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菲,丁 骐,周 蓓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215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损导致血糖调节失常[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遗传因素、精神及神经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长期高血糖会对眼、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病人终身进行管理和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自我护理习惯,病人可以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自身健康水平[3]。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用于解释个体在健康行为方面的决策和行动过程,该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健康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体在健康行为决策中会进行认知评估和权衡[4]。通过了解和应用该模式,可以帮助个体和健康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发展和维持,该模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应用于糖尿病病人连续性护理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5];3)病人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2)依从性较低,中途退出研究者;3)存在严重的合并性免疫功能疾病。对照组年龄35~76(58.15±5.27)岁;病程1~10(5.39±1.21)年;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1例,高中5例,大学3例。观察组年龄35~76(58.21±5.31)岁;病程1~10(5.43±1.27)年;文化程度:小学18例,初中11例,高中5例,大学2例。两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1)全面检查: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2)常规护理和日常生命体征监测: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协助病人保持个人卫生、更换床单、清洁伤口、定期监测体重等,以维持病人的健康状态,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记录;若病人出现身体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以进一步诊断和治疗;3)饮食控制:建议病人减少高脂、含糖食物的摄入,以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4)电话随访:与病人定期沟通,以评估其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和支持。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2.2.1 前期诊断评估
干预实施前,与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了解并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病史、个人喜好、日常饮食习惯、特殊需求等信息。之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后续检查。在病人检查完成后,整理和分析病人信息和最新的病理检查结果,以会议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的干预方案。
1.2.2.2 健康教育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中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些病人的教育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6]。部分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也十分模糊。因此,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应根据病人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主要包括:1)多媒体教育。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育。2)口头宣教。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讲解,向病人传达健康知识。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病人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3)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一份详细的教育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药物管理、运动建议等,方便病人随时翻阅,加深对疾病管理的理解。4)群体教育。组织教育讲座或小组讨论,让病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增加病人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教育效果。5)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等平台,提供在线健康知识教育,方便病人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并与医护人员进行在线交流和咨询。
1.2.2.3 专业性互动式指导
专业性互动式指导可以提升病人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技能,引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训练[7],主要包括:1)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糖尿病病例,让病人参与讨论和分析。帮助病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疾病管理的重要性。2)游戏化学习。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问答游戏或互动活动,让病人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知识,增加病人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3)模拟操作。针对糖尿病病人需要进行的操作,如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医护人员进行模拟演示,并指导病人逐步进行操作,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4)反馈和评估。定期与病人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在疾病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通过定期的评估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进展和改善方向。
1.2.2.4 延续性护理
告知病人出院后需要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等方法对自身血糖进行合理控制,并且注意日常饮食禁忌。对于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至关重要[8],主要包括:1)建立微信公众号。将糖尿病术后饮食禁忌、饮食策略、锻炼方法、胰岛素注射技巧、降血糖的食物、血糖自测方法以及自我病情判断技巧等相关知识分类整理后发布在公众号,方便病人及家属查看。2)家庭访问、指导。针对年龄较大或无法进行智能化设备操作的病人,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指导病人及其家属自我护理技巧。同时,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解决病人在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3)社区支持。与社区合作开展糖尿病管理培训和支持活动。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机构合作,提供糖尿病管理指导和支持,使病人能够在社区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4)社交支持。鼓励糖尿病病人加入相关的支持群体或社交网络,与其他病人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帮助病人建立互相支持的社交网络,从而更好地应对糖尿病的挑战。5)家庭成员培训。将病人的家庭成员纳入自我护理的培训中,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管理要点和技巧,以便他们在家庭中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6)并发症预防与管理。定期对病人进行并发症风险评估,提供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如定期检测眼底、肾功能、神经病变等,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指导。两组干预时长均为6个月。
1.3.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小组在干预过程中通过不定时排班巡视,观察并记录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3种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血糖水平
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对病人进行血糖水平检测,通过检测报告对病人出院时、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血糖变化进行比较。
1.3.3 自我护理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9]对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感念、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单位:mmol/L
表3 两组ESCA评分比较 单位:分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全世界约有4.63亿例糖尿病病人,而我国糖尿病病人约1.298亿例[10]。糖尿病通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并出现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乏力,许多病人有皮肤瘙痒。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也有不同表现,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1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水平与病人出院后的饮食、作息、心理情绪密切相关[12]。部分病人对糖尿病常识了解不够,往往在住院期间病情控制得很好,出院不久病情就会加重。
本研究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病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血糖水平、饮食、药物使用、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病人在出院后面临各种挑战,如对疾病的理解不足、自我护理技能不熟练、药物依从性差、饮食控制困难等,导致糖尿病控制不佳,进而影响整体健康[13]。传统护理干预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模式,趋向于更加个体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达到病人健康行为改变和疾病管理提高的目的[14]。干预实施开始前,相关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了解病人的病情、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后,结合病理检查报告制定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的干预方案。干预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病人了解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症状、治疗流程、治疗效果、后期预防以及临床案例,进而减少病人的疾病焦虑,并提高其疾病认知[15]。通过专业性互动式指导,帮助病人掌握血糖自我检测、不良症状自查、自我饮食搭配、胰岛素自我注射等自我护理技巧,帮助病人在出院后减少由于自我技能不足导致的病情不稳定及恶化。在病人出院后,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家庭访视、社区和社交支持等更好地提高个人后续出院的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连续性护理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血糖水平,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这种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