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碧波(云南省师宗县丹凤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随着现代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饲养条件与养殖环境都得到了良好改善,生猪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机会减少,中间宿主得到良好控制,对很多寄生虫病进行了很好的控制。但部分寄生虫病无需中间宿主,依然在养殖过程中呈高发趋势,如猪蛔虫、弓形虫病、猪螨虫病、猪肺线虫病、猪旋毛虫病等寄生虫病。生猪养殖作为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的重要产业类型,在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推动养殖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推动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1.临床症状及危害。蛔虫是生猪的常见疫病类型,不仅繁殖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3~6月龄的猪更容易感染该病,成年猪的患病概率比较低。猪在感染蛔虫病后,会在猪的肠道内寄生,吸取猪的营养,导致猪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具体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猪还会出现明显的异食癖,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皮毛粗乱、腹痛、贫血等症状,部分蛔虫会随生猪粪便排出体外。肠道寄生虫过多还容易诱发肠管堵塞,导致患病猪出现明显的腹痛症状。若是虫体钻入胆管,会出现腹痛症状,并伴随有黄疸,入侵猪的肺、肝等内脏还会诱发出血症状及各种炎症,最终极易出现死亡病例。
2.防治措施。防治蛔虫病还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饲喂工作,清洁好各种饲养器具,科学存放饲料,避免受蛔虫的污染。养殖产生的粪污要做好集中清理。定期给猪驱虫,避免蛔虫的滋生和传播。若是生猪已感染蛔虫病,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并及时使用驱虫药进行驱虫,可以选择的药物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甲苯达唑、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可以将甲苯咪唑掺入生猪饲料中,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可以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剂量为0.3毫克/千克。并且在用药后应观察猪只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还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概述。弓形虫病有3~7天的潜伏期,具有高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便秘与腹泻症状会在饲养过程中交替出现。还呈现明显的犬坐呼吸症状,后期可能由于呼吸困难而死亡。疾病传播能力强,可经胎盘、口、眼、鼻、呼吸道、消化道等多途径传播。猫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疾病流行具有重要影响。
2.防治措施。日常需要加强管理、科学饲喂,保证饲料营养丰富、干净卫生,避免各种应激可能对猪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与免疫力。另外,每年的5~9月是猪弓形虫病高发季节,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室内温湿度,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等药物,连续服用1周即可获得良好的疾病防控效果。同时养殖场内禁止饲养猫,以免为寄生虫病的传播创造条件。
后期首选磺胺药进行治疗,服用磺胺嘧啶,剂量为70毫克/千克,可以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剂量为20毫克/千克,每天1~2次,连用2~3天。另外,可以结合疾病严重程度选择用药。如对于症状相对较为严重的病猪可使用磺胺-6-甲氧嘧啶进行治疗,剂量为0.07毫克/千克,配合10%葡萄糖100~50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2~3天即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是症状较轻则无需注射葡萄糖,单一用药即可。在治疗时可以辅助使用大青叶,能促进患病猪痊愈。
一般通过以上治疗措施3~5天即可见到效果,逐渐康复。由于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若不能在养殖过程中尽早发现,并第一时间对患猪进行治疗,或是药物选择不科学,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规范用药能获得尽快治愈疾病的目的,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饲养人员密切关注猪群生长情况,尤其要在高发期加强疫病防控,避免其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打击。
1.概述。猪螨虫病会伴随剧烈的瘙痒,导致生猪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明显降低。由于猪在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瘙痒感,患猪会到处乱蹭,严重时还会导致皮肤蹭破出血,影响猪只生长。若是疾病持续较长时间,患有疥螨的猪还会出现贫血症状,结膜苍白,磨牙,身体日渐消瘦,被毛粗乱。该寄生虫病同样伴随一定的传染性,会通过直接接触的途径进行传染,可能通过被螨虫或虫卵污染的猪舍、垫草及各种饲养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染,冬春季节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若舍内阳光不足,过于潮湿,再加上低温,更易提高感染和传播概率。
2.防治措施。首先,防控应从卫生、光照、通风等多角度出发,科学防控寄生虫病。合理控制圈舍的养殖密度,并做好通风工作。天气比较寒冷的季节应控制好温湿度,避免天气潮湿或是低温造成的寄生虫病高发。对养殖产生的粪便、垫料等污染物应做好集中消毒,并在后期展开无害化处理。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定期展开消杀,如在猪螨虫病高发季节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使用2%敌百虫稀释液对养殖环境、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另外,需要在每年春季、秋季各展开一次驱虫工作,即能较好地预防该病。
在治疗疾病时需及时隔离并规范用药。药物治疗可选择伊维菌素注射液,剂量为0.2~0.3毫克/千克,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1%~2%敌百虫溶液喷洒或涂擦患处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仅限于症状不严重的少部分患病位置,以免造成生猪中毒情况。治疗时要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5~7天,即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这是由于大部分治螨药物能对螨虫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但难以杀死虫卵,螨虫卵化成幼虫的时间为3~5天,因此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用药,阻断螨虫的繁殖链,保证驱虫效果。同时在用药后需同步做好猪圈清洁工作,做好消毒工作。
1.概述。猪在感染肺线虫病后部分免疫力较强的生猪所表现出的症状不明显,但其生长发育依然会受到极大影响。若仔猪患病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具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后期还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防治措施。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防控,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和污水等,每次饲喂可先做好食槽、水槽清洁工作。圈舍及各种饲养器具需及时做好消毒。另外还应保证圈舍干燥通风,控制好养殖密度,避免生猪密切接触,保证其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患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饲养的措施,对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做好集中清理工作。病死猪尸体需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样在春秋季节要做好驱虫工作,并在驱虫后及时清理排出的粪便。治疗时可以选择5%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可以选择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0.3毫克/千克,连续注射2天,每天1次,即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饲喂干净且易消化的饲料,并且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等物质,促进免疫力的提升及疾病的尽快恢复。
1.概述。猪感染旋毛虫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旋毛虫感染的数量与部位存在密切联系,感染数量越多,表现出的症状越严重。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发热、腹泻等症状,排出的粪便夹杂着血液。还存在全身瘙痒、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制约其生长发育。
2.防治措施。旋毛虫病高发与饲养环境、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同时疾病高发与鼠害等因素有关,养殖过程中需做好灭鼠工作。在治疗时可供选择的药物比较多,具体可以使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苯达唑、氟苯达唑等药物,每日每千克体重用量为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后可再次用药,能驱杀成虫和肌肉中的幼虫。必要时对症状比较严重的猪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适度使用镇痛剂。同时人们在购买猪肉及猪肉制品时需要多加注意,以免误食后出现中毒情况。
综上所述,猪寄生虫病作为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疫病类型,还需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环境控制,对各种常见寄生虫病做好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影响,推动养殖工作获得良好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