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健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北第一支行,山东 青岛 266024)
外汇衍生品是以多种盈利方式为经营目的的一种金融合约,是由原生资产演变派生出的外汇交易工具。其价值指数与原生资产密切相关,取决于基础标的资产价格及变动。外汇衍生品的基本种类包含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多种类型。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业务,指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汇兑、保险等各类信息金融服务,以及承担由商业信用社和中介机构组成的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市场交易。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本来就是各国商业投资金融机构的重要外汇经营业务活动之一,主要经营目的就是有效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外汇进出口贸易及跨境投融资而为其提供外汇服务。外汇衍生品业务主要有即期交易产品、远期交易产品、掉期交易产品及期权交易产品等,只要有外汇衍生品资格的金融机构均对客户开放,部分业务限制对个人提供,如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
鉴于衍生品本身的特点,目前国内商业金融机构都将加快实现业务的国际化作为其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将拓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放在全行战略规划的重要位置。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2.1 成本较低,获利较高,交易市场逐步开放扩大
不论是相关手续费的收入,还是外汇买卖带来的差价收益,都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而非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及境外机构也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的推进,有序地进入市场。同时,潜在高利润率及可观的正向收入无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风险隐患。
1.2.2 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是直接与国际接轨的大领域业务,成熟的外汇衍生品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收入和知名度,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创收增值,因此在政策上有一定的扶持和倾斜。目前经济形势下,尤其是与美国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部分地区不平稳的国际战乱形势,国家极力推动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对抗外汇风险,尤其积极推广到中小微进出口贸易企业。
1.2.3 专业需求度更高
与普通的商业金融机构业务不同,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开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参与,这就要求外汇衍生品市场必须不断吸纳和培养高水平专业外汇衍生品人才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概括。
1.3.1 有利于拓宽国际业务范围,增加经济收益
外汇衍生品业务连通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带来业务收益的同时帮助金融机构争取更多的客户和业务,形成增收的有益循环。而金融机构外汇衍生品的发展势必促使其加大引进更多专业人才的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发展外汇衍生品是增加收益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部署。
1.3.2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
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外汇衍生品,不仅为个人、企业及金融机构自身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在为国家经济开拓更有竞争力的市场,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促进国际借贷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提升国家经济影响力和本国货币影响力的功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卓越效果。
1.3.3 有利于强化风险控制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衍生品服务旨在帮助控制外汇交易风险,合理规避国际贸易过程中带来的损失与不确定性,推动中国进出口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产品体系在其功能上基本上已经能够很好地满足个人、企业、机构等对外汇衍生品的需求。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范围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改善和发展空间。
早在20世纪,我国就开始了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尝试,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在日趋增加的竞争压力下,逐步推行本外币一体化制度。我国在吸取国外商业金融机构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和体系化,各大商业金融机构也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逐渐形成一套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品业务逐步走向正轨,并在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中一步步探索更优更好的发展道路。
第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存在相对优势,但也在外汇经营、资产规模、制度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
首先,虽然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商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面向的客户群体数量有限,并且专业程度低,相应的接受程度低,产品营销推广难度大,在业务范围和类型上难以满足逐渐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其次,虽然外汇衍生品的产品性能具有特殊性,其本身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在业务发展初期,局限于人力、物力等有限的资源,难以迅速形成有效规模,这就意味着商业金融机构需在业务发展初期不断投入较多的成本。金融机构外汇衍生品业务模式比较固化,外汇衍生品创新业务长期得不到有效推广,外汇衍生品缺乏抗风险保障、难以大范围推广等都制约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最后,与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还未完全到位,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仍有很大上升空间,需要在不断吸收优质要素的同时,想办法提升中国外汇衍生品,获取更多的中国外汇衍生品业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赢。截至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相关制度建设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体系和相关风险控制部门建设仍不完善,这也成为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第二,外汇衍生品的种类较少。我国金融市场多以传统的交易、信贷业务为主,外汇衍生品的产品种类较少,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外汇衍生品被认为是高风险性附属产业,对于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外汇衍生品和本币业务形成部门壁垒,难以形成竞争合力,外汇衍生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创新力不足。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商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品更加多样化,管理体制更加成熟,营销机制更为完善,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需要向西方国家取长补短的地方[1]。
2.2.1 外汇衍生品的风险较高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对外汇交易及跨国运作管理在开展、监督与创新各种外汇服务时产生的金融风险。其中,涉及外汇贸易风险、代理人的信用风险、汇率浮动的风险等。
作为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业务,外汇衍生品在开展过程中势必不如在本国办理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一样安全和得心应手,再加上我国商业金融机构自身对外汇衍生品的经验较为匮乏、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不够成熟,使得金融机构外汇衍生品的交易风险大大增加。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开始增多,不良风气有所抬头,一些遗留的担保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企业发展受到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存在一定风险隐患,需要银行机构主动作为、主动核销。境外代理行的大量存在是外汇衍生品发展的优势也是缺陷,不同于国内商业金融机构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信誉,境外代理行的信用无法全面保障,使得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外汇衍生品的影响因素不仅来源于金融机构自身,还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家经济形势以及时差,一旦汇率发生变化,就需要金融机构快速的变通应对。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对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样起到重大影响,政策是否支持,是否营造有利于外汇衍生品发展的经济环境,都是需要金融机构时刻关注的。随着汇率变化和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控外汇衍生品,需要金融机构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2]。
2.2.2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对于外汇衍生品,商业金融机构不仅存在市场风险,也存在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来源于国际环境、国家政策、外汇汇率等多种因素,这就需要各个金融机构及其分散在各地的分行及时沟通,分享当地风险偏好,在加强特色建设的同时,共同完善全景式的风险矩阵图。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各支行仍然存在信息不流通、宏观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除了管控市场风险之外,操作风险也存在于商业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营过程中。
如果一家金融机构内部的职责问题不明晰,分工错误,会直接导致业务的操作效能低下,无法把握转瞬即逝的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收益及损失。另外,外汇衍生品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外汇人才,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断地吸纳应届毕业生,虽然在学历上有一定的把控,但这些工作人员大多工作时长不足,业务经验上略显欠缺,而高专业素养、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投入,这就让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品操作风险大大增加。
同时,审计人员对于汇率风险认识的内部制度亟须完善。监管风控部门因专业和语言的限制,对国际业务的审核要么要求过于宽松,要么推诿或者拖延,导致国际业务部门根本无法防范和控制分行及其他各个部门的风险敞口,使得外汇的风险随之在各个口岸中积累。
要健全市场多元化引导机制,始终保持与金融服务部门或者其他涉外单位有效的沟通,建立信息互通的机制,快速准确地把握目标群体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掌握和把控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站,通过跨境贸易和境内外机构合作等方式,带动外汇衍生品的交流和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同生存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个区域性商业金融机构的外汇运输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商业金融机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政府引导模式。
整合中国外汇衍生品扶持政策,设立中国外汇衍生品投资引导,综合运用奖励、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国外汇衍生品,打造覆盖中国外汇衍生品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投资基金链。综合运用外汇贷款、买方信贷、履约保函、出口信用证等方式满足中国外汇衍生品企业融资需求。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中国外汇衍生品,制定适配中国外汇衍生品金融需求的工作流程和评审制度。在社会和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地加大对外汇衍生品的投入和支持,合理地放松对外汇衍生品的限额和管制,并出台有利于促进外汇衍生品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金融机构制定促进外汇衍生品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方向[3]。
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研发创新机制。创新市场服务模式。建立外汇衍生品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建立科技专家库和管理团队,为外汇衍生品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第一,逐步拓宽外汇衍生品交易范围,完善外汇衍生品实需业务交易管理,满足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外贸交易的套期保值等相关需求,逐步扩大外汇市场的投机交易功能。
第二,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工具,创新方式方法,有条件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迎合市场需求并且市场风险可控可管理的外汇衍生工具,更加便利金融机构为外汇衍生品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外汇服务。
第三,健全市场衍生品创新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为交易行业重点的交易、清算等相关外汇衍生品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保障外汇市场创新水平平台运行效率。深入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学习国内外外汇衍生品创新经验,不断创新外汇衍生品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基金合作,针对外汇衍生品项目,实行投贷结合,定向跟贷,优化外汇衍生品效率和资金退出通道,构建企业、银行多方共赢的格局。
持续扩大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持续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并且扩宽境外机构参与在岸市场的发展渠道。
同时,简化外汇衍生品市场准入,对境内境外衍生产品业务推行统一的一次性市场准入集中化管理,持续降低外汇期权等相关业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各银行机构必须解放思想,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努力改变银行信贷产品单一、门槛相对较高的局面,投放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大对企业管理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广大企业走出去、学经验,加强公司化治理。
在这方面,银行也可以通过相关配套制度,对中国外汇衍生品施加外力,倒逼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政府要做好下放管理权限的工作,简化优化中小金融机构准入管理,大力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力度,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参与门槛。
加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协调管控,持续健全衍生品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外汇衍生品的监管法律法规,搭建相关交易业务的信息交流平台,重点加强集中清算制度的改革,加强行业协会的有效监管。
同时,积极引入相应的金融科技监管手段,构建衍生品市场的金融动态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相关责任部门要采取宏观审慎的原则,有效抑制羊群效应和顺周期等行为,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开展数据对比分析,做好市场监控。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从“外部监管”转变为“外部监管与自我监管”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外汇衍生品市场框架,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4]。
各类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台等,都要开设金融板块,普及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比如,电视台可以开设“中国外汇衍生品讲解”之类的经济节目,邀请企业家和银行行长上线访谈,助推银企加深交流、扩大中国外汇衍生品投放,实现社会监督共同监管。
建设和完善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风险防控体系需要从金融机构和国家两个角度同时出发。金融机构内部要牢固地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明确自己在外汇交易中可能存在的潜力和风险,而且金融机构内部也要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不论是风险控制的有效调控部门、业务规划部门,还是应急部门都要逐步有序地建立起来,形成内部的强力保障,也可以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内部监管和风险管控中去,通过数据模式检验金融机构内部的运行效率。
从国家层面来讲,基于我国的实际和国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政府在对外汇衍生品进行监管时有充分的安全保障,逐步培养金融机构对自身的风险评价和防范能力。正确处理我国外汇衍生品,优化运行机制,加强风险监控,要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牵头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持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动,确保不良竞争、存量降低。要依法依规、更加严厉地打击破坏金融秩序的各类违法行为,对涉嫌骗取贷款、拒绝执行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自行核销不良金融业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风险与机遇叠加,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推进中国外汇衍生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改变中国外汇衍生品单一、门槛相对较高的局面,把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投放到位,进一步在新一轮发展中壮大自身力量,扩大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占有率。
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管理中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业务运行中,金融机构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灵活调控,共同推进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