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刘建伟,杨敏
(福建江夏学院 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双循环”经济新格局下的必然要求[1].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实力增强的内生动力,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上低端化的“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2020—2035年我国产业结构进入调整升级的加速推进期[2].在新发展阶段,急需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工具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3],探索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路径.
国内许多学者[4-7]从产业政策的视角寻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方向.但关于产业链现代化中的现实障碍及其突破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推进,特别是从财税政策视角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研究还不够成熟.目前,研究对象多放在特定产业或企业上[8-10],对产业链整体影响的研究不多[11-12],对财税政策在产业链现代化中的扶持功能、推进路径的研究较少[3,13].近年来,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链发展的财税政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福建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体,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价值链被低端锁定[7],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促进福建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分析框架,希望弥补财税政策在顶层设计方面的缺陷,降低政策执行中的风险,缩小政策效果与产业链现代化目标间的偏差,同时为现阶段建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提供设计思路,也为新发展阶段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实践提供参考.
产业链是在上下游产业相关环节上形成的由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四个维度有机综合对接的“链条”[13].其中,价值链是核心,也是其他三个维度的最终实现形式;企业链是载体,完善的企业链是价值链拓宽的原动力,并通过空间分布实现供需链的对接,使产业链更具抗风险性;价值链与企业链都需要有庞大的供需链作为支撑,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链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品迭代升级,这也是价值链完善优化的过程.
产业链对接机制可概括如下(图1):宏观层次上,价值链和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对接;中观层次上,企业链和供需链对接、企业链和空间链对接;微观层次上,各维度内部对接.微观层次的对接是产业链对接机制的基础.具体来讲,企业链对接同一条或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14],供需链对接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空间链对接产业链的地域分布.供需链是价值链和企业链的支撑,产业链现代化在微观层面上的核心内容即实现供需链的相互衔接.供需链对接本质上是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需求链的变化引发技术链的变化,两者相互对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供需链变化和价值链增值.
图1 产业链对接机制的三个层次
财税政策可在产业链对接机制的三个层次上发挥其调控功能,作用机理如下.
首先,财税政策是影响产业链供需链的重要因素.财税政策能在微观层面降低产业链上的企业税负,提高利润率,吸引资源要素流入,提高供给水平;从需求链看,财税政策降低相关税负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可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取得优势,争取新的消费品市场,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这是财税政策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3].
其二,科学的财税政策能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平滑产业链风险与收益,从而促进产业链主体企业增加基础和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三新”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政产学研企的协作攻关,形成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和创新链的协调统一.特别是,为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弥补相关产业的风险及正外部性成本.
第三,财税政策能影响地方政府行为,为弥补关键领域短板提供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为科技要素和产品提供优惠,影响企业对创新的利润预期,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13],推动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通过提供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的财政补贴,激励技术人才增加劳动供给,吸引人力资本要素流入相关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产业链供需链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包括它们在内的11个先导产业发展成绩喜人,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15].“十四五”伊始,福建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完整性和延伸性,做强上游产业,推动下游产业高端化发展,产业链条呈多点开花、逐渐完善壮大之势.2022年福建经济“逆势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7%,与江西省并列全国第一[16].主导产业持续做强,电子信息“增芯强屏”步伐加快,先进装备制造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石油化工“两基地一专区”集聚发展,全省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1个[1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5家[18].
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降低对外技术的依赖度,提升产业链创新力[14].将福建省与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沿海六省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表格1~9数据皆来自国家统计局)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从2017-2021年R&D(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数(表1)和新产品项目开发数(表2)看,福建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远低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在专利申请数(表3)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表4)两项指标上,差距更为明显.福建省与先进省市在产业链创新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须提高.
表1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R&D活动人员数
表2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新产品项目开发数
表3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专利申请数
表4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技术市场成交额
首先,以2017-2021年制造业平均工资为例(表5),福建虽呈逐年稳步上涨趋势,但各年指标横向对比仍明显低于天津、上海、广东、江苏.主要原因可能是福建劳动力构成中低收入劳动力占比大,而相对高收入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小,使劳动力工资水平总体偏低.
表5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制造业平均工资
其次,从通用基础设施指标看,2022年福建高速公路累计达6 156 km,路网密度走在全国前列[19];铁路运营里程达4 381 km,其中高、快速铁路1 906 km,位居全国第十[20];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亿t,全省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98个,港口辐射力不断提升,“丝路海运”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航运物流服务新平台[21].高速公路密度(表6)、铁路密度(表7)、港口货物吞吐量(表8)和总发电量(表9)这四个指标显示,福建已位于全国前列,为降低交易和运输成本提供了条件.在近年劳动力要素供给趋紧的形势下,福建省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仍能保证较充分供给,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
表6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高速公路密度
表7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铁路密度
表8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港口货物吞吐量
表9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总发电量
Tab.9 Total power generation in seven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from 2017 to 2021 (亿kWh)
表9 2017-2021年沿海7省市总发电量
地区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福建2 950.80 2 651.05 2 577.96 2 494.16 2 200.67 天津799.73 771.61 732.98 711.47 611.00 上海1 003.06 861.74 822.13 839.70 859.25 山东6 210.32 5 806.43 5 897.22 5 825.61 5 162.74 广东6 306.23 5 225.91 5 051.02 4 694.76 4 503.36 江苏5 968.89 5 217.54 5 166.43 5 085.08 4 914.74 浙江4 222.50 3 531.31 3 537.65 3 438.44 3 312.33
财税政策是支持产业链现代化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分析福建省促进产业链发展的财税政策制定是否合理,政策体系完善与否,有必要构建政策文本分析框架.如前所述,产业链在微观层次上对接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供需链的相互衔接,故将文本分析重点放在产业链供需链对接的具体内容上,这也是本文分类整理政策文本的主要方向.以下从“发布时间”“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产业链对接的具体内容”四个维度入手,搭建财税政策分析框架.
本文政策文本来源于《福建省省级财政惠企政策指南》及各相关部门网站.自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福建省各级政府部门及政策主体颁布制定的、支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文本共60份.为保证所选取政策文本的权威性,只选取全省范围内适用的政策文本,各市县单独发布的政策文件暂不计入.同时,对于属于延长以往政策执行期限的,视为一项政策.因部分政策文本中的条款作用客体存在差异,将每一项条款再细分为独立的基本单元,最终得到188条分析单元.针对产业链对接的具体内容分类解析、抽取和编码,在此基础上展开定量分析.为便于研究,将政策文本按时间顺序编号,再按照“政策编号-分析单位-产业链对接的具体内容”进行编码定义,编制文本内容分析编码表.示例如表10.
表10 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单元编码示例
3.3.1 发布时间维度分析 将2011-2022年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用以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60项进行整理(图2),可以发现:2012年的相关政策发布数出现了一个高峰;2014-2019年的6年间,发布的数量不多;而2020年至2022年,发布数量明显增加,占其间发布政策总量的一半多.
图2 2011-2022年推进福建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文本数量变化情况
从政策注意力分配角度看,2012年发布的政策主要关注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资助、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资助,支持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内容,说明福建十分重视利用财税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现代化.2020年发布的政策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台了较多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平稳发展的措施[22].二是鼓励企业聚焦实业,加快转型升级,聚力关键技术研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有关产业及其领军团队给予政策支持[22].相关政策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当然也体现出针对性和创新性[22-23].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步调上与国家大方向保持一致,在推动本区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有自己的新举措.
3.3.2 政策主体维度分析 主体维度上,按60份政策文件的发布部门进行整理(图3),既有单独发文,也有多部门联合发文的.单独发文的,属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政策数量最多,凸显对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视程度;而参与政策制定的部门之多,也说明产业链现代化得到了多方关注.联合发文情况下,尤以福建省财政厅、科技厅参与联合发布的数量居多,究其原因,应是相关财税政策与这两部门职责紧密相关.科技厅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研究拟定全省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财政厅主要负责拟定和执行全省财政、税收发展战略,并提出财税政策实施建议.联合发文的情况较多也说明,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不能仅凭一个部门之力,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时体现了产业链发展的多点齐发,以及政策注意力上对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图3 2011-2022年推进福建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发文部门分布情况
3.3.3 政策客体维度 188条财税政策按客体划分,结果如图4.政策可分三类:一是普惠性政策,数量最多,客体不专属于某一产业或某一类型的企业.主要是各类引导支撑计划专项资金、基础条件建设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减免、推广与消费端补贴、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奖励等.绝大部分着力于技术链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小部分结合了技术链、供需链两个角度.二是财税政策发生作用的行业,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福建省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等.三是财税政策发生作用的企业,主要有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
图4 2011-2022年推进福建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客体分布情况
3.3.4 “产业链对接的具体内容”维度 188条分析单元均可与产业链对接的具体内容相关联,将文本内容与技术链和需求链的关联性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有179条政策文本与技术链相关,9条与需求链相关;有39条同时涉及了技术链、需求链两方面的对接.
技术链相关政策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动机,如基础条件建设补助,包括创新平台、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科技城等的建设;覆盖面广,内容极为丰富.需求链相关政策重点集中在市场导向下应用的研发、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上.主要举措有:提供引导性或后补助项目资助,激励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搭建产业链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强“工业设计生态云”平台建设和设计资源共享,满足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等需求;加强产业链配套,支持各级部门、行业协会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产品推介、上下游协作配套、项目供需对接“手拉手”活动,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
3.4.1 政策文本的供给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制度引导作用 2011-2022年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相关财税政策有10项,占政策总数的16.67%,这类政策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体现了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宏观政策导向,可以增强政策落实的影响力和执行力,较好地起到制度引导的作用.对188项文本进行高频词检索(图5),可了解相关政策的导向特征:政策关注点集中于产业链技术链方面,如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主要作用于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其次是相关产业,中小企业是受支持最多的企业类型;多采用财政补助、资助或项目奖励,税收政策工具用得较少.
图5 188项政策文本内容的高频词
3.4.2 政策普遍作用于技术链,对需求链的推动亟须加强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福建积极运用财税政策提高产业链的技术链水平.普遍强调技术链问题的同时,需求链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在产业链对接机制的微观层面,首先是需求链的变化引起技术链的变化,然后才是需求链与技术链的对接,但现行政策中基于需求链完备的内容相对匮乏,因此对消费市场和产业化环节的推动作用亟须加强.
3.4.3 政策客体类型繁多,受益对象界定不统一 政策客体种类繁多,且在范畴上存在交叉重合的地方.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必然存在交叉部分;福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如稀土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动船舶产业也可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相当一部分存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因受益对象界定不一,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路径.
3.4.4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的针对性财税政策不多 在188个单元中搜索“产业链”一词,只有3条结果:闽工信法规[2021]26号提出“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22];闽工信规〔2022〕7号提出“加强产业链配套”,“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22];闽发改工业[2022]211号提出“搭建产业链创新联盟”[24].这3项政策的发布时间为2021年和2022年,说明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政府更加注重财税政策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这一作用力度仍显不足、针对性不强,当下应继续积极探索适合福建省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路径.
基于以上结论,结合福建省优势产业特点,可从三方面探寻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财税政策路径.
4.1.1 引导优化产业链布局,提高产业链安全性 一是充分利用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从供需链视角重点扶持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优势产业,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对高污染、低技术化的落后产业实施负向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二是激发产业链需求端潜力,促进居民消费.可以通过增值税留抵退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措施,或者财政补贴,激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释放消费能力.三是依靠税收大数据贯通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链配套,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22].四是强化资金支持,设立产业链安全专项资金补贴,构建财政支持产业链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供需匹配度,实现产销循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
4.1.2 引导关键环节自主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四大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梳理福建省先导和优势产业,特别是“四大经济”相关产业链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关键环节,扶持技术需求强烈但又供给不足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综合使用政府采购、投资补助、政府基金等财税政策工具,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创新.提高研发强度,引导企业在核心技术环节上的自主创新.加大对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财税政策支持下的现代产业创新网络,促进各类产业价值链对接[25].进一步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部分的税负,让科技领军人才在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辅以政府性住房补贴、研究经费补贴、子女入学照顾、医疗待遇等特殊政策,激发其积极性与科技创新活力.
4.1.3 引导产业链绿色转型 绿色产业是福建优势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年均增长15.8%[26].政府在继续增加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可通过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给予各类专项投入补助等,重点支持无污染能源、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链绿色转型,为建设绿水青山的清新福建提供强有力的财税政策保障.
4.2.1 加大对产业链上各核心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以财政政策、政府基金为引导,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鼓励以并购、融资、参股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和产业规模,加大核心企业链整合力度.继续优化财税服务,完善信贷支持,建立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做好对纳税人的精细服务.规范纳税执法,保证税收优惠政策的真正落实,优化产业链流程,提高产业链供需链的运行效率,以利于财税政策对现代产业的长期支持效用的发挥.
4.2.2 优化营商环境,组合减税降费 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帮助企业纾困发展.具体来说,对大中企业采用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采用普惠性减税政策[12],允许企业递延纳税、减免社会保险缴费等,增强企业活力.加大对推进招商引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尽快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延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政策,以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带动产业链提升和产业体系升级.
4.2.3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发展价值链 第三产业是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财税政策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向福建新型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绿色金融等先导产业;结合福建省产业特色,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引导作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智能化融入传统产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步伐,重塑产业链,促进现代产业价值链迭代升级.
4.3.1 打造优势先导产业集群,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福建现有21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应继续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如海洋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先进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服装鞋革等.以海洋产业为例,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1亿元开展海洋科技攻关[27],搭建海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政策可立足于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链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加快突破技术瓶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带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4.3.2 推动地域性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如泉州的鞋服箱包、闽台合作农产品、闽东食用菌等地域性传统优势产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优势已不在.财税政策推动此类传统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带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深挖税收大数据潜力,为优化产业链布局及地区创新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设立专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产业园区,让优惠政策覆盖产业价值链全过程.最后,应结合区域间创新发展差异,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
4.3.3 促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福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面对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财税政策应助力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再投资等措施来吸引外资[12]18.科技企业跨国合作,支持引进新型智能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要素链条合理流动;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布局专门性服务网络通道;鼓励产业链下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前沿市场,推动物流数字化改造,拓展营销渠道,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