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ALS”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究

2023-11-23 00:18方虹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
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校本

方虹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通过研修培训等形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的“孵化器”,它的设立不仅充分利用了名师的优质资源辐射作用,还促进了教学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校本教研和名师工作室在工作目的、成员主体、活动载体及制度规范等方面均有共同之处。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笔者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工作室确立、实践和总结的经历,搭建工作室运行的模式,形成校本教研的一种范式,力图解决学校校本教研中缺乏主题、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等问题。

名师工作室与校本教研之间的关系

名师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的可能性 名师工作室的确立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选苗子、压担子、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等措施,帮助成员进修深化内功,从而为校本教研提供人才条件;通过工作室的平台,成员能够开眼界、强业务、同发展,充分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各项活动,从而形成校本教研的平台条件;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要由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3~5 年内的青年教师等组成,其团队的学术工作和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享有较高的专业威望,使得校本教研可以“走出去”“请进来”,从而构筑校本教研的学术交流条件。

名师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的适恰性 基于调研的数据,笔者所在的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教师认可校本教研的开展,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70%以上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需要在形式和实效性上实现突破。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共同体,集中了学校或区域的名师资源,这些教师不仅有独特的教学特色、思维方式和教学经验,还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从事者。他们对于校情、学情以及教情都比普通教师思考更多,把握更准,具有一定的专业引领和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将教学研究和思考转化为科研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为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提供动力。

名师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立身之本,持续不断的学习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年轻教师需要名师的专业引领,骨干教师需要平台搭建、联动学习,学科名师需要加强辐射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主持名师工作室的经验,笔者将工作室的创建和运行与校本教研开展的目的和方式进行比对,三年内,从教学、科研等方面引领学校以及区域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科优质均衡发展。

总之,名师工作室是在一定范围内有专业权威和影响力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活动章程和评价体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协调全体成员进行问题有效聚焦、共同学习、经验共享、平等交流,并因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逐步帮助教研组甚至学校形成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名师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将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为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内在动力。

基于“GOALS”校本教研的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和运行

2018 年,根据《区名特教师管理办法(修订稿)》和《区“名特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修订稿)》,学校成立了区域的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状况,笔者确定了以“GOALS”为目标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为校本教研提供可参考的一种范式。“GOALS” 的中心含义为“目的和目标”,蕴含着工作室的创建和运行模式将以突破校本教研瓶颈为目的,为校本教研的发展提供模型和范式。

“G”(Guarantee):保障—名师工作室创建和运行的前提 名师工作室的创建需要学习型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工作室的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来自上级行政部门和本单位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需要保障工作室自身运行的制度建设。

首先,确立名师工作室的理论基础。一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从学习型组织的架构和内涵来看,学习型组织指构建学习的氛围,构建教师的思维能力,从而确保该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名师工作室就是有着“共同愿景”的学习共同体,在创建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共同愿景”,名师工作室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之间就有了结构性特征的吻合。二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构成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在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与活动中动态地进行学习、反思、改进和成长,因而,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间就有了过程性特征的吻合。

其次,政策支持。一是行政支持。学校行政在落实各项举措时,首先要求工作室规划好学科的教研时间,统筹工作室成员的课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研讨。其次,教育局和学校对于工作室所需的财和物进行双重保障,保证工作室有足够的经费开展活动。二是工作室成员吸纳的自主性。根据教育局招收名师工作室学员的要求,学校和同区范围内民办高中的不同层次的8 位英语教师经过选拔进入工作室。根据这8 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分为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新手教师共3 位,指刚入职3 年以内的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常规只停留在书面的理解,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对于新教材的接受度要高于工龄较长的老师;骨干教师共3位,他们已经拥有了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常规有比较好的落实,并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但还缺少自己的风格,科研成长比较欠缺;学科带头人共2 位,他们已经能够将多数教学常规转化成自觉、自主的教学行为,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自身的发展要上台阶也存在一些缺陷。

最后,工作室运行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有效的研修制度。坚持每月1 次主题式研讨交流活动,每名成员根据主题准备好交流材料,每学期撰写1 篇能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并有理论含量的文章;坚持阅读教育教学书籍,进行好书分享;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开展研修工作,保证工作室成员“能做会做并做好”。二是建立常规管理制度。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坚持互相听课,写好听课笔记,在工作室活动时做好交流反馈;根据个人成长规划,积极开设课题研究课和展示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定时开展师徒之间、学员之间的同课异构以及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通过信息报道,增强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力。三是建立工作室成员的有效分工机制。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承担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协调联系、信息报道、监督检查、负责年终考核等,通过清晰的分工让工作室的运行变得流畅。

“O”(Objective):目标—立足核心素养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清晰的目标进行。为此,工作室团队共同制定了“工作室理念”“工作室宗旨”“工作室目标”,以保证活动精准有效,以起到辐射和影响的作用。一是确定工作室理念:“三合三心”,即工作室要合力、合智、合心,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每位成员要具备热心、爱心、信心,在教研过程中积极主动,尽智竭力。二是明确工作室宗旨:“引领、带动、辐射”。工作室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围绕“组建团队、确定主题、开展研修、开发资源、搭建平台、培养名师”的建设思路,以“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为指导,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丰富的研修形式为载体,以建立工作室学习共同体、发挥科研成果引领作用、培养骨干教师为宗旨,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三是设立工作室目标:立足核心素养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明确教师发展目标:根据个人情况评估目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各学校的发展要求,结合工作室总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目标。

“A”(Approach):途径—线上线下融合研修 在工作室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研修的方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能力的提升,也为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和研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研修空间。工作室建立微信群、钉钉群,为3 年内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和研究课提供便利的网上教研平台,保证工作室成员“随时随地”教研。二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学员借助微信、QQ、钉钉、一师一优课平台等互联网资源平台,学习《微课设计与制作》,在2020 年“停课不停学”期间,工作室成员利用钉钉、希沃等软件制作微课,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三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工作室开展研究的整体单元教学向全市高一教师以及新疆阿克苏地区师生们进行了同步直播。两地教师同步教研、互动,分享有趣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四是立足核心素养,线上线下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通过课题引领,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为载体,将理论、实践、交流、研讨一体化,促进学科教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L”(Linkage):联动—区域内外联动,真诚教研,共同进步 教师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个人活动,而应该是教师群体的共同学习。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就是通过合作、互动学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真实的情况是,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智慧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每一位教师的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也是教师今后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区域性合作,既能活跃区域内教师专业学习的动机,又使教师从个体劳动走向集体行动,共同构建一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合作性学习的伙伴关系。不同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之间可以开展课堂教学分享活动,还可以促进“校校联盟”的建立。在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主动承担同课异构任务,采用“双备课+说课+磨课+试讲课+上课”的“5 课”模式,以研究课为载体,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S”(Show):展示—工作室成果展示,形成研修闭环 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团队成员在课题的引领下,通过“5 课”的研究模式,提炼了语篇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式,撰写了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教学论文,开设了汇报课、观摩课、研究课,参与了市、区其他工作室以及学科团队的交流教研,并在省、市命题以及大教研活动中作主题式发言和撰写评析文章;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网络课程、同伴互助、自主研修为学习模式的各种活动,丰富且有效。工作室会对这些成果进行编辑和整理,形成研修闭环。

实践证明,基于“GOALS”的工作室构建和运行模式符合校本教研的本质,即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但不同学科在采用基于“GOALS”的校本教研模式时,必须遵循本学科的特点和特色,从顶层设计开始,步步为营,取得校本教研的效果。第一,要建立以学科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师为组员的校本教研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了解学习共同体的职责、分工,以此确立校本教研活动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在学校行政和教学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能力,带领全体组员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第二,确定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内容和目标。学科教研组长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征,分析本组教师的年龄,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专业发展需求的特点,结合学校校本教研方向,确定本学科本学年的校本教研主题,通过“组长顶层设计—备课组分解任务—全体教师参与”的模式,以学校各类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校本教研的落实,打造“主题式”教研范本。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坚持线上线下共同研修的模式。线下教研是学科教研组的主要研修途径,在组长的带领下,可采用集体备课或者“5 课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撰写和修改。同时,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学科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库,为共同教研搭建平台,方便线上教研,以弥补因时间和地点差异而无法统一进行教研的缺憾。第四,积极利用本学科组教师的资源,创造条件积极和外校教研组进行互动和交流,取长补短,用分享促进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主动思考,积极发展。同时,组长要带领组员积极将教学问题发展为教学研究课题,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五,学科教研组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可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展示周的活动,为本组教师搭建平台,进行校本教研主题成果的展示。同时,制作本学科组教研成果汇总手册作为年度校本教研成果,使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

总之,学校各学科校本教研若能通过条件保障、目标精准、方法到位、形式多样、搭建平台展示的模式进行推进,那么“主题缺乏、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的校本教研一定会得以改善和提高。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