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综合实践课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2023-11-22 03:21缪建军冒亚培
职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文化融合实践能力

缪建军?冒亚培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了技工院校设置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并针对综合实践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綜合实践课的开设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活动或项目化设计,合理融合地域文化,避免综合实践课成为兴趣小组、应景课程或社区文化课,并着重对综合实践课的融合性教学过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合理结合 文化融合 实践能力

当前技工院校正在大力倡导并全面开设综合实践课,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教学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来讲,综合实践课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校园文化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因此,合理吸纳地域文化,既是综合实践课的要求,也是进行文化融合的合理渠道。

当前各技工院校的综合实践课,与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偏重于形式上的综合、表面上的实践,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同时,经调查了解,这门课程在技工院校本应更被重视,课程的开设似乎也应更正规,但一些技工院校却忽视了对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笔者对技工院校如何开展有效甚至高效的综合实践课,使课程改革实现较大突破进行探讨。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有的技工院校对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综合实践课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学生不够重视,学校不愿投入,家长不大支持。有的技工院校采用兴趣小组的模式,开设了无人机、机器人、烹饪、园艺、盆景、服装、陶艺、养殖、种植和农机等兴趣课程。还采用专业性较强的教材,使用专门强化的手段,让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活动,认为学生获了奖,就提升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但事实是,学生通过专业化学习,只是着重提升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且这种功利性的追求,往往是挤占了学生全面提升的空间和时间,没有真正使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要想让综合实践课取得实效,可通过推行项目课程,以某个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某技工院校实施“金工小组制作锤子”项目化课程教学,有家长提出“市场上一把锤子不过几十元钱,需要学生花费宝贵的时间来制作吗?”这样的疑问,学校领导马上进行解释:“陶行知先生还要求学生修理自行车呢,制作锤子也是一种教育。”学生通过查询工具书,请教冶金厂的工人师傅,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制作了几把锤子。另外,教师要求学生计算制作成本,调查市场行情,设计产品广告,并且举行了作品拍卖会。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折腾”后,学生和家长明白了综合实践课的意义:让孩子学会动手、学会调查,比什么都强。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普及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课,学生获得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从而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如果为了获得显性成果而放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注重表面荣誉,而忽视了内在发展,实在得不偿失。但如果从一个项目入手,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反复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其熟练性、敏捷性的过程。从表面上看,似乎学生“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但实际上学生“嘴上头头是道,行动上寸步难行”的状态得到了切实改变,这正是推行综合实践课的要义所在。

二、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课程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教学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获得真正提高。综合实践课不必拘泥于和学科课程拉开距离,真正的综合实践课,没有绝对的综合,也不存在绝对的分科,而是两者的科学结合。

例如,有的技工院校仅仅抓住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选题,如城市交通情况调查等课题。效果究竟如何呢?可以看一看学生对交通情况的调查结果:有的统计每分钟的车流量有多少,有的统计有多少行人违反交通法规,还有的画了交通示意图……活动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没有了下文。这样流于表面的综合实践课,貌似有内容,其实没有实效。

某位教师观察到,自己班里的一位学生答题时采取的方法是将应用题中出现的数字依次写下来,然后再在中间添上加减乘除号。教师认为该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问题,形象思维水平也不高。于是,他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要求该生阅读一些逻辑性强的文学作品,进行绘画图形联系,从一些故事中寻找关系。通过多次的“旁敲侧击”,该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显然,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科或专业教学制定选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能力,才是可取之道。

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不仅是一种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有效形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打破惯性思维,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正确的操作规程,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心情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有了探索未知的信心和动力,就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强大功效。

三、突出活动的鲜明特征

有的技工院校认为,开设综合实践课就是要通过综合课程化建设,提高综合实践水平,于是建立了严密的课程体系,从一个主题演绎为绘画课、劳技课、文学阅读课等。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虽然体系完整,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亦步亦趋,俨然回到了分科课程的教学体系。这就失去了综合实践课的特色。

实施综合实践课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比如教师设计一个“地域丝绸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方案,让学生自己开发研究项目、制订活动计划、落实活动内容。有的学生采访丝绸市场的经营者,有的上网搜寻资料,有的创作分辨各种丝绸的诗歌,还有的制作小衣服等。在最后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时,学生的研究成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这样的综合实践课设计突出了活动特征,融合了实践调研、资料查询、作品创作、实践操作等各项综合内容的训练,还传播了地域文化,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烦琐的课程不如简单的方案更加有效,因为后者留给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如对学生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明确巡回指导内容、重点、顺序;要注意按实践内容,讲解实践课中相关项目的工艺理论、工艺过程、操作方法,准确进行操作演示,反复强调操作要领。当然,课程建设对提高综合实践课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前提是要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要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有效掌握新的技能,带来新的收获,从而对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更加关注,并积极投入其中;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会有自己的感受,收获满满。

四、打造校园的“文化合金”

综合实践课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文化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合理吸纳地域文化,既是综合实践课的要求,也是进行文化融合的合理渠道。但在实施时要融合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用地域文化充实校园文化,而不能用地域文化替代校园文化,或者造成两种文化的冲突。

例如,某技工院校通过考察,发现学校地处交通枢纽,决定开发学校的交通文化。于是,对环境设施进行了改造,设置了红绿灯,对学校道路进行了命名,画上了斑马线,要求全体学生了解所有的路标,并且设立了小交警的岗位。学校管理者说,这样的学校文化綜合了学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即社会的办学理念。其实,这样的设置是简单地用交通地域文化替代了校园文化,体现不了校园文化的特色。

再如,某技工院校根据地域特色,决定开发丝绸文化课程。学校首先进行了项目课程的尝试,让学生选择家乡文化的一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于是,学生走进弄堂研究建筑,走进私营企业研究家乡的经济发展特色,走进农户家研究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接着,学校开设了“超市”课程,通过教师自主开课、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社会人员友情客串的形式,提高了综合实践课的效果。然后,学校开发了丝绸文化课程体系,编撰了20个主题的研究内容,优化了学校评价方案,创立了以“博学、求是、明德、敬业”为校训的核心校园文化。这样,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发掘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引进地域文化充实校园文化,能真正促进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合理融合。

五、小结

组织和实施好综合实践课,对技工院校来说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对技工教育来讲不仅是优化专业教学的一种方法,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对技工院校学生而言不仅尝试了合作、融合、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专多能水平和良好人格修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常态化是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常态化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综合实践课应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以便将来快速地适应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综合实践课常态化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技工院校需转变观念,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文化融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