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破例

2023-11-22 02:19阿金
检察风云 2023年20期
关键词:端砚包拯百姓

阿金

顺治十五年,王士禛被任命为扬州府推官,负责审核州县初审案件。当时,扬州的官员大操大办“琼花观迎春会”,享乐于花海之间。到任后的王士禛发现,这活动的资金是由当地百姓分摊的,给百姓造成额外的负担。王士禛立即向上级建议取消会事,上级采纳了王士禛的建议。此事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康熙三十一年八月,王士禛调任户部右侍郎,主管宝泉局督理钱法。当时宝泉局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铸出的钱币须给主管官员呈上样钱,其实就是变相现金行贿。王士禛到任后,不仅不接受样钱贿赂,还力革此陈弊,把此不成文的潜规则给废止了。

王士禛上述行为本质上讲是破例,打破人的惯性思维或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无论是举办“琼花观迎春会”,还是宝泉局送样钱,都是王士禛到任前就已存在多年的旧例,且若非王士禛果敢出手阻止,可能还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毋庸置疑,王士禛的破例充满着正能量。

其实不仅王士禛,我们较为熟悉的包拯也做过破例的事。任职端州,下令官员严格按照贡额征收端砚,发布了“只征贡数”的州令:即砚民每年完成了贡砚任务后,所开采得来的端砚全归砚民自己所有。如果州衙的任何官员额外向砚民派贡砚,就按贪官污吏论处,依国法重重治罪。此前,一些官员曾将端砚作为假公济私、巧取豪夺、行贿受贿的重要物件。包拯“只征贡数”这一措施,彻底堵塞了端州官员用端砚贪赃枉法之路。“只征贡数”让端州砚工从沉重的贡砚滥征中解脱出来,广大百姓笑逐颜开。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一股送礼之风。包拯上疏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送礼收礼。恰逢包拯六十大寿,宋仁宗派六宫司礼太监送来寿礼。皇帝送来的寿礼不收是抗旨,但包拯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拒绝了,并题了四句诗给司礼太监。“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司礼太监只好带着礼物和四句诗回宫交差。包拯“抗旨拒礼”又是典型的破例,破的还是不正之风和抗旨拒礼的双例。

上述的破例,人不一样事也不同,但人与人和事与事却有内在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破例的原因上,其一是为民,比如取消“琼花观迎春会”和“只征贡数”;其二是为自身的清廉,比如拒绝宝泉局样钱和抗旨拒礼。看似偶然行为背后却有必然因素为支撑,破例实施者必是为民的官,清廉的官,称职合格的官。就是说破例是为官者为民、清廉的具体表现,是为官者为民、清廉的不懈坚守。反过来讲,正是这种坚守才有了王士禛从扬州到京城的破例,才有了包拯从“只征贡数”到“抗旨拒礼”的破例,才能让破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成为良好的官德政德。

坚守其实不易,清廉为其内核需抵制各种诱惑,需不断提升自律意识。但相较为民“破例”,这还算容易,为民不仅需要担当,还可能承受被排挤、打击、报复的风险。试想,王士禛取消“迎春会”,那些享乐的官员能高兴吗,包拯“只征贡数”,那些從中获利的官员能甘心吗?更有些,会直接触犯相关制度。程颢任上元县(今属南京)主簿,一年夏天河堤溃决。按当时的规定,有关部门应先向知府汇报,知府再向转运使汇报,之后才能进行水利建设。程颢却做出决定,不等汇报结果就先调集百姓去堵塞溃堤处。如此破例颇需要魄力,最终因水利工程及时修建,不仅没耽误农时,上元县还获得了丰收,百姓也因此避免了一场灾难。

图:王恒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端砚包拯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荷叶形端砚赏析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百姓看家“风”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铁面无私
——包拯
端砚收藏的来源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