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方面较广,分别在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个领域均有涉及,要结合行为经济学自身的行为主体特征,并对具体行为进行有效分析,更好地实现行为经济学的有效应用,弥补现有存在的各种缺陷,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开展提供全新的方法和理念。
自辩理论是指,一个决策者如果发现在投资过程中反馈的相应信息与之前的相应信息不一致,至此决策者会有动机消除倾向,在这种自辩的心理倾向下,会使得决策者对目前的项目没有什么更大的意向。在没有相应目标基础之下,会进行恶性增资。这主要由于在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人的有限理性存在一定关系,对企业方面进行改革需要制定相应决策,同时决策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实际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并同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于决策者而言,一是选择原有的计划,继续推进改革,同时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二是及时终止对前期的相应投资,也造成严重损失。针对此方面,政府和企业在决策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在整个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其最终决策权受到严重影响,一旦成功或失败,将直接对自身的利益和声誉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决策者会对此方面进行科学判断。一旦出现改革偏差情况,决策者便会出现认知失调,即使失败之后也要维护自身权威,而采用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操作,从心理层面会出现原则性认知失调,在过多的投资诱导下会造成相应的损失。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完全性理论人假设,一旦投资者进行投资,在其之前的相应投资成本方面要给予忽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要对前期的投资减少重视。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决策者一旦进行了大量的沉淀投资,原则上会对此部分成本给予重视,在现有基础上为获取相应利润或权益会进行追加投资,这便是沉淀成本效应。针对此理论而言,往往沉淀成本越高,其实际的效用越强。因此部分经济人在对此方面进行相应决策时,会将沉淀成本作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最终目的是减少更多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效益。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更加强调非国有企业的有效改革,非国有资本不仅参股国有企业,甚至直接控股。因此在实际改革过程中,要对非国有资本方面进行有效分析,非国有企业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加入部分资本会实现资本的固化,并成为专用性资产,此部分资本便会产生沉淀效应,如果实际改革过程中出现失败,会使得整个沉淀资本无法得到效益。在实际改革过程中,非国有企业便会通过多种手段减少对资本的投入,但部分非国有资本无法有效实现减少,同时会和国有企业共同改革,导致部分资本投入之后无法实现有效退出,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过高的沉淀成本。这便使实际损失变得更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混合所有制的实际改革进程。
所谓损失厌恶,主要是人们对同样货币数量方面的损失和获利。一般情况下,造成损失所产生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利,主要表现为短期效应,因此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会对部分利益受损者产生严重影响,对改革产生抵制心理,即便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实际损失。在实际改革过程中,要推翻原有的改革方案,针对国有资本(在其石油、电力等各方面行业)的垄断现状,需要积极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从短期目标而言,可能对整个国有资本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目标来看,有助于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推进和开展,会增强企业活力,打破传统改革方法存在的各种缺陷,其最终收益会大幅度上升,真正实现高收益的改革目标。在当前情况下,受到损失厌恶效应,会使部分企业注重垄断利益,不从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短暂收益,致使整个改革更加困难。
现状偏爱效应是指人们更加倾向于维持现状,对实际改革存在抵触心理,尤其是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强调非国有资本的重要市场地位。要改变传统的改革方法,真正实现企业组织的有效发展,需要加强对此方面的深度研究,进行深化改造,采取相应措施,对传统的国有企业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尤其是在股权方面打破传统体制界限,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存在现状偏爱效应,使得部分企业在原有制度上持续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只会做小规模调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转变,即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相应成功,但其从本质方面无法发挥此项改革的最大效用。现状偏爱理论与传统理念存在一定冲突,不愿意改革,不愿意适应对方,导致整个改革过程效果极不明显。
羊群效应是指在经济主体进行不确定相应决策时受大部分人影响出现的一种从众心理。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一种理性思考,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但实现企业的全面改革,并实现内部组织形式的有效转变,强调实际转型的相应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与当前实际相结合。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市场经济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其改革方面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实现完全性的自主,导致整个改革进程存在一定难度。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有效改革,无法发挥各企业的自主能动性,企业内部改革均是在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下统一的改革,并严格遵守一定改革理念,按照相应计划和流程推进各项改革,甚至部分省份对整个时间流程进行了强制设定,并在相应期限内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有效改革。结合实际现状而言,更加强调中央的指导精神,严格按照中央领导及各级政府的严格要求,推动此项改革的有效开展。然而实际改革过程中依然出现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的便是盲目跟风现象,会跟随地方政府相关要求,部分企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作一项任务,担心自身跟不上改革步伐,防止其他地方改革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更加强调任务的完成,而对实际内容及其各项改革步骤没有充分的理解,不从实际出发,导致整个改革出现盲目跟从完成形式上的既定指标,下发任务过程中极容易受到行政性的干预影响,会视其他地区情况作出制定,强调行政指令性条件与实际改革的初衷相背离,导致整个改革过程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方面,坚持最基本的原则,在于真正实现支付成本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对等,这就意味着购买的价格与销售的价格要基本保持一致。但大部分行为经济学家对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此项假设与实际现实相背离。相应实践表明,当某一行为主体拥有某种物体的产权时,在其价值进行评判方面,会远远大于不拥有时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此种效应称之为禀赋效应。此项理论强调,在前期阶段,无论是初始权力如何进行配置,都能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此项理论使得在产权价值估值方面存在一定冲突,即使在较低成本的交易前提下,也会导致整个谈判出现破裂情况。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其国有股权定价方面进行相应评估更加困难,国有股权的实际分配是否合理,需要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然而实际情况下,对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的混合质量方面无法进行合理判断,如果定价过高会使得部分非国有资本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定价过低会导致资金流失。同时在禀赋效应前提下,为真正实现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最优化,对非国有企业却没有一定的决定权,其估值便会更低,在双方利益的影响下,对于整个融合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禀赋效应主要在于更加强调国有股价方面的科学合理判断,由于目前此方面相关制度不完善,仍然缺乏一定基础,在实际流通股权方面,会针对净现值进行相应估测,使得整个改革工作更加困难,无法实现两者之间利益的有效协调。
强调公平问题是整个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传统经济学而言,在公平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无法得出满意的结果,至此研究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公平理念与人的主观心理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无法根据逻辑概念得出一个更加合理的公平标准。在传统经济学方面对此方面进行假设,无法与当前实际相符合,使其现实当中的公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行为经济学主要通过参照交易进行重点分析,并以此为原则,对公平方面进行合理设定。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如果偏离参照交易,则为存在不公平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部分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性、战略性政策负担,拥有极强的社会性决策,并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础,这就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优惠待遇。非国有企业认为只有真正实现双方平等,才能更好地推动自身良好发展。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偏爱,真正体现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此理念下,由于相应参照标准有所不同,导致实际谈判过程中依然存在讨价还价问题。
相应数据显示,人们普遍存在自利服务偏见意识,在对待公平方面,会结合自身利益作出相应判断。由于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致使部分部门为保证市场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实际资本流失方面的有效考虑,会对非国有企业方面存在一定偏见,便会将极少部分股权转让于非国有企业,这从非国有企业角度出发便存在着不公平性,并从自利服务角度进行分析,会导致双方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
加强对行为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并以此为角度推动整个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要重视人的心理因素,结合当前实际改革现状,提出应用对策。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好推动非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摆脱沉淀成本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从政府层面作出相应指导,不断完善资本退出机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实现有效可靠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完善内部融资制度,保证非国有企业在进入行业后,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容易沉没成本的资本进行有效分析,比如对于各种开采设备,要不断完善内部交易市场的市场准则,尤其是对二手市场以及租赁市场要进行重点分析,积极做好相应投资风险可控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强相应补贴,给予一定补助,更好地通过相应政策手段,推动整个国有企业的有效改革,有效弥补实际沉没成本,促进技术设备的全面更新。
要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需要企业做出相应优化和调整。尤其要对石油、电信等各种垄断行业进行内部改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局面,实现公平竞争,促进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平发展。从根本上而言,真正实现政企分离,实现国有企业自身独立性,加强内部的优化调整,打破国有企业的不合理倾向。要不断深化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相关审批流程对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应要求积极推进,把好相关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真正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的有效完善,为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创造良好条件。要时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真正实现国有固定价值机制,逐步完善内部各项流程,真正实现公开化,稳定性向前发展。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改革方面作出相应改变。
为更好促进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政府方面做出相应改变,弱化企业从众心理,需要政府做出积极引导。按照国家相应政策,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有效参股,并与传统改革方法相适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优化和调整。对于各行各业混合所有制而言,要防止出现从众效应、一哄而上行为,要求结合当前现状做出相应规划。中央政府方面应加强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引导,要求综合多种因素,积极出台更具有指导性、科学性的规定和意见。对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冒进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处理,更好推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良好发展。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从企业内部出发,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全面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要求从思想方面、道德方面、伦理方面做出相应转变,为真正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水平创造良好条件。在面对实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全面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真正对决策方面做出合理判断,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认知失调情况,正视各种问题,从认知角度做出相应优化,为真正确保混合所有制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奠定重要基础。
总之,为更好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有效改革,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要,要求拥有正确的科学理念做指导。文章以行为经济学为导向,对整个所有制改革方向作出相应指导,并结合当前实际改革现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要真正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逐步完善现有市场准入机制,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并对不同理念作出相应探讨,要求从企业内部及其政府层面做出相应变化,从而更好推动整个混合所有企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