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漫长,咳嗽等症状易反复发作,引起肺功能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肺康复是呼吸系统疾病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持续呼吸、运动锻炼,改善肺功能。由于COPD 为慢性病,多数患者在医院接受相关指导后回家自行锻炼[2,3]。而该类患者年龄较大,对于疾病、锻炼知识认知及重视程度不足,锻炼依从性欠佳;加之长期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等影响,患者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负面情绪多,进一步降低锻炼依从性,进而影响整体锻炼效果,不利于肺功能康复。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团队合作诊疗服务模式,成员来自多个学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规范的健康指导。基于此,本研究分析MDT 指导的家庭肺康复锻炼对COPD 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2022 年8 月在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86 例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0 例;身高153~174 cm,平均身高(165.08±4.66)cm;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8.69±2.04)年;年龄59~78 岁,平均年龄(69.03±4.01)岁。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8 例;身高150~178 cm,平均身高(163.99±4.78)cm;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8.90±2.11)年;年龄61~80 岁,平均年龄(69.01±4.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COPD 诊断标准[4];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存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脑部肿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先天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全身慢性感染;合并尘肺病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予以患者肺康复健康教育,讲解肺康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放肺康复锻炼手册,嘱咐患者居家期间按照手册进行训练,叮嘱家属监督患者锻炼;加强用药指导,强调不可私自增减药量、更改用药方式等。
1.3.2 观察组实施MDT 指导的家庭肺康复锻炼。①团队。成立MDT 小组,成员有呼吸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护士长(组长)各1 名,3 名责任护士,所有成员具备3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②方案制定。患者入组后,小组成员根据学科优势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估,开展MDT 会议,提出干预意见,制定合理化家庭肺康复锻炼计划。③实施方式。创建COPD 微信交流群,责任护士群内推送肺康复锻炼有关知识,3 次/周;呼吸科医生、康复师于线上交流30 min,1 次/周,解答关于疾病治疗及锻炼方面的专业问题;电话或微信语音随访1 次/个月;发放肺康复锻炼记录手册,要求患者每日将锻炼内容、时间、频率等详细记录,每周一拍照上传微信群;成员根据记录内容判断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情况,实施针对性指导。④肺康复锻炼。a.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坐式呼吸,每项训练10 min,共30 min/次,2 次/d。b.运动锻炼:运动形式有有氧与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包括瑜伽、太极、散步、爬楼梯等,抗阻运动有哑铃操、举矿泉水瓶等。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2 种有氧配合1 种抗阻运动进行锻炼,共30 min/次,2 次/d。c.心理与饮食干预:每个月电话随访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情绪不佳的患者,心理师电话回访或邀请患者到院接受心理疏导;复诊时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调整饮食干预计划。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锻炼依从性 根据患者肺康复锻炼记录手册内容评价,将依从性分为良好、尚可、差3 个等级,总依从率=(良好+尚可)/总例数×100%。
1.4.2 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后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 水平变化。
1.4.3 运动耐力 干预前后使用6 min 步行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即记录两组患者6 min 内在平地行走最大距离[5]。
1.4.4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疾病影响(20分)、活动能力(50分)、呼吸症状(30 分),评分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锻炼总依从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 高于本组干预前,6 min 步行距离长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FVC 高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Q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Q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COPD 可引起咳嗽、气喘等症状,使肺功能持续下降,若不及时处理,病情持续进展还会导致呼吸衰竭等,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7,8]。临床通过药物治疗COPD 虽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但肺功能康复仍旧缓慢,还需辅以康复手段,以促进肺康复[9]。
肺康复锻炼是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全面的健康指导,达到稳定病情、改善肺功能的目的。但肺康复锻炼效受到患者依从性影响,如患者不能坚持锻炼,则难达预期康复效果。采取何种干预手段,保障锻炼的进行,是目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锻炼总依从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高于本组干预前,6 min 步行距离长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FVC(3.69±0.47)L、FEV1(2.86±0.45)L、FEV1/FVC(76.15±5.20)%高于对照组的(3.17±0.23)L、(2.18±0.37)L、(68.99±6.77)%,6 min 步行距离(464.65±67.08)m 长于对照组的(405.91±57.94)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疾病影响评分(6.39±0.72)分、活动能力评分(12.63±2.59)分、呼吸症状评分(9.24±1.75)分低于对照组的(8.27±1.31)、(16.88±2.67)、(11.98±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DT 指导的家庭肺康复锻炼能够提高COPD 患者锻炼依从性,增强运动耐力,利于肺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T指导的家庭肺康复锻炼,由多个学科人员共同参与,成员发挥自身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以保障肺康复锻炼的持续进行,促进患者肺康复。实施该干预模式,通过微信予以患者远程指导,可满足患者认知需求,提高其对肺康复锻炼的重视度[13-16]。配合呼吸科医生与康复师专业解疑答惑,进一步解决患者康复难题,减少锻炼阻碍。锻炼手册的运用不仅能监督患者锻炼,提高依从性,医护人员还能通过内容反馈,了解患者锻炼情况,进而提供更加准确的健康指导,有效规范锻炼计划。此外,心理咨询师协助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其树立康复信心;配合营养管理,补充身体所需能量,确保机体健康状态,加快病情改善。肺康复锻炼主要由呼吸训练与运动训练两个部分组成,通过持续呼吸训练,能纠正患者错误呼吸模式,建立正确呼吸形态,增加氧气摄入量,减轻肺通气障碍,缓解气促、喘息等症状,进而改善肺功能。持续有氧训练可增加胸廓活动量与潮气量,进一步改善肺通气;且抗阻训练能够增强肢体肌力与运动协调能力,提高运动耐力,使患者有能力持续进行肺康复锻炼,确保锻炼有效进行,充分发挥家庭肺康复锻炼效果,加快患者肺康复,减轻疾病影响,提高生活质量[17,18]。
综上所述,MDT 指导的家庭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COPD 患者锻炼依从性,提升运动耐力与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