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王湘蓉 邢晓凤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这里千山青黛,落英遍野,生态保护良好。金沙县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孩子们留守山村,教育资源缺乏。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金沙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们犹记得,民进中央自1993年结对帮扶金沙县以来,便奔赴在金沙县这片热土上。2020年,金沙县再次向民进中央申请援助,“金沙所需,民进所能”,民进中央帮助联引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金沙县合作共建金沙教育研究院及3所附属实验学校,探索出“政府+民主党派+名校”合作办学、引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民进中央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在金沙县实施了“同心•彩虹行动”,为金沙教育注入了活力。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民进中央计划经过3至5年的全程参与帮扶引领,把金沙教育研究院建设成为全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中心,把三所义务教育学校打造为全省一流示范校。
在民进中央的联系协调下,金沙县多次组建科研考察团到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多家教育机构赴金沙调研。本着“双向选择、合作共赢”的原则,民进中央积极助力金沙教育高质量发展。
金沙教育研究院院长任墩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派出专家和团队培养研究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培训、协调能力,对3所附属实验学校管理团队及教职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组织协调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支持3所附属实验学校的专业发展,定期邀请国内名师和专家到金沙讲学,不定期召开高端学术交流会,为金沙搭建重要教育学术平台。
本着教师即研究者、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要求,金沙教育研究院在全县组建37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吸纳全县570余名优秀教师加入兼职教研员队伍,分科分段精准开展教研活动。创新“助学、让学、互学、展学”和“导、思、探、评、结”相结合的“四学五环节”教学理念,先后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作业设计、“考试管理”背景下的考试设计等专题研究,引领全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为培养出一批教学技能优、教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硬的全能型教师团队,金沙教育研究院及3所附属实验学校创新奖惩结合考核机制,由集团校务委员会为3所附属实验学校统一制定考核机制,强调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两者并重,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同发展,通过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全学段全学科教师技能大赛或学科优质课评比、师德师风教育周及专项行动等多种活动,结合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等多种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力促教师考评体系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采访中,任墩表示,金沙教育研究院建成使用以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管理科学,课研优质,师资一流”的培育目标,探索创新“三共九有”办学模式,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试水探路。
“教育研究院成立两年来,我们从顶层设计、学术背景、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任墩介绍,“三共九有”的办学模式,“三共”指:创新“政府+民主党派+名校”合作共建新模式、探索“双院长+双主任+双校长”联合共管新路径、构建“培训+教研+考评”综合共享新机制。“九有”指:实现政府投入有保障、民主党派联引有支撑、名校加持有力量、“双院长”统筹有方法、“双主任”指引有策略、“双校长”管理有经验、培训提质有措施、教研引领有实招、考评激励有标准。“这个模式正在毕节全市、贵阳市南明区进行推广,是探索中国西部教师发展的有力路径。”任墩表示。
“通过教研实现教师发展,我们打造了一个教研共同体的精准教研模式,构建了县、乡镇学校联动教研机制,以‘赛后活动、区域教研活动、工作室、学科中心教研组’4种方式来做教研。很多老师没有找到方法之前,可能浮于表面,找到方法路径之后,就使我们自身的发展有了内驱力。”任墩表示,和北师大合作之后,有了体系和理论依据,教师培养有了清晰的路径。北师大对金沙县教研员的发展有专项培训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北师大先做示范,教会我们怎么做;第二步是我们一起做,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第三步是放手让我们做,北师大点评。
“在新模式下,大家有了新的思考,不仅仅是要讲好课,还要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更深层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附属实验学校初中教师张艳艳认为,教师的成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让一线教师与本地或外地的名师、专家等对话,学习前沿的学科理念及班级管理理念,从思想方法上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学校重视精神引领,通过本地本校的名师,开展“名师大讲堂”“名师经验分享”“教坛新秀分享讲座”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为引领,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树立“迈开步,不停步,每天有进步”的学习理念;三是鼓励教师自我发展,通过持续的读书学习,反思实践,引导教师“自我革命”,树立“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源源不断的一池活水”的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校长,要懂得教育,要有情怀,要善管理。我们的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让这三所学校真正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标杆学校;成为学生爱学习、老师爱学生,老师有精神、把教育看成事业的学校。如果教师把教育当作事业,他就会有一种愿望、一种憧憬、一种奋斗的目标。”金沙教育研究院3所附属实验学校的总校长潘向明表示。
在“三共九有”的办学模式引领下,金沙县面向全省遴选三名校长分别担任3所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对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领导全体教职工全面完成特色型学校的办学任务。“三所学校起点比较高,社会、政府、家长期望值也很高。这里的生源覆盖了易地扶贫搬迁、外地务工、城区居民的子女,学校初建时,有人建议分重点班和尖子班,我们坚决反对,不能在孩子额头上贴标签,那样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很大。基础教育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的自信心,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潘向明说。
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以培育“和智少年”为目标,以“科技与未来”为办学特色,以“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智慧之光”为办学愿景。
学校强调教学课堂和生活接轨,教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是真实场景下的学习。学习要跟生活、社会无缝对接,在学生身边每个角落都是课堂。比如学校开学时,先带学生到超市、农贸市场,到农村的泥巴地里,甚至到公路上去采集信息。然后整理出文具类、生活用品类、交通类的信息,拿回课堂上用。比如生物课上,讲到植物的根,老师就带学生们到荷花池去观察荷花的根茎,在荷花池旁边向学生讲解。“这样的课程孩子能记一辈子,这是老师站在课堂上对着黑板讲、在实验室里讲都不会有的效果。”潘向明谈道,学校还会组织一些消防演练、地震演练活动,教学生学会一些急救常识,比如人工呼吸等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学校组织了模拟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学生走15公里,小学生走6公里,路上老师给学生讲长征的历史,增长他们的见识。潘向明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的孩子天天被关在教室里,学习时间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要设计大量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让孩子在活动中慢慢找到自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学习的后劲,有底气。要给孩子更多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如何办好家长满意、师生向往的学校?是金沙县教育实践中困惑的问题,山区的很多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潘向明到课堂上去找问题,跟孩子聊,让孩子尽可能聊出心声。担任总校长两年来,潘向明多次翻山越岭到学生家里家访。有一次去学生家,在屋里居然找不到一只凳子,他坐在床沿上,回来发现身上有了跳蚤。于是他坚持每天在校园捡垃圾,被学生称为“捡垃圾的校长”。潘向明笑谈:“捡垃圾不是目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不再扔垃圾,让学生养成卫生好习惯,从学校开始慢慢去影响家庭。等有一天在校园里看不到垃圾了,我们就成功了。”
一系列的活动,看似“不务正业”,却像细水滴灌,孩子们的视野正一点点打开。14岁的小冬是名孤儿,来到附属实验学校以来,逐渐接受新鲜的知识,被学校的科技课程所吸引,梦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一位闹着要辍学打工补贴家庭的女孩,在学校活动的引领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慢慢静下心来安心学习……
为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金沙教育研究院立足“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主题,建立健全培训、教研、考评相结合的综合共享新机制。“学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在全县遴选骨干教师,二是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三是面向社会招聘师范类应届大学生。这样的招聘模式,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还在年龄上形成了合理的梯度,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长期发展。”潘向明表示。
教师手上托着学生的未来。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两点:一是把人留下。学校强化坐班,老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学生有问题就可以找到老师。当然中途有事可以走,但要写清楚事由及时间,一个礼拜总结一次。二是把心留下。静下心来做事,才能出成果。潘向明说,好老师的标准是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有好奇心、有学习的冲动,有冲动才会有行动;在教育理念上,始终要坚持让有差异的孩子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为了摸清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基础,潘向明一有时间就去课堂听课,他从不提前打招呼,而是随机选择听课班级。潘向明跟教师提出4点要求:育人要有温度,要有爱心,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学习要有宽度,要多读书;研究要有深度,有深度才有推广的价值;处事要有高度,不要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金沙教育研究院和三所附属实验学校是民进中央帮扶金沙县的一个缩影,教育的协作创新理念,正在这里践行。在金沙广袤的天地间,老师牵引着孩子,走向广阔青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