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2023-11-22 22:50:20杨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

[摘 要]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学生“双创”意识培养融入教学体系,贯穿到专业学科教学,打造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建立完备的“双创”工作机制 ,建设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和高水平“双创”实践基地,营造浓厚的“双创”校园氛围,才能使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双创”;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49-04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有极高的期望,近两年来多次在会议上或各地考察时明确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就业、大胆创业。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提高其思想认知、双创能力、实践水平的基础,是以“双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

我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1158万人,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这对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需要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对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意义重大。

(一)优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并缓解就业压力

大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往往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般都采用举办就业专题讲座、进行就业意愿调查、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召开就业动员部署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这些举措虽对促进就业能起到直接作用,但都未从“双创”教育背景下思考就业问题,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才能通过知识技能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创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就業形势,创业一旦成功就能给其他失业的人带来工作机会,也缓解了就业矛盾。

(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并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意识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具备了“双创”意识,才会对创新创业更有兴趣,从而更自觉地去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调动创新创业欲望,自主去创业,拓展就业机会。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毕业生所处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很多大学生未能正确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感受到就业难问题的存在,这也与其创新创业意识缺乏有很大关系。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专业知识学习上,一半左右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并未对创新创业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并未考虑过。从哲学层面看,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大学生具备了“双创”意识,才会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创业过程中。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里,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中就业方面的压力最为突出。如果大学生仅限于从书本汲取知识、仅限于在校园中练就技能,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产生活岗位要求脱节,必然不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只有加大对学生“双创”意识培养力度,才能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大学生社会竞争优势。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必备能力,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大学生日后就业、工作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直接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截止到2023年4月,中国知网有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关期刊文献358篇,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并得出了研究结论。例如,黄培蕾等7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对全国近900所高校的文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回的近8万份问卷进行分析,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文科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再如,黄亚冰等研究表明,相关社团活动经历、父母创业经历、创业教育中的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创业扶持政策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4]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了调研,进一步发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和共性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调查基本情况

面向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19级、2020级和2021级共计8662名大学生,连续三年以问卷形式分别进行了调研,收回各年级有效调查问卷分别是2550份、3243份和2141份,平均有效率为91.6%。问卷设计主要包括调查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个人意愿、课程学习、双创竞赛、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六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设计了20个问卷题目。采用五维度量表进行测量,例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这一问卷题目,设置“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五个选项。“个人意愿”中的“你首选的毕业去向”问卷题目设置了“顶岗实习(就业)”“升学”“自主创业”“应征入伍”和“其他”选项。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较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选项“非常满意”占比为54.2%,“满意”占比为28.31%,数据总体说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较好,学生比较认可。对“个人意愿”中的“你首选的毕业去向”问卷题目,选取“顶岗实习(就业)”选项的三届学生平均占比为61.0%,选取“升学”选项的三届学生平均占比为25.0%,选取“自主创业”选项的三届学生平均占比为6.85%,选取“应征入伍”选项的三届学生平均占比为6.86%。“个人意愿”中的“你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意愿”选项,选取“有”的近三届学生平均占比为53.48%,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基本稳定在半数多的较好水平,毕业去向首选自主创业占比基本维持在百分之七的水平,学生升学意愿逐年提高,直接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

(二)创新创业意识调查主要结论

利用调查获得的数据分别对“课程学习、双创竞赛、实践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以及“教师队伍”能显著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这四个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课程学习”问卷题目选取“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占比为78.13%,“双创竞赛”问卷题目选取“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占比为60.64%,“实践项目”问卷题目选取“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占比为82.41%,“教师队伍”问卷题目选取“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占比为80.12%。以上几个问卷题目选取“非常不同意”的学生占比不足2%。调研结果说明: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训练以及师资队伍,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均呈正向影响,验证结果与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高度一致。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策略

(一)建设高水平“双创”师资队伍

培养学生“双创”意识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双创”教育效果。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并未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创”师资队伍,现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双创”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能力有限。[5]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严把“双创”教师招聘关,广开招聘渠道,确保招聘素质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创”教师。既要保证“双创”专任师资队伍质量,又要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创”成功典型带头人作为“双创”兼职教师,打造专兼结合高水平双师型“双创”师资队伍。

第二,组织“双创”师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双创”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经济和管理等各个学科领域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要求高,因此,要制订“双创”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定期组织“双创”教师参加“双创”专题培训,既系统学习理论,更要突出实践。

第三,组织“双创”教师企业实践,学习企业经营理念、运营方式、岗位要求,提升“双创”指导能力。高校可与各大企业和毕业生创业典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或顶岗锻炼,更新“双创”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双创”教学质量。

第四,指导学生“双创”实践活动,在“双创”实践活动指导中提升自身能力。高校制定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指导或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使教师积累“双创”实践经验、总结教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高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第五,支持教师自主创业实践。高校“双创”教师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没有系统了解创业过程及面临的问题。所以,高校要为教师自主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教师进行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创业实践积累“双创”经验,更高效地实施“双创”教育。[7]

(二)健全完善“双创”工作机制

高校虽都建有“双创”工作领导机构,但还未建立完备的工作机制,制度不健全,“双创”意识培养融入教学不够。问卷对“教师是否在课堂上会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和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1.2%的学生认为没有或很少,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偶尔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离不开组织保障、制度健全、通力协作、评价激励等举措,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

第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和领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工作,下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接受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建立“双创”制度。建立有关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平台管理、创业基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创新创业规章制度,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整合“双创”资源。在学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部整合各方资源,如协调学校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创业基金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第四,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双创”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部、二级学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目标责任制,突出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勵相关部门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双创”意识培养工作取得成效。

(三)构建完善“双创”课程体系

调查数据显示,53.48%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愿,这说明有很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不科学、知识不完善,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6]“双创”思想并未融入教学方案中,虽设置了“专创融合”课程,但“双创”内容未能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双创”意识的基本载体,既要合理设置“双创”通识课程,还要设置“双创”专创融合课程,构建由“双创”通识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详见表1)。

通识教育课程将关注点放到了对大学生“双创”理论基础知识、“双创”能力的培养上,而专业教育课程更注重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类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需结合院校实际分层次设置和优化。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革新已有课程,优化课程设计,融入新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课程模块。二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多,并非与其他科学教育完全分离。所以,要将“双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三是结合专业完善“双创”课程设置,将“双创”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创业基础理论、基础能力方面的课程。同时,还结合大学生创业行业特征、创业方向,设置实践课程,确保有的放矢。

(四)建立利于实战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当前,很多高校“双创”教育实践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多数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训练,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双创”基础理论知识,拿出更多时间进行大赛训练,而实践基地数量不足,更没有开设实战型“双创”实践项目,不能给学生提供项目化学习平台。学校要建立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创业多位一体的实战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提升大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资源保障。基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顶层设计。学校要立足办学实际创新基地管理体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顶层设计,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效运行。

第二,建立基地共建共享的管理体制。以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技园、示范园等优势资源平台载体为依托,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汇聚、整合和优化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第三,提高创新创业基地使用效率。基地的所有资源全面而有序地对学生开放,支持各教学单位以专业平台、众创平台、孵化平台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双创”比赛活动,学校携手合作企业全程提供创新创业指导、项目路演、项目资源对接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创业实战全方位支持。

(五)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典型带动引领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调动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创业需要一定时间的项目培育周期,受在校学习时间限制,往往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很少,绝大多数毕业生与高校沟通与联系不多,高校对创业成功案例搜集也不多,在校生不能亲眼看见“双创”成功典型案例,典型带动式学习面临很大困难。良好“双创”校园氛围的营造,可以使学生在浓厚的“双创”文化熏陶下,感受“双创”文化带来的强大动力,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第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优化“双创”通识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设置,让学生系统学习“双创”知识,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力度。高校教师可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双创”教育知识,强化引导,让学生对“双创”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发挥文化引航标作用。将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创业环境。要把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中形成创业文化环境,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创新创业意识,促使大学生正确“双创”观的形成。

第三,发挥宣传工作的作用。加大对“双创”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大学生能够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比如说,以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创业优秀毕业生事迹、创业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培育大学生创新创業意识和信心。

第四,发挥活动促学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双创”比赛,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关于创新创业的活动,组建“创业教育”队伍,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 10/12/content_5642037.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6968337407608&wfr=spider&for=pc

[3]黄培蕾,钟雨杏,盛稚晰,彭一涵,曾卓帆,李海云 ,卓泽林.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文社科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79922份数据的实证调查[J].城市观察,2022(6):128-129.

[4]黄亚冰,林同智.基于Logit模型的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大众科技,2021(12):101-105.

[5]毕宇龙.大学生创业探索期核心动力的形成与维持关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8(21):270-272.

[6]丁玉斌,刘宏达.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72-76.

[7]刘继安,高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问题与对策——基于2012—2017年“国创计划”项目信息的计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78-84.

(责任编辑:王义祥)

作者简介:杨柳(1991—),女,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教育教学、大学生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2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36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1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