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东 董慧鑫
[摘 要]红色资源作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时代性、实践性特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概论”课教学中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方向保证,能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可靠途径,能够为丰富课程内容提供宝贵素材。目前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有待深化,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教学方法有待拓展。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的着力点应该是:深化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内涵阐释,强化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理论支撑,丰富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红色资源;“概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6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概论”课教学是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讲好“概论”课对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至关重要。对于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的青春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系列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红色资源承载了鲜活的革命历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是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素材。本文立足于红色资源基本特征,分析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能体现的教育价值,探究在“概论”课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红色资源。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多措并举,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将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讲堂,促进“概论”课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一、红色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源宝库。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革命旧址、革命纪念物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社会理想和政治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史,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诠释。运用红色资源阐述、宣扬党的革命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人民直接与党的百年历史对话,与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对话。增强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认同感,能取得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红色资源在价值层面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红色资源,可以使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可以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教育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资政育人是红色资源体现出的主要功能。红色资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由最初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到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世界第一大党的发展历史,书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也蕴含着中华民族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范。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史,领悟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红色精神,有助于人民直观地感受红色资源承载的厚重历史和蕴含的精神文化。红色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涵养培育人民的精神沃土,可以让人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精神,自觉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推动人类自身及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三)时代性
红色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客观物质实体及其承载的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有形无形的红色资源,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勇挑重担,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为激励中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凝聚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是引领时代思潮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造的红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先进文化,具有坚定党和人民群众革命信仰、團结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逐渐成为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方向保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四)实践性
红色资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为高校“概论”课提供新的教学场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让思政课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红色资源遍布祖国大地各个角落,人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接触。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受教育者欣赏到祖国的山川美景,更能让革命历史洗涤其心灵。将真实的历史以一种客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能够使其获得共鸣,引起受教育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浓厚兴趣。在依托红色资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点评、现场互动的方式,让受教育者近距离地感知厚重的历史,身临其境地体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让受教育者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理想信念,将课堂上学习的文化知识和具体生动的客观实体有机结合。
二、红色资源对“概论”课教学的价值旨归
(一)红色资源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方向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2]高校“概论”课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课堂和阵地,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将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有效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一方面,红色资源作为百年党史的承载物,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概论”课教学,有利于学生自觉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红色资源也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有利于帮助学生以精神坐标为定位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高校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3]揭示了办学育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将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既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红色资源和“概论”课在教育目的上有高度契合性。
(二)红色资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可靠途径
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体现了思政课改革方向和红色资源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一定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与号召力。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概论”课,是教育者在课堂上向受教育者灌输学习内容,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也存在忽视受教育者积极主动性的问题,这就可能导致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内容很难被内化的问题。红色资源具备成为新颖、开放的大学课堂内容的深厚潜质,立足当地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讲述党史人物和红色故事,用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充实“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现“寓教于游”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多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受到红色精神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其主动接受教学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活动与理论知识的对照。在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感受,在游览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加深红色印记,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4]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概论”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亟待创新,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以红色资源为可靠途径,作为开展“概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实现高校“概论”课改革、进步和创新,发挥思政课堂和红色资源二者的最大教育合力,推动“概论”课不断创新既有的教学模式。
(三)红色资源为丰富课程内容提供宝贵素材
“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进而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感。红色资源作为百年党史的生动展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既丰富了“概论”课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生动立体的学习体验。红色资源讲述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最高理想不畏牺牲一切的崇高斗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高尚品德。由此,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高度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概论”课应该充分注意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深入推动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三、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概论”课的路径分析
(一)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内容空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不要把内在精神弄没了。”[5]要想使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就需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红色资源所倡导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文化。在将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对红色资源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的问题,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过程中出现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没有达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交流,缺乏反思与共鸣,大大削弱了红色资源教育价值。这就导致在组织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了解只是局限于表现形式,不能深入内心地接受教育。如教育者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活动或是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时,应该对其内在的教育意义、具体内容做更详尽更深刻的解释,使其内在精神得到更好的升华。
2.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理论研究深度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数次走访红色圣地,表达出对革命历史和红色资源的珍视,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崇敬。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了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的积极意义,并且对如何发挥这种积极意义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学界目前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方面的研究时间比较短暂,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专门从事研究红色资源的专家学者相对较少。在引导红色资源的发展、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方法方面,较少从理论层面对具体的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的路径方法缺少理论支撑,很有可能使得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出现无原则、非科学化的问题,进而对实践的发展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3.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逐步开始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活动。但是在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利用方式上呈现出程序化、简单化的特点,展示手法多为文字加图片或者图片加视频的单一呈现,如此过多地利用这些静止的红色文化资源,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提升“概论”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简单粗糙的呈现方式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很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精神文化未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消极结果,难以同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現实生活紧密联系。
(二)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的着力点
1.深化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内涵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红色革命老区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和运用红色资源的方向性问题,为我国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向引领。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活动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论述,努力创新红色资源开发、运用和保护的新局面。“概论”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认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然于心,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心中有数。这就要求赋予红色资源以时代价值,对红色资源的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加强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的保护、挖掘和整理,用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呈现历史发展过程,讲好历史故事,把党的历史上发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范生动地展现出来,以保持红色资源的底色,营造红色精神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概论”课与红色资源的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大学生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将外在情境、内在情境认知和情景体验自觉地结合起来,达到认知提高和思想情感的升华。
2.强化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概论”课的理论支撑
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概论”课堂需要以理论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便为红色资源发挥育人价值更新完善理论指导。“概论”课教学的开展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对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决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才能进一步强化其在“概论”课运用过程中的理论支撑。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红色资源同属于“概论”课的教育资源,体现了百年党史所蕴含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二者具有历史同源性和时代耦合性,共同的理论特性是红色资源能够有效融入“概论”课的保证。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内容为例,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其融入高校“概论”课。明确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明晰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使命,以此为依据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为红色资源融入“概论”课提供有益借鉴和理论支撑。
3.更新红色资源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方法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在“概论”课中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为“概论”课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概论”课的教育内容。可以尝试推动高校与当地红色文化陈列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等开展合作,共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定期举办师生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丰富相关文化成果,将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概论”课教学中,提升其在高校“概论”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以“概论”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内容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比如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领悟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追求、社會激励作用,以及肩负的开拓创新历史使命等方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有效运用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重要节日、重要历史纪念日、入团入党等特殊的时间节点,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环境,引导大学生开展相关的组织活动,激励大学生不忘历史、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前进力量。还可以举行“重走长征路”“唱国歌升国旗”等具体的仪式和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体验党的精神和革命历史,强化集体观念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推动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概论”课,保证红色资源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总之,红色资源是百年中共党史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展现,也是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珍贵文化宝藏。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概论”课教学中,为发挥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开拓实践渠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无疑能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在大学生心灵深处燃起信仰之火,镌刻理想之光。教育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爱国情感、践行爱国行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4-26(01).
[3]习近平.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02).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1).
[5]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2-16(01).
(责任编辑:王义祥)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开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在‘概论课上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NKSZJYKT2020-Y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辅导员研究):“网络短视频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22JDSZ3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海东(1984—),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董慧鑫(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