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伟,郭佩佩,雷亚京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550002
灵性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有学者认为,灵性对生理、心理、社会支持都有积极的影响[1]。对病人实施灵性照顾,满足其灵性需求,能减轻疼痛,促进病人康复[2-3]。部分急诊病人由于疾病和治疗所致的痛苦与疼痛,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鼓励,即灵性需求。由于急诊科工作量大,工作繁忙,护士往往重视病人生理上的病情变化而忽视病人及家属的灵性需求。对急诊病人实施灵性照顾,有助于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共情可使病人的负性情绪得以表达,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共情疲劳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激化护患矛盾[4-5]。研究表明,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共情疲劳发生率更高[6]。本研究旨在了解急诊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为缓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及提高灵性照顾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3年2月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注册护士并在急诊科工作时间≥1年;2)调查期间在岗护士;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实习护士;2)进修或轮转护士;3)休产假或病假者。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查阅文献,由研究人员自行设计调查表,主要包括急诊科护士的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是否为带教老师、是否为专科护士、职务、月均晚夜班个数、民族、是否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培训等情况。
1.2.1.2 中文版灵性照顾能力量表(Spiritual Care Competence Scale,SCCS)
由Van Leeuwen等[7]编制,韦迪等[8]翻译、汉化。中文版量表包含6个维度,包括评估与实施能力(4个条目)、专业发展与质量改进能力(5个条目)、支持能力(5个条目)、转介能力(2个条目)、对病人灵性的态度(4个条目)、交流能力(2个条目),共有22个条目[9]。本量表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来不”计1分,“总是”计5分,总分22~110分,总分越高灵性照顾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0.956,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2.1.3 共情疲劳量表
该量表由Figley等[10]编制,由陈华英等[11]翻译修订,包含3个维度即同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每个维度包含10个条目,共30个条目。同情满意代表积极趋势,职业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应激则代表消极趋势。量表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不、甚少、偶尔、经常有、总是有”依次计1、2、3、4、5分。同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的总分临界值分别为<37分、>27分、>17分。任何1个维度总分超出临界值为轻度共情疲劳,2个维度总分超出临界值为中度共情疲劳,3个维度总分超出临界值为重度共情疲劳[12]。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31~0.872。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将问卷制作成问卷星,统一发放给急诊科护士。统一向急诊科护士详细说明本研究的调查目的、填写方式、注意事项等,匿名填写。回收有效问卷147份。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总分35~95(58.21±12.27)分,各维度及条目得分见表1,其中条目得分最高的是交流能力[(3.18±0.93)分],其次是对病人灵性的态度[(2.95±0.81)分],条目得分最低的是专业发展与质量改进能力[(2.42±0.55)分]。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其中轻度共情疲劳护士23人(15.6%)、中度共情疲劳护士58人(39.5%)、重度共情疲劳护士66人(44.9%)。
表1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各维度及条目得分 单位:分
表2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得分 单位: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宗教信仰、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是否为专科护士、职务、月均晚夜班个数、是否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培训是影响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3。
表3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总分与同情满意呈正相关(r=0.262,P<0.01),与职业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应激呈负相关(r=-0.277、r=-0.365,P<0.01)。见表4。
表4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r值)
为进一步了解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同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晚夜班个数、是否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培训、同情满意、继发性创伤应激是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见表6。
表5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6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总分为(58.21±12.27)分,与李宁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低于桑明等[14]的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水平偏低。原因可能是急诊科病人较多,病情急,流程复杂,工作繁忙,病情变化快,面对急诊病人时护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病人的生理疾病而忽略了急诊病人的其他需求。本调查中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各维度条目均分最高的是交流能力[(3.18±0.93)分],原因可能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病人进行深入沟通以了解病情,与此同时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和安慰,因此得分较高。条目均分最低的是专业发展与质量改进能力[(2.42±0.55)分],原因可能是大部分护士未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知识培训,对病人灵性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灵性需求的识别和观察能力,加之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水平偏低,灵性照顾相关知识缺乏,无法系统地为病人制定专业的灵性照护方案及措施以满足病人的灵性需求,对于灵性照顾质量改进方面更是无能为力。
是否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培训是影响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80.27%的急诊科护士未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知识培训,甚至有些护士从未听过灵性、灵性照顾、灵性需求等概念,缺乏对灵性照顾的认知,故而在护理过程中不容易识别病人的灵性需求,甚至认为是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急诊科护士更注重的是急诊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灵性照顾相关知识培训,从而出现灵性照顾能力不足的现象。医院管理者对灵性照顾的认识及培训较晚,重视度也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灵性照顾对病人的作用,护士接受到的培训也较少,甚至从未接触过灵性照顾。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对急诊科护士开展灵性照顾相关培训,鼓励护士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有意识、主动地融入灵性照顾,以促进病人的灵性健康,提高整体灵性照顾能力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月均晚夜班个数少的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得分相对较高(P<0.05)。由于临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需要24 h轮流值班,尤其是急诊科,晚夜班病人数量增加,突发情况较多,工作压力增大,长期值晚夜班也会影响护士的睡眠质量,生理、心理更容易疲倦,对护士的工作态度以及病人的护理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影响护士的灵性照顾能力。这提醒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定期调整排班,弹性排班,以缓解长期晚夜班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严重。有研究表明,护士共情疲劳发生率较高[15-16],工作环境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是影响护士共情的影响因素[17]。急诊科病人多、病情危重、急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上班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工作环境复杂、紧张,工作压力大,加之急诊科护理人员缺乏,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是医院最容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和冲突的地方,由于病人及家属对自己专业的不认同,导致护士职业价值感降低,更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与同情满意呈正相关,与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呈负相关。急诊科护士长期与急危重症病人接触,护理工作中充满了“同情”“怜悯”等情感元素,护士持续暴露在恐惧、疼痛、创伤中容易产生共情疲劳。研究表明,共情疲劳会影响护士对于护理事业的热爱以及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18],从而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病人满意度降低。同情满意是护士帮助病人时获得的满足感,能使护士积极主动地与病人沟通,倾听病人的感受,理解和感知病人情绪及内心体验,与病人产生内心的共鸣与共情,增强灵性敏感性以及灵性照顾能力,为病人提供灵性帮助,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命意义,同时提高护士的满足感,预防共情疲劳的发生。继发性创伤应激后护士会出现回避行为、抑郁情绪、情感表达障碍以及情感麻木,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共情能力下降,很难让病人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困扰,灵性照顾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水平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月均晚夜班个数、是否接受过灵性照顾相关培训、同情满意和继发性创伤应激是灵性照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相关管理者应重视并加强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方面的培训,弹性排班,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避免共情疲劳的发生。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所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不能全面反映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整体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纵向研究,以充分了解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灵性照顾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