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阮黄越,袁晓飞,陈丽敏,徐超超,李丹丹
(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医院康复科,江苏 南京 210035)
吞咽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吞咽功能障碍也会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延长住院时间[1]。对于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而言,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以往临床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为吞咽水实验,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差[2]。目前临床以吞钡电视透视检查为吞咽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该诊断操作较为困难,故而存在局限性[3]。因此,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效能是临床研究重点。随着临床技术不断提高,纤维镜技术不断改善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为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方法[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医院收治的38 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5 例;年龄42~81 岁,平均年龄(61.39±7.11)岁。本研究经南京江北新区德驭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②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等症状,符合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②存在精神异常者,无法自主沟通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
1.2 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及吞钡电视透视检查。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中采用纤维鼻咽喉镜(上海成运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FN- 50A 型)观察吞咽前渗漏、鼻咽部反流、咽潴留及喉渗入-误吸等4 个指标,以亚甲蓝与婴儿营养米粉进行混合后,进行检查。在无麻醉状态下对咽部、喉部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将纤维鼻咽喉镜放在患者鼻腔,随后告知患者将食物缓慢放入口内,不可吞咽,观察是否出现吞咽前渗漏入咽部现象。随后告知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观察鼻腔、鼻咽部染色情况,分析鼻咽反流现象。最后将喉镜头端放在悬雍垂游离缘水平,对舌根、后咽喉腔进行分析,观察梨状窝部位染色物潴留现象。诊断标准:在告知患者发出吞咽动作前,存在蓝染情况为阳性,无染则为阴性;患者在进行吞咽动作后,鼻咽部蓝染标记为鼻咽部反流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如果患者在吞咽动作后,期间不存在明显的蓝染物潴留现象,并在连续3 次吞咽动作后还不能清除者,则为咽潴留阳性,反之则为阴性[6];对于喉渗入-误吸,则利用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7]进行评价,大于3 分则存在吞咽障碍。吞钡电视透视检查:以200 g 硫酸钡(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81,规格:200 g/袋)配水96 mL,为流质食物,将200 g 硫酸钡配46 mL 水作为糊状食物。患者站位,需先将20 mL 流质食物含在口腔内,观察是否存在吞咽前渗漏现象,随后再告知患者吞咽,接着嘱患者将20 mL 的糊状食物含在口中,分析患者鼻咽部是否存在钡剂反流、咽潴留、喉渗入-误吸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检出结果。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检查时的鼻咽部反流、咽潴留、吞咽前渗漏及喉渗入-误吸情况。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以吞钡电视透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诊断情况。包括敏感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③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检出率的比较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吞钡电视透视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鼻咽部反流、咽潴留、吞咽前渗漏及喉渗入-误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检出率的比较[例(%)]
2.2 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诊断情况以吞钡电视透视检查为金标准,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诊断情况见表2;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与吞钡电视透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2 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诊断情况(例)
表3 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诊断情况分析(%)
2.3 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脑卒中发生率也逐年增加,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后期营养不良、脱水等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8],所以对吞咽障碍需要及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合理干预方案。
吞钡电视透视检查是通过吞咽各种浓度的钡剂,在电视机下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发现患者吞咽运动过程中的细微异常情况,敏感度较高,也可以区分吞咽功能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因此,该方法也被认为是临床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9]。但是其不能及时有效发现患者喉咽处唾液残留,对于患者咽部感觉功能的评估效果欠佳,对于病情危重患者无法进行床边检查[10]。另外,该诊断方式具有放射性,可重复性较差,同时钡剂的使用还会增加患者吸入性肺炎风险[11]。因此,临床也在不断探索其他诊断技术。
纤维内镜下可以直接分析患者食物下咽的途径,同时还可以根据咽部食物残留及气管内吸入物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等不良现象[12]。另外,该诊断方式可清晰直观地看到患者吞咽部位解剖形态及运动情况,将纤维内镜尖端插入到患者鼻前庭后,可有效观察患者鼻腔前部及鼻腔情况,包括感染和过敏等[13-14]。同时也可以有效观察患者咽部和其他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囊肿及溃疡等现象。另外,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可以实时观察患者吞咽过程,确定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和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该诊断方式可以多次进行,有助于监测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状态,评估治疗效果,可根据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吞咽功能障碍是造成误吸和肺部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通过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可及时了解患者吞咽反射异常,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吞钡电视透视检查,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式对鼻咽部反流、咽潴留、吞咽前渗漏及喉渗入-误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证实了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效果与吞钡电视透视检查相似。这是由于在纤维内镜检查下,当内镜直到患者软腭之后,可以近距离观察舌肌底部、腭扁桃体、咽后壁,也能有效分析患者喉部细节(如会厌、喉面及声带等),更清楚显示患者黏膜情况,不仅可以观察其是否出现病变,还能判断是否存在水肿、萎缩等现象[15]。另外,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与吞钡电视透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说明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高,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具有简单、方便、重复性操作特点[16],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也可以实施床边检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发现患者咽喉部黏膜水肿、溃疡等异常现象,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1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纤维内镜操作较为简单,内镜进入后,沿鼻腔底部在鼻中隔和下鼻甲之间进入患者鼻咽喉部位,舒适度较高,不易引起应激反应。虽然实施内镜检查不能直接观察到患者咽部的吞咽活动,但是可以通过对咽结构的解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吞咽功能,对于存在先天性缺陷、气管插管损伤及放射治疗损伤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也能进行诊断[18]。另外,纤维内镜技术可以有效分析患者鼻腔、鼻咽口、咽喉及下咽等部位情况,但是无法分析患者食管和支气管情况,今后需更多研究证实其应用效果[19-20]。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较短,患者例数较少,故而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诊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快速、无创、安全评估吞咽功能方法,可以有效观察患者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