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炀
2021年,在中国少年先锋队荔湾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年仅10岁的少年叶予晗递交了一个提案:大学教授进小学校园。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一个“教授库”,每个月邀请各个大学不同领域的教授以线下讲座或线上网课的形式给小学生们授课,以此开拓视野,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受到芳村小学全体师生的肯定,最终脱颖而出,形成方案,被学校递交到大会上。
叶予晗就读于荔湾区芳村小学,当时才五年级的他有如此深刻的思考与见解,得益于他自小培养的深厚的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带来的视野,让他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将目光投向更远处。叶予晗既是2022年荔湾区教育系统“十佳读书人物”之一,也是全国少工委授予的“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之一——芳村小学六(4)飛扬中队里的一名得力干将。除此之外,他全面发展,在演讲、写作、古诗词和钢琴等方面获得过省市区多个奖项,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数家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归根结底,是当初那颗热爱阅读的种子在叶予晗心中生根发芽,点亮了他的未来。
小小书虫化身“移动图书馆”
2017年9月,芳村小学新生入学,当时教授一年级语文的冯燕琼老师对班里的一个孩子印象特别深刻。
“老师,这个我知道!”课堂上,一只小手高高举起,一个虎头虎脑的可爱男孩信心满满地在老师的示意下站起来。
冯老师当时正在提问中国四大名著里的情节,这个小男孩不仅对每部名著里的情节如数家珍,还能绘声绘色地跟大家讲述,一开口便停不下来。见同学们都听得有些着迷,冯老师在一旁眉开眼笑,不忍打断。这个男孩就是叶予晗。在开学典礼上,冯老师已经见识过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风采,一年级的他个子小小,气场却十分强大。
除了出众的语言天赋,叶予晗还是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一有空就钻进书本里,每天回到家做完功课,他都会“钻”进书海里畅游一番。
这与叶予晗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有关,予晗的妈妈经常会带他到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小书虫”时常会抱着好几本书请求妈妈都买下来,但妈妈摇摇头,每次都强调:“一次只能选一本,看完我们再来买。”
这其实是予晗妈妈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独家秘诀。于是,买回家的书一本接着一本,予晗读完的书籍已经垒成了一座小山,书籍内容也日渐丰富,包含名著、百科知识、历史、地理、文学、科学类型等读物。予晗在读书时,爸爸妈妈也一人捧着一本书在阅读,书香氤氲在温馨的家庭里,完成了一次次潜移默化的成长教育。
小学二年级的一天,叶予晗跟同学们围在一起吃午餐。夹菜时,有位同学突发奇想,好奇地问道:“筷子为什么是一头圆一头方呀!”
“还能为什么,这样好夹菜呗!”
“应该是为了美观吧!”
“不对!”叶予晗不假思索地回答,“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的是‘天圆地方,而手持筷子时则形成天、地、人的‘三才之象,这是咱们中国人的智慧!”
“哇塞!难怪冯老师说叶予晗是‘移动图书馆!”
“这下长见识了!”
叶予晗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连声称赞。
“生活处处有学问,多读书懂的自然就多啦。”予晗挠挠头,有些害羞。就这样,小书虫化身为“移动图书馆”,这个名号也逐渐在校园里传开了。
点点星光照亮写作之路
2021年,电影《点点星光》上映,发生在广州市花都区七星小学的真实故事让叶予晗眼角含泪,电影里跳绳队的同学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向上的精神以及师生之间浓厚的情谊都深深打动着他。片尾音乐响起,予晗扭头对身边的同学轻声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自己弹钢琴的经历,也让我念起我们冯老师的好了。”
回到家后,叶予晗认真写下了电影的观后感,他与在短短一年内付出不懈努力,最终勇夺跳绳世界冠军的七星小学跳绳队队员们共情;他也有十指在黑白琴键上不分日夜地跳跃,付出汗水在赛场上获得掌声的喜悦。最令他感动的是影片里同学们与即将离开的老师相拥哭泣的一幕,让他想起了引领他走上写作之路的冯燕琼老师。
“在课堂上的发言,予晗总是思考得比其他同学多,表达也更流畅清晰,”冯老师说起予晗,欣慰的神情溢于言表,“包括他的习作,因为丰富的阅读面,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比很多孩子更加具体生动,所以我经常拿他的小练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正因为冯老师的鼓励,叶予晗有了不断写作的动力,开始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快乐。他撰写的电影观后感在冯老师的推荐下,因其真挚情感和生动事例的呈现,最终在《少男少女》“文话荔湾”栏目刊登,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在省级刊物公开亮相。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升旗仪式主持人竞选,我落选时,冯老师组织班上同学一一为我鼓劲,让我不要气馁,要越挫越勇。终于通过努力,我成功竞选上了大队委,每周升旗仪式,我都能自信大方地站在国旗下做主持。看到影片这一幕时,老师的谆谆教诲浮上了心头,点点星光化成了我的点点泪光……”(叶予晗《开年的第一波感动》)。
点点星光也照亮了叶予晗的写作之路,他的作品被“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评为爱国主题全省百篇优秀作品之一,并收录在《祖国我想对您说》一书,后续也有文章获得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乐贤杯”家庭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和“冰心杯”作文比赛全国银奖。
读而优则写,写而优因读。叶予晗这样总结自己的写作心得:“我把读书习得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经历,通过每一次独特的亲身体验,用真诚的文字表达我的情感,或许这就是我写作的秘诀吧。”
拳拳之心争当强国少年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则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将秉承我们家的好家风,做一个于家族、于社会有用的传统文化传播者。”这一段话出自叶予晗被收录进“学习强国”平台的《传承好家风 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文,这与少年的梦想如出一辙,问及未来的规划,他答道:“我想成为一名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叶予晗近年在《少男少女》杂志刊登的佳作,从不忘师恩的影评《开年的第一波感动》到感恩家人的信件《一封家书》,从致敬新时代劳模钟南山先生的《逆行劳模 照亮社会》到《踔厉奋发,争当强国少年》中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与蜕变。
纸上谈兵不如躬行实践。班主任冯老师赞许叶予晗的特别之处:“予晗跟其他同学不同,只要能够给他展现自我的机会,他绝对会踊跃报名。这也带动班上很多同学向他看齐,争取自我挑战的机会,他的这种主动性,久而久之让班上很多同学都变得自信勇敢了。”
小学三年级时,予晗参加了荔湾区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演讲比赛,他需要向几百名在场听众介绍一个馆藏文物—清代的象牙雕柳亭人物纹针线盒。为了讲好这个文物,叶予晗对讲稿的每一字每一句进行千磨百炼,并翻阅了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化典籍。在这个过程中,予晗发自内心地感叹:透过文物不仅可以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还能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予晗最终成为演讲比赛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再后来,经过层层筛选,他也正式成为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小讲解员。
“我觉得各种不同的体验如同色彩姿态各不同的鲜花,共同点缀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强国少年躬身前行,青春无悔一路繁花,正如叶予晗的文章所言,强国路上,他正以自己的方式大步向前。
立足于散发着书卷气息的荔湾区,像叶予晗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荔湾教育系统一直将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激励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在这片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这些小小少年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书香熏陶下,用阅读认知世界,开阔视野,培养审美,重塑格局,这将为他们探索未来打下根基,也影响着他们未来将会创造的世界。
叶予晗小档案
性格阳光开朗,能静能动,逻辑思维强,学习成绩优异,在演讲、写作、古诗词和钢琴等方面获得过省市区多个奖项,被评为荔湾区十佳读书人物,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在校担任过学校大队委、广播站主持人和班长,多次主持学校大型活动,受到老师同学们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