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林丽丽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状态。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当中发病率比较高的骨代谢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量下降,骨组织的微结构遭到破坏,使患者的骨脆性增加,发生骨折的几率也随之提高,容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1,2]。现阶段,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显示,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引起跌倒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肌力水平不足。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多方面的训练进行联合干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康复措施,对患者的核心稳定性进行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以及控制能力,从而使患者的平衡能力得到提升,减少跌倒的发生,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几率[3,4]。本文针对本院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分析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老年骨质疏松症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实验组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88±8.97)岁。对照组男20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6.04±9.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知情同意;②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符合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身体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③传染性疾病患者;④意识及沟通障碍患者;⑤下肢手术或功能障碍患者;⑥继发性骨质疏松症;⑦药物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碳酸钙D3,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46,规格:5 ml∶4 mg)静脉滴注治疗,将4 mg 唑来膦酸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稀释,滴注时间≥15 min,每3~4 周用药1 次;指导患者口服碳酸钙D3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H10950029,规 格:600 mg×100 s),600 mg/ 次,1 次/d。连续治疗2 个月。
1.3.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①成立训练小组:对组内统一培训,定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讨论,在本次研究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健康指导。②挺胸运动: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吸气的时候抬高胸及肩部,呼吸时放下,10~15 次呼吸/组,2~3 组/d。③腹横肌训练:仰卧位,将腰椎尽量贴近床面,用力收腹时自然呼吸,双腿伸直后向上抬高至45°,10 s 后放下,5~10 次/组,2~3 组/d。④五点支撑:保持仰卧位,将患者枕头拿掉,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头、双肘以及双足跟作为5 个支撑点,尽量腾空身体其他部位,保持双膝平行,10 s 后放松,10~15 次/组,2~3 组/d。⑤姿势矫正:换为站位,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双脚分开与骨盆等宽,站立靠墙,保持尽量靠近墙壁,重力从脊柱向下传递至足部,保持3 min,休息2 min 后重新开始,5~7 次/组,2 组/d。进行训练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最初进行训练的2 周,要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旁进行指导和保护,保证患者动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训练小组的医护人员将本次训练的内容和步骤以图片的形式制作成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嘱家属监督训练,定期回访,了解训练情况。连续训练2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进行出院后2 个月的定期回访。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iodex 步态分析系统记录6 min 后总路程、平均步速、左步长、右步长。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 评分,≥50 分表示患者有抑郁症,评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比 实验组6 min 后总路程、左步长、右步长长于对照组,平均步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跌倒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是具有控制躯干位置和运动能力的体现。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相对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就是跌倒,也是目前在临床中诱发骨折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受到骨质以及年龄的双重影响,其躯体的平衡能力也出现了随之下降的结果,导致其出现跌倒的风险较年轻人明显增加[5]。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可以使老年人机体深层中的小肌肉群肌肉得到相对更为有效的锻炼,从而可以提高患者脊柱的稳定功能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从而保证患者肢体具有更为理想化的平衡能力[6,7]。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实施一种分阶段的训练方式,先从比较容易的训练逐渐向较难的训练进行过度,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将训练的频率提高以及训练时间延长。康复训练中,先针对疼痛不适很明显的患者进行挺胸运动、腹横肌训练、五点支撑训练,待患者的疼痛消失之后,指导其转换体位进行训练[8,9]。将训练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片,可以方便患者及家属学习和了解,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愿意意配合训练[10,11]。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步态分析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6 min 后总路程、左步长、右步长长于对照组,平均步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稳定训练使患者的步速、左右腿支撑以及双腿的转换频率都得到明显改善,开展针对性且更为有效的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肌力,并且可以调整患者腰背部的功能,进而使跌倒的发生率降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跌倒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稳定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这一系列变化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核心稳定训练可明显改善其平衡能力,跌倒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并且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也随着治疗效果的提升的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