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钻底座铸件铸造工艺探析

2023-11-24 10:03:26崔希文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砂型油槽筋板

崔希文

河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1

1 序言

排式钻床简称排钻,是在一个排钻底座台面上安装4个钻床机头,分别用于钻孔、扩孔、铰孔或攻螺纹等操作,将多道工序集中到一台设备上完成,减少加工过程中周转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排钻底座作为排钻的关键部件之一,对其内在质量、台面硬度、整体刚性、台面平面度及外观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铸件生产中最容易出现的是油槽部位尺寸误差大、油槽外沿产生冷隔,筋板处出现掉砂缺陷,以及台面出现组织疏松等。因此,需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并通过试产、工艺调整及量产,生产出合格铸件,大幅度提高成品率。

2 铸件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排钻底座零件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铸件重约500kg,最大轮廓尺寸为1800mm×606mm×100mm,最小壁厚12mm,最大壁厚42mm;上部台面是零件加工时的基准面,尺寸1700mm×508mm,有较高的平面度要求,且要求高硬度、耐磨;为防止台面变形,增加铸件刚性,采用多筋板结构,但因筋板深度大,所以铸型上凸起的砂块易脱落,从而产生掉砂缺陷;底座四周为一冷却油槽,槽形圆弧半径为R16mm,油槽外沿半径为R8mm,两圆弧平滑过渡。油槽部位是成形的难点,造型起模时砂型易松动带掉,修型易“走形”,造成“形状误差”超差,油槽外沿部位易产生冷隔缺陷等。

图1 排钻底座三维结构

3 筋板结构及连接方式

为保证排钻底板刚性,避免零件加工过程中台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对零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内腔设计了较为密集的筋板(见图1)。多筋板交接,各筋板交接处采用何种形式连接更好,方案有以下2种。

1)各筋板直接交叉,尖角处圆弧过渡,如图2a所示,各独立筋板的热节圆直径(d)为16mm;3筋板呈“米”字相交后,交接处形成的热节圆直径(d1)约为48mm(圆角半径R8mm)。显然d1要远大于d,那么在浇注后,交接处金属液的凝固要远滞后于筋板部位,这就很容易在此形成热裂缺陷。

图2 筋板热节

2)以多筋板中线交点为圆心,设计一个直径100mm的圆环,各筋板与圆环成“T”字形连接,如图2b所示。那么,筋板与圆环交接处的热节圆直径(d2)为23mm(圆角半径R8mm),明显小于d1。显然,d<d2<d1,热节圆直径大大减小,与筋板厚度16mm较为接近,冷却速度较为一致,铸件质量将明显改善。因此,在排钻底座内腔出现多筋板相互交接时,多采用环状接头设计(见图3),以满足铸件质量要求。

图3 多筋板环状接头设计

4 铸造工艺设计

4.1 铸造方案确定

排钻底座铸造工艺如图4所示。

图4 排钻底座铸造工艺

依据铸件结构特点,采取粘土砂、两箱整模造型工艺,干型、干芯、一箱一型铸造。由于排钻底座上平面是主要工作面,面积大且质量要求高,故工艺设计时大平面朝下,处于铸型最低位置[1]。此铸件成形的难点在于周边的油槽部位,其成形方式有如下2种。

(1)实体模直接成形 依据铸件的结构特点,排钻底座铸件的油槽部位完全可以采用实体模直接成形。但排钻底座外形尺寸大,模样重量较大,造型起模过程中均要利用桥式起重机进行起吊,动作不好控制,振动大,相对于人工起模,型腔毁坏的更加严重,需要投入较大的工作量进行修型,尤其是油槽外沿部位砂型经常会带掉,或松动出现裂纹,大大增加了修型工作量。况且,修型后的型腔往往会“走形”,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效果,废品率较高。

(2)采用组芯法成形 在排钻底座铸型中,围台面四周设计一圈儿砂芯,铸件的油槽部位均在砂芯中形成。其中,有4个拐角芯、1个浇口芯、5个直芯(长度按实际需要截取),如图5所示。设计制作3个芯盒(拐角芯、浇口芯、直芯芯盒各1个)即可。直芯、拐角芯、浇口芯制好后,均在湿态下安装到砂型的对应位置,各接缝处用型砂修好,再统一涂刷铅粉涂料、烘干。这样形成的砂型质量更为理想,油槽部位外形与设计造型更接近。显然,采用组芯法成形更易操作,外观效果也更为理想。砂芯组装后的砂型如图6所示。

图5 砂芯设计

图6 砂芯组装后的砂型

4.2 浇冒口系统的确定

浇注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冒口设置是否恰当,对铸件的质量及成品率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浇注系统的设置有以下2种方式。

(1)顶注式浇注系统(分型面侧注) 在分型面上设置浇注系统,由铸件端头、型腔的最高位置引入高温金属液。金属液充型时可能会有少部分金属液流到油槽“沿部”,而绝大部分金属液流到型腔下部底面,由于底面面积大,因此金属液上升到油槽高度位置需要的时间较长,在此时间段内,油槽沿部的金属液,由于量少,可能已凝固,也可能刚开始凝固,表面已有氧化膜形成[2]。遇到高温金属液之后,很难熔合到一体,便形成了冷隔缺陷,废品率较高。

(2)底注式浇注系统 充型时金属液首先流入型腔底面,自下而上充满型腔,待液面上升至油槽高度位置时,可短时间内快速充满。在整个充型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平稳,避免了“会有少量金属液首先进入油槽外沿部位”的现象。

显然,选用底注式系统浇注铸件是首选方案。制作一个浇口芯,金属液由铸件端头引入型腔底部,平缓地自下而上充满型腔。浇注系统各组元比例取为:∑F内∶∑F横∶∑F直=1∶1.4∶1.15 ,∑F内=4×3.96cm2,∑F横=2×11.8cm2,∑F直=18cm2(φ48mm),浇注系统如图7所示。

图7 浇注系统

铸件中心圆台厚度40mm,易产生缩孔缺陷,因此在圆台上设置1个φ70mm×200mm冒口;周边3个凸起的加工面(排钻腿安装基面)部位厚度较大,在中间位置各设置1个φ70mm×200mm冒口,对铸件最后凝固部位进行补缩。

4.3 铸造工艺参数确定

排钻底座大平面处于浇注位置的底面,质量易于保证,加工余量设置为6mm,上面3个突台易出现出现砂眼、夹渣缺陷,因此加工余量设为8mm,铸件的收缩率取1%。

4.4 造型工艺

排钻底座内腔密集的筋板设计给造型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筋板密而高,造型起模时筋板之间的型砂块很容易被带掉。为此,在模样设计时,筋板部分可作如下处理:纵横两方向主筋板与模样体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斜筋板可做成活动式,待分型后再松动、起出,以免分型时将上型凸起部分砂块带掉。

造型操作时,形成内腔形状的凸起部分带在上型,如直接将上型起开,凸起部分易于断掉,修型工作量增大。造型可采取如下操作:造好下型,在放置上箱之前,先前后左右松动模样,然后放置上箱,造上砂型,再将上下型一起翻转180°,起开下型,松动模样后,将模样从上型上吊起,保证凸起部分砂型完好。同时注意在凸起的砂块上插钉子加固,以免产生“掉砂”缺陷。

4.5 熔炼与浇注

1)铁液化学成分:wC=3.3%,wSi=1.85%,wMn=0.8%,wS=0.05%,wP=0.1%。

2)炉前控制:三角试片,白口控制在4 ~5mm。当白口大时,可在出铁槽加75SiFe进行孕育处理;当白口小时,可以改浇其他薄壁铸件,避免铸件台面产生组织疏松缺陷。

3)出铁温度:出铁温度控制在1430℃。

4)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控制在1 3 6 0 ~1390℃,浇注时,要注意扒渣引气。

5 投产试验与工艺完善

首批投产5件,进行试验。造型、制芯、组装砂芯(湿态)、修型后形成砂型(见图6),然后涂刷铅粉涂料并烘干,经合型、浇注、冷却凝固及落砂清理,得到排钻底座铸件5件,交付检验。

1)废品分析。检验中发现,5件中有4件成品,1件油槽沿部出现冷隔缺陷,冷隔高约10mm、长约160mm。倒查铸件打箱情况,直浇道与铸件之间有较厚的飞边形成,由此可见,直浇道与型腔之间分型面间隙较大,浇注时金属液会由此进入,流至油槽沿部并迅速冷却凝固,然后遇高温金属液仍不能很好地熔合到一起,便形成了冷隔缺陷。

2)工艺完善。合型操作时,在分型面上用石棉绳围在直浇道周围,将分型面间隙封死,保证浇注时高温金属液完全由型腔底部进入,自下而上充满型腔,彻底解决铸件冷隔缺陷。

工艺调整后,又陆续投产数批,共计生产排钻底座铸件120件。经检验,外观效果理想,无冷隔及掉砂等铸造缺陷,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均符合要求,废品率控制在3%之内。

6 结束语

对于重量及外形尺寸较大铸件上尺寸精度、外观效果要求较高的部位,利用砂芯成形效果理想,形状误差小。浇注时浇注系统选用要能使金属液流集中、流动平稳,可有效地避免冷隔、铁豆缺陷形成。

猜你喜欢
砂型油槽筋板
薄壁扇形筋板挤压成形开裂抑制及翻转展宽策略
钢轨铝热焊砂型硬化工艺试验研究和失效分析
3DP 砂型打印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油槽防甩油措施
黑龙江电力(2020年6期)2020-03-17 05:28:12
变速箱齿轮油槽锻造成形工艺开发
锻造与冲压(2019年7期)2019-04-13 01:10:42
恒温油槽温度均匀性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电子测试(2018年15期)2018-09-26 06:02:02
砂型铸造模具设计及制造
清理油槽有妙招
快乐语文(2017年25期)2017-02-17 21:33:58
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损伤阻抗性能
面向砂型铸造的碳排放效率建模及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