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2023-11-23 08:18杨恒月张小蒙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助力卫生居民

杨恒月,张小蒙,张 琦,王 咏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保证乡村居民健康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作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是其重要使命,服务地方发展是其办学价值的根本体现,服务乡村振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肩负社会责任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助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要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和改革蓝图,强调要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21 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不再局限于涉农类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挖掘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也陆续以区域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为乡村振兴做好深度服务与全面支撑。

2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支撑力度不大,基层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较低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作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助力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重大使命。但现阶段毕业生在社会、政策、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数较少,难以保障乡村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持续输入,也折射出当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对学生择业就业的引导教育不充分,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方面相对乏力。此外,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基层卫生人才作为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岗位胜任力较低,不能满足乡村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不能很好地保障健康乡村建设的高效推进。刘红等在江苏省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中发现,64.1%的全科医生未开展过心理卫生服务,62.8%的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次数少于5 次,仅31.6%的全科医生熟悉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相关预案,23.0%的熟悉精神障碍患者管理[1]。李思民对温州市瓯海区公共卫生队伍胜任力问题研究中发现,基层卫生人员存在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较单一、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2]。因此,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人民群众基本卫生健康需求网底。

2.2 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助力深度明显不够

随着“健康中国2030”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经济收入不高、健康素养较低、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为赋能基层医疗、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主要为健康讲座、卫生调研、社区义诊、图书捐赠等。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多侧重于卫生事业发展,且注重短期效益,缺乏创新性、持续性,无法真正契合乡村建设需求,且明显制约了学生参与的规模与深度。

2.3 多聚焦卫生健康,少关注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受城市文化与西方文化影响,原有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思想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于留守在乡村的居民学历层次较低,对城乡文化与中西方文化辨识能力较弱,极易受到一些不正确、不积极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使得乡村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铺张攀比、拜金享乐之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陆续建设了棋牌室、健身广场、阅览室等活动中心,不断丰富居民的文化活动,但存在配套设施不全、对外开放频次低、活动项目较少等问题。卫生类高职院校也联合地方政府组织开展了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但明显侧重党建、健康宣传等,对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注不足。

3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己任,立足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专业特点,结合苏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需求,从医教协同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技能服务、助力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分析探究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乡村振兴做好深度服务与全面支撑,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既定目标献计献策。

3.1 对接基层需求,助力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动力之源。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大战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化和专业化,而医疗人才恰恰是乡村缺口很大、需求旺盛的人才。我院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始终坚持“面向基层、立足苏北、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校地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1)立足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加强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我院牵头组建“学校—企业—医院”育人共同体,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以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及居民健康卫生需求为导向,校医企协同、多维联动,由育人共同体商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岗位任务及行业准入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着重开设与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医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学生参加基层实践活动的频次,全面提升学生的基层卫生服务岗位胜任力。(2)聚焦地方基层卫生人才需求,扎实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2021 年共录取127 名来自盐城农村的订单定向医学生,561名毕业生留在盐城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盐城基层卫生人员紧缺、学历整体偏低等问题。(3)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 年我院申获幼儿照护、老年康体指导、老年护理服务、运动营养咨询等14 个“1+X”证书制度试点,参与人数达1 094 人。(4)涵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遵循育人规律,以课程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规及学校“四色”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日常学习—见习体验—顶岗实践”整个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强化学生对基层卫生岗位所需素质的全面认知,提高对基层药学服务岗位的认可度,让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3.2 强化服务支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居民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院立足人力资源、实验实训设施、专业课程等资源优势,深化与地方综合三甲医院的合作,联合建立地方医学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针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开展职后医学继续教育。主动与盐城市医学会、江苏医博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医博云远程培训管理平台及“健康盐城”手机App,开展旨在提升基层卫技人员岗位能力的盐城市继续医学教育公需课培训,覆盖20 624 人次。与盐城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开展3 期失能等级评估员培训工作,培训178 人次。开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养老照护能力提升班、脊柱疾病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医学影像新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短期培训班,线上线下培训6 422 人次。依托医校党建联盟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与盐城市黄尖中心卫生院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远程会诊、专业培训、健康义诊等交流服务活动,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此外,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利用高职中医康复技术、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扩招计划,在做好地方社会人员学历教育的同时,育训结合,灵活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我院为区域医药人才继续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在学历、业务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能更好地筑牢乡村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播健康科学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乡村居民的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学校与地方政府深入合作,通过共建党日活动、搭建健康文化角等形式,推进融合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健康服务。以疫情防控为健康宣教切入点,联合开展常见慢性病、多发传染病等的预防保健与用药指导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精准做好重点人群、特殊人群健康风险的早期干预。积极响应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千门优课下乡”大型公益教育行动,成功上线23 门“省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助推健康乡村建设。以积极老龄观应对人口老龄化,基于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盐城市卫健委及区政府合作,先后在地方社区、村镇开办了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老年常见疾病用药指导等4 个老年特色主题教育培训班,共开班4 期28 场次,为广大老年居民开展健康科普。此外,通过派驻、巡诊、义诊或下乡活动,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送医送药等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基层,加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3 深化乡村帮扶协作,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基础薄弱,没有支柱性产业结构,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地方高职院校要积极将学科特色优势与乡村振兴优势相结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服务乡村,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我院依托医学专业办学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专利申报、横向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1)利用学校中医药人才、实验设备等优势,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与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三港村合作签订盐城市村会合作协议,将科技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共建白首乌科普宣传栏、打造白首乌科普体验馆等途径,为当地居民详细讲解有关白首乌的专业知识,传授白首乌种植技巧,提升了广大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帮助该村建立300 亩白首乌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2)主动联系合作的医药企业“因时因地因需”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企业进镇村”,逐步形成复合产业链,推动企业与农村双向发展,达到互补。同时,引导和支持更多乡村居民加入产业融合,把劳动就业嵌入全产业链,将家庭经济融入全价值链,使农民收入体现在全利益链[3]。(3)响应国家医养政策,聚焦“一老一小”,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育训结合、课证融通,积极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失智老年人照护、幼儿照护、母婴护理、老年康体指导等“1+X”证书培训与考核,通过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成养老、育幼等服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在拓宽乡村居民就业路径的同时有力推动地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4)依托市场营销专业优势,开展农产品销售技能培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师生多次组队下乡,开展各类电商技能培训活动,手把手传授视频拍摄、宣传文案设计、直播带货等技能,帮助村民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3.4 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丰富精神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乡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让文明新风尚不断滋养居民的幸福生活。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文化、人力、设施、资源优势,能为广大乡村居民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乡村文明建设。(1)通过图书捐赠、资源共享等方式,助力乡村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可将图书馆、体育馆对周边乡村居民无偿开放,也可以将图书馆中适合的书籍如养生保健类、卫生常识类、政治法律类、致富实用类等捐赠给地方基层文化机构,助力基层机构建设“农家书屋”等,丰富地方文化资源,为乡村居民带去致富信息、健康信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文化知识。(2)通过开展暑期文化“三下乡”等系列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组织学生社团文化下乡,通过科普宣传、文艺汇演、有奖竞赛等活动形式,将贴近乡村居民生活的文化知识送到家门口,充实其文化生活、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质、端正价值观念,进一步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3)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文化建筑、民间手艺、生活习俗等。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传统乡村文化正在一步步消失,大量建筑遭到破坏,传统民间手艺面临失传,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为此,我院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学习和发掘传统文化,通过调查、采访、收集各种民间文化遗产,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归类与整理,并积极参与传统民间手艺的学习。

猜你喜欢
助力卫生居民
助力成功七件事
石器时代的居民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卫生与健康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