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提升路径

2023-11-22 22:50:20李全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养红色思政

[摘 要]红色文化有全国性红色文化和地方红色文化之分,地方红色文化是有不同于全国性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由于教育、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有所欠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个人自学为主,发挥相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单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相关地方人物进行访谈式学习,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的科研工作。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师;提升学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29-05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红色文化的融入日渐深入。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全国各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视。因此,提升地方红色文化学养,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传承和弘扬地方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红色文化和地方红色文化学养

红色本身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颜色,因为这种颜色赏心悦目,为大多数人所喜欢,人们就约定俗成地赋予了它美好的寓意,从而使得红色成为一种具有正面含义的象征性文化符号。在我们国家,红色象征着喜庆、团圆,在春节等重大节日里,家家户户贴红色对联、大红福字、红色剪纸;在婚礼婚宴、公司开业、盛大庆典等场合,也往往以红色作为主色调来布置装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红色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密切相关,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象征性符号和代表性文化。我们今天讲的红色文化,其象征性文化含义,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含义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红色含义相互融合的产物。“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

每当我们谈到红色文化,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往往是嘉兴南湖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瑞金红色文化、遵义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等,这些红色文化主要是由党中央领导和人民军队主力部队在革命斗争活动中形成的,这样的红色文化声势浩大、波澜壮阔,具有全局性意义和全国性影响。与全国性红色文化相对应,还有地方红色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具有不同于全国性红色文化的特点:第一,从创造的主体来看,往往为地方党组织和地方红色武装力量,而不是党中央或者人民军队主力部队。第二,从影响范围来看,大部分影响范围不大,从狭小的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山区,到几个县不等。第三,从存续时间来看,有的存在时间长,从土地革命时期甚至大革命时期,一直到胜利解放;而有的时间不长,只存在于某一个革命时期,甚至只是一场短时间的不成功的暴动风潮。第四,从对革命形势的贡献和影响来看,地方红色文化远不及全国性红色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大。

某一红色文化是地方红色文化还是全国性红色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1929年冬季的百色起义,虽然起义爆发地区不是党中央所在地,起义后创建的红军也不是红军主力,但是,这一起義,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当时广西非常有利的革命形势和统战基础,直接领导和发动的,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南方相关省份发动武装起义和扩大红军的总体任务的组成部分,起义的规模是很大的,起义的影响也具有深远意义。所以,百色起义及其创立的左右江苏区,属全国性红色文化,而不仅仅是地方红色文化。至于后来,起义部队被迫离开了百色地区北上,地方党组织领导少部分红色武装坚持地方游击斗争,就不再具有全国性层次,只能属于地方红色文化。再比如,1930年代初,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家领导陕甘、陕北革命,创建了照金、南梁等革命根据地,这时候苏区规模不算大,革命武装力量也不算强,还经历了几次挫折,尚未具备全国性影响,属于地方红色文化。但是到了1934年下半年,因远在南方的红军主力难以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离开中央苏区和其他几个大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随后又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面抗战开始后,又成为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的出发点。陕甘革命根据这“两点一存”及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革命贡献,无疑具有全国性影响和全局性作用,陕甘地方红色文化也由此转化跃升为举世闻名的全国性红色文化。

虽说地方红色文化远不及全国性红色文化,但是地方红色文化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贡献绝不容忽视。我们可以将全国性红色文化比拟为滚滚洪流,将地方红色文化比拟为支流甚至有的只是涓涓细流。全国性红色文化是主流和主体,是旗帜和主旋律,发挥着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全国性红色文化发展壮大,则标志着整个红色文化的发展壮大,在这同时,也为地方红色文化指明方向、发出指令、提振士气,带动地方红色文化的发展壮大。地方红色文化是支流,是侧翼,发挥呼应性、补充性作用。地方红色文化形成于民间,与乡情民情水乳交融,有较为浓厚的草根气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容易产生丰富的基层经验、地方经验,在顺应世界大潮这一“天时”的同时,兼备“地利”“人和”,有利于地方革命力量的立足和发展,从而不断地为全国全面革命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贡献推动力量。[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4]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历史遗存,“用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所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已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广为推行。地方红色文化是全国性红色文化的补充和呼应。同理,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补充和呼应,是地方性发挥、阐释和注脚。各地的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为当地高校的思政课提供了难以替代、独一无二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其中。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除了具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一般意义之外,还有着以下较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在本地高校中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从而使地方红色文化和精神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传承;构成地方红色文化的人物和事件,因其更具体、更直观、更真切,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可以加深对家乡情感来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一代代地方仁人志士的革命故事和奋进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意志,激励他们勤奋好学、奋发有为。[3]

既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所谓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是指关于地方红色文化的学问和修养,即对地方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把握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格化的品德养成和文化修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包括如下三层含义: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本地红色文化有着较多的了解,能从整体上对之有系统的把握,这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有独特的思考,产生了具有独创性价值的研究成果。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受地方红色文化的浸染,已经将地方红色文化一定程度地内化吸收,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其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得以体现。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困境原因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但是,通过一些渠道的了解,我们发现,在这一问题上实然与应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当比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知识欠缺,不具备基本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存在着以下种种表现:有的教师对全国性红色文化了解较多,对地方红色文化却知之甚少;有的将影视剧中地方红色文化虚构的情节,当作信史案例在课堂上讲授;有的在实地参观学习中,或者翻转课堂中,对地方红色文化内容不能恰当地讲解和评说;有的在学生相关社团或者活动中,被学生请教辅导却感觉力不从心。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这些不足和困境,势必影响到相关知识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正确融入。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原因。客观地讲,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缺乏地方红色文化相关的系统教育。对于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而言,在他们作为学生的求学时期,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于研究生阶段,没有学习过专门的红色文化课程,只是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接触到比较多的但却是零散的教育内容。至于地方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在全国或全省通用的不同课程的统编教材中基本不会出现,更不用说系统性的专门课程的开设了。

2.地域原因。相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一般是面向全国招聘,从出生地来说,来源广泛,外省外地的教师占比较高。高校教师队伍这种地缘结构、学缘结构,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教师结构,能一定程度地避免“近亲繁殖”,对于每个高校乃至于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这些外地教师往往缺乏对当地文化、风俗人情的了解,这就会影响到部分教师在与本地生源的交流沟通、服务地方等工作。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他们则往往缺乏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见闻,缺乏相关知识的多渠道了解,有一定的地域隔阂。

3.年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思政課教师队伍规模也在短时间有了陡增,大量的80后、90后年轻教师加入进来,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紧跟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新进展,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掀起了红色文化热,这些年轻教师在大学校园中比以往更早的毕业生,通过听讲座、选修课、实地参观等形式,接受了比较多的红色文化熏陶。但是由于他们过于年轻,对于在他们的父辈出生之前就已产生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地方红色文化,感觉遥远而陌生,缺少接触当年红色文化亲历者和见证者的机会,对相关文化内容尽管在理念上他们非常认同,却往往缺乏情感共鸣,这样势必影响到学习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效率。

4.性别原因。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比高于男教师,随着大量年轻教师加入思政课队伍,女教师占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趋势。一般来说,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比男教师更能安心从教,与一般的专业课相比,思政课教学中更能发挥女教师的优势,她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细心观察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交流优势”,“有着相对较强的解读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6]。但同时,女教师比较感性,比较倾向于接受轻松的知识内容,对于有着较为厚重感的历史文化知识,她们学习接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效率要低于男性教师。这种性别差异的存在,就会影响到承担思政课的女教师对于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提升的途径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同时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和途径,但是,对于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有待提升这一问题,却难以遵循这种思路。因为前述的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却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的。因此,要想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只能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尝试采取以下力所能及的途径和方式。

(一)以教师个人自学为主。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的学养,最终是落实和体现在一个个教师个人身上。教师个人这方面学养的提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通过个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习内容来说,首先是地方红色文化文本资料,包括相关的著作、期刊文章、回忆录、文集、专题史稿、文件汇编等,这些正规出版发行的资料,权威性强,真实可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地方红色文化的基本状况。其次是地方红色文化网络资料,可关注相关地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便于灵活快捷地进行学习,充分地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间断性地积累学习时长,同时又能较早地接触学习到最新成果资料。当然,也要注意互联网进入门槛低,内容良莠不齐,要注意明辨内容的真伪,更要注意明辨立场的正误。再次是地方红色文化文艺资料,包括相关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寓学于乐,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获取相关地方红色文化的知识。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来源于历史事实,又高于历史事实,应该注意文艺作品戏说的成分元素,正确理解和区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从眼花缭乱、精彩纷呈的艺术片段中,寻找、提炼、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般来说,在高校承担思政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学部中,会有几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或因成长环境,或因学习经历,或因工作需要,或因兴趣爱好,对地方红色文化学习了解较多,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地方红色文化的专家。教学单位应该注意发挥他们这方面优势,鼓励他们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与年轻教师结成相对固定的帮教组。相对于个人自学和网络搜索学习,这些老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他们了解同一教学单位年轻教师的相关基础条件,能够有针对性地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自己学习和掌握地方红色文化的经历经验,在相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资料搜集、观点辨析等方面,悉心地指导帮带对象,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提醒他们避免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政课教学单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我们知道,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不断组织广大思政课参加培训、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在这其中,思政课教学单位的学院和教研室两级,可以考虑加入地方红色文化有关内容及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创造一种学习和运用地方红色文化的工作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互相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另外,还可以联系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开展现场备课。习近平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7]同样道理,地方红色文化场馆是当地的红色基因库,凝结和承载着地方红色文化精神,是地方红色文化主要的宣传教育基地,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的现场素材和生动场所。步入地方革命事件的遗址,置身地方革命人物的故居和遗迹,看着展陈的一件件藏品和遗物,目睹科技复原的现场画面,听着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教师们能够快速地跨越时空,身临其境般直面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沉浸其中来感悟革命历史文化,心灵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这种现场集体备课比常规的教研室备课,能带来更为直观、更有冲击性的效果。地方红色文化场馆,都是在本地区域内,交通距离不远,时间和费用成本较低。思政课教学单位可以和基层党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会的学习教育相结合,在一场短暂的红色之旅中,顺势完成一次别开生面的现场集体备课。

(四)走近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式学习。地方红色文化不仅以文字被记载在书本中,不仅被实物珍藏在纪念场馆中,还以记忆保存在许多当地人的脑海中。那些当地人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可谓地方红色文化的活化石,不论是干休所的革命退伍军人,还是农村的老党员老干部,甚至一些土生土长的老农民,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或多或少的地方红色文化故事。他们很可能是相关事件、相关活动的参加者、亲历者、旁观者,相关场所、相关村落往往是他们曾经成长或生活的地方。通过合适的方式渠道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流交谈,激活他们的相关记忆,仔细倾听他们诉说当年的往事,做好相关的记录。这种访谈式学习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能够学习到更鲜活更生动的地方红色文化知识,同时还能以口述史的方法来发掘、获得和保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需要指出,这种交流一般来说,老人们是欢迎的,因为他们大多处于空巢居住状态,孤独寂寞,生活中期盼有人来交往交流,有将记忆中的东西向他人诉说的愿望,所以说,这种交流是某种意义上的心理疏导式的志愿者社会工作。当然,还要注意遵循相关伦理要求,跟老人或者看护的子女讲清楚,自己访谈的工作性质、目的,尊重对方某些保密要求。访谈式学习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处理问题,是采用结构式访谈,还是非结构式访谈,是否现场以纸笔记录,还是先录音后整理。因为年龄、身心状况的原因,有的老人会记忆有误,或者认识视角有偏差,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甄别和处理好相关口述内容。

(五)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的科研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8]红色文化的研究,不仅仅属于科学研究,同时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满足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的需求,作出了贡献。对地方红色文化开展研究,是当地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而思政课教学单位和思政课教师对此更应该担当重要角色。思政课教师在积累和学习了较多地方红色文化资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能力,就地方红色文化的某些专题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进行和深入,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某些问题必然会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更丰富更细致的资料,必然有更多的思考、更深的认识,这样,也必然同时带来了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极大提升。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提升,既需要多方聚力,多措并举;也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学习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过程,同时就是接受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由知而信,进一步认同红色文化价值,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浩然正气。同时,知行合一,以内化的精神价值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品行高尚、修为高洁的人。这样,也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希望的:“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9]

提升思政課教师地方红色文化的学养,其目的是学以致用,是为了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这属于锦上添花式的高质量追求,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所以,提升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的素养,不必硬性规定,不做统一要求,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影响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和工作安排,只能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兴趣志愿,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当然,思政课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主动自觉地学习内化地方红色文化,更好地担负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的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金民卿. 以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J]. 人民论坛,2017(30).

[2]王伟光. 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N]. 人民日报,2023-01-18(09).

[3]李全生.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J]. 文教资料,2022(18).

[4]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22-08-19(01).

[5]王炳林,张泰城.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6]顾晓英,李海燕. 高校思政课女教师岗位性别优势现状与对策[J]. 文教资料,2009(29).

[7]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1.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2-28(01).

[9]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责任编辑:张宏玉)

Enhancement Pathways for Local Red Cultural Literacy amo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structors

Li Quansheng

(School of Marxism, Yantai University)

Abstract: Red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national red culture and local red culture. Local red culture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from national red 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local red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ave certain local red culture scholarship.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region, age, gender and other factors, the local red culture scholarshi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lacking. The main ways to improve the local red culture scholarshi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 giving priority to individual self-stud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elevant old teacher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and providing platforms by teaching units, conducting interview learning on relevant local people,and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local red culture.

Key words: Local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structors; Literacy enhancement

作者簡介:李全生(1968—),男,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猜你喜欢
学养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诗的“别材”与学养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3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红楼梦》里学养颜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1-28 10:48:29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学养*——钱中文先生20 世纪80年代的学术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