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旻
(常州大学 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164)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需要通过信息搜寻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连,通过互联网搜寻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图情领域,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是学者们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学者们也在不断探索信息搜寻行为领域的研究方向与趋势。国内鲜有学者对国外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现状进行计量分析。因此,对近10年国外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从而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选用Web of Science(WoS)作为论文的数据来源,具体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SCI和SCI-EXPAND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3月。本研究的检索表达式为:TI(标题)=(information seek*behavior) OR TI(标题)=(information search*behavior),时间跨度的设定为2013—2022年。为保证检索到的论文数据格式和质量的一致性,对书评、社论等文献类型进行了删除,只保留了期刊论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处理,人工去除了关联度较低的文献,得到有效文献564篇,构成了本研究的文献样本。笔者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6.1 R6版本软件作为研究工具。CiteSpace作为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并通过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来形成对学科演化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分析[1]。
将从WoS中检索得到的文献以文本文档的格式保存到CiteSpace软件中。在CiteSpace软件的操作面板中设置Time Slicing时间间隔为2013—2022年,选择时间片为1;Node Types选择Category,运行软件程序得到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关于学科分布的可视化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学科分布图谱
可视化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门学科,整个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学科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节点越大意味着该学科发表的论文越多;节点年轮圈的宽度和颜色表明不同年份该学科发表论文的数量,年轮圈越宽意味着对应年份发表的论文数越多。表1是对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学科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由图1和表1可得知,节点最大、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是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共有183篇;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学科论文发表数量位居第2,有95篇。剩下的学科按发表论文数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卫生保健与服务、医学信息学、传播学、健康政策与服务、环境科学、护理以及肿瘤学。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中图书情报学科占据主导地位,对相关研究的关注度较高。测量中心性可以为发现不同学科的连接点或进化网络中的转折点提供方法[2]。表1显示,中心性最高的学科是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为0.67;排在第2名的学科是Nursing(护理),为0.34;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学科位列第3,为0.19。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护理以及环境科学这些学科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是最近热门的研究视角。
表1 发文学科信息统计
通过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能够获得研究领域内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文献,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本领域的部分重要研究成果和方向[3]。如表2所示,通过对WoS中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得到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5篇的文献信息。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的介绍与分析,可以了解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的要点和方向。
表2 高被引文献信息统计
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Jacobs等[4]发表的Healthinformationseekinginthedigitalage:ananalysisofhealthinformationseekingbehavioramongUSadults,该研究调查了2011—2014年美国不同人群从互联网、传统媒体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那里寻求健康信息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更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以及拥有互联网技能的人群会在网络上搜寻相关健康信息,而其他人群更愿意选择传统媒体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士作为获取健康信息的来源。Tan等[5]系统检索了2000—2015年间PubMed和医学信息学、信息系统和传播学核心期刊,分析了患者在就医咨询期间对网上调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互联网上搜寻健康信息有可能改善医患关系,患者通常将互联网视为一种额外的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生的建议和意见。作者Anker等[6]通过对1978—2010年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对测量健康信息搜寻的方式和方法类型进行编码,为推进患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可以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来更好地揭示健康信息搜寻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可以多关注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社会或关系功能。Case[7]撰写的Lookingforinformation:asurveyofresearchoninformationseeking,needs,andbehavior是近10年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书籍之一。该书汇集了全球范围内有关信息搜寻和信息需求的前沿研究成果,探讨了信息搜寻和信息行为的相关定义和内涵,详细介绍了有关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和模型,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Zarocostas[8]指出随着新冠疫情的传播,错误的信息也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人们正在对抗一种“信息流行病”,因此不仅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人们提供来源可靠的信息,还需要确保人们了解信息后采取恰当的行动。
由表2可知,有关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在这10年中一直是学者重视的研究方向,被引频次较高的几篇文献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方面。在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研究都指出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搜寻到更多的健康信息,这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和信息获取的不平等。其次是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由单一的研究方法转变为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理论与方法相结合,推动了信息搜寻行为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是对某一文献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精炼,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9]。打开CiteSpace软件,“Node Types”选择“Keyword”点击运行。由于英文拼写问题,经常会出现相同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情况,而CiteSpace没有自动合并的功能,所以笔者在第一次运行出现的可视化图谱中,将“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设置为主关键词,与次关键词“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进行合并,并重新运行,得到最终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
图2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节点越大意味着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同时也意味着学者对该研究关注度越高。按关键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到表3所示的关键词信息统计表。从图2可以看出,关键词节点较大的有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信息搜寻行为)、internet(互联网)、information seeking(信息搜寻)、knowledge(知识)、health information(健康信息)、need(需求),说明这些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除去检索规则用到的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外,internet(互联网)位列第2位,出现频次为98次,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数人群都会使用互联网来查找信息,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高频关键词knowledge(知识)反映了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信息知识的储备将影响人们搜索关键词、评估资源相关性和检查资源权威性的能力,使用网络信息则需要更高的知识素养[10]。关键词health information(健康信息)的频次也位居前列,这表明近10年国外学者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同时关键词“care”“health”出现频次较多也反映了这一点,说明健康信息是信息搜寻行为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重视度越来越高。need(需求)是指作为信息主体的用户,在对信息的搜寻、获取、交流和利用过程中信息或心理的需求[3],在这些文献研究中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用户在整个信息搜寻过程中心理需求的特点,二是为满足用户信息或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信息搜寻过程的优化。model(模型)、impact(影响)、communication(交流)依次是高频关键词,这说明在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中,模型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基石,例如Wilson信息行为模型、Kuhlthau信息搜寻过程模型等,诸多研究都是在这些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演化,并且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对信息搜寻交流过程的研究也是学者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表3 关键词信息统计 单位:次
上述关键词反映了国外近10年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和方向,从理论到方法不断创新,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为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突发词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频率变化非常快的词语[11]。将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选择“Burstness”,运行后可得到2013—2022年间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的突发词可视化图谱。通过突发词图谱可以发现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中年度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该领域的研究演进趋势。
根据突发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最终得到图3所示的突发强度最高的17个关键词。图3中Year表示文献发表的年份;Begin表示突发开始的年份;End表示突发结束的年份;Strength表示突发词的强度,数值越大意味着在某一段时间内该词语的突发可信度就越高,从而可以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12];深色线段部分则表示突现词在2013—2022时间段内的持续时间。根据突发词出现的时间,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图3 文献突发词
(1)2013—2014年阶段。“资源”“信息行为”“消费者健康信息”是这两年比较重要的突发词,表示这一阶段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是当时的主流研究,选择什么样的健康信息资源也是当时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2)2015—2018年阶段。从2015年突发词出现次数开始增多,说明当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飞速发展。在该时间段内对研究主体即用户最为关注,特别是突发词中有“青少年”和“移民”的特定人群。这说明学者对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对象的划分越来越细致,而且突发词“差异”表明研究者开始聚焦于不同用户间信息搜寻行为的差别之处,同时“网络”是用户搜寻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开始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意识”是突发强度最高的突发词,这表明用户的信息意识、搜寻意识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3)2019—2022年阶段。学者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影响因素上,从2019年开始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前沿话题。其中用户的受教育程度、信息素养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其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用户更愿意选择使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用户更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社交媒体也对用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观点分享、内容生产,各种消息和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用户的搜寻行为。
从上述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学科分布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科在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卫生保健与服务、医学信息学这些学科也对信息搜寻行为关注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搜寻行为不仅限于图书情报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进行研究也是目前的研究趋势。中心性最高的学科是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说明信息搜寻行为结合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研究是最近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2)高被引文献分析发现,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是近10年的研究重点,同时信息搜寻行为方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也吸引了国外学者的注意。被引频次位居前列的文献大多聚焦于健康信息,其他文献研究将信息搜寻行为基础理论和方法模型相结合并进行改进和创新,丰富了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体系。
(3)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互联网在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因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模型则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基石。internet(互联网)出现频次位居第2,说明很多研究都是基于互联网情境展开的;高频关键词knowledge(知识)、need(需求)、impact(影响)意味着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知识和用户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model(模型)表示诸多研究都运用了理论模型,并在这些模型基础上不断改进演化。
(4)关键词突发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对象从单一主体开始向多元化群体转变,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社交媒体、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研究前沿,研究内容不断全面深入。其中用户受教育程度、信息素养以及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本研究借助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突发词角度对国外近10年的信息搜寻行为领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得出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健康信息仍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研究主体划分越发细致化,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前沿话题。这对我国学者也有所启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吻合现如今“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同时在互联网情境下,对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进行细分,研究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能够促进实现个性化、精确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对整个研究领域也具有较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