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聿
新加坡、日本和英国在推动大众体育事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新加坡推动大众体育事业发展
有“城市国家”特点的新加坡,在体育城市建设方面遵循四个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政府统筹总体规划。由新加坡体育理事会负责,联合多部门绘就新加坡体育发展蓝图,为社区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社区体育涉及居民、社区、合作方等多方利益,沟通协调存在较大难度。由政府牵头负责总体规划,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高效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各项工作。
基层机构积极参与。新加坡人民协会作为政府下辖的法定机构,是新加坡社区运动会的组织单位。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与推广社交、文化、教育与体育活动,旨在铸就新加坡人的社区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基层机构的积极参与,为社区体育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坚实保障。
场地设施低价开放。新加坡国内不少地区可谓寸土寸金,如果将与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应的土地租金成本直接转嫁给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昂贵的价格将阻碍社区体育发展。新加坡的解决方案是:除建设一定数量价格低廉的公共社区体育设施外,还对学校等机构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进行补贴,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
重视协同融合发展。在新加坡,社区运动会中往往有公益慈善环节。这说明社区体育的发展扎根社区,并非单纯的居民体育活动,而是同所在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慈善等活动协同融合发展,从而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新加坡的体育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发展。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及81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支持下,新加坡定期举办社区体育比赛、家庭体育活动、老年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社区日等,有力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以一年一度的新加坡社区体育运动会为例,在新加坡全国共举办百余场比赛,涵盖篮球、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藤球和日式接力赛跑(Ekiden)等项目,吸引超过8000名选手参赛。赛会期间,除体育赛事外,还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企业可为志愿福利团体捐款,旗下员工可参赛。
日本是东亚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很好地把握了立法、参与者和场馆设施等关键因素。
首先是政策法规引领和保障发展,软硬指标有机结合。根据世界体坛形势的变化,结合本国实践,日本不断推出体育发展法规和计划,包括《体育振兴法》(1961)、《体育振兴基本计划》(2000)、《體育立国战略》(2010)、《体育基本法》(2011)和《体育基本计划》(2012)。这些全面推动体育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法律法规,在日本大众体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日本的体育发展规划既有软指标(定性),又有硬指标(定量),对于可以分解量化的目标任务,大多具体到各项数字指标,增强可操作性。例如在文部科学省2012年修订的《体育基本计划》中,既有“整顿发展地区体育环境,促进当地居民自主参与策划”“推进适应人们生活的体育活动”等软指标,也有“尽早实现三分之二成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次及以上,三分之一成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这样的硬指标。
其次是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挖掘潜在的体育活动参与者。根据统计,目前日本有35%的国民是潜在体育活动参与者。日本政府不断尝试通过发展地区性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提高国民体育活动的参与率。
日本以前的体育俱乐部一般规模较小,追求单方面的兴趣,以特定居民为对象(大多局限于同一年龄层、相同性别的人群),目标单一。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规模则较大,以当地所有居民为对象,运动种类丰富,开设有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居民参加的多种运动项目。有些体育俱乐部还分别开设增强心肺功能、锻炼肌肉、提高协调能力、疲劳后恢复等课程。以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和服务理念增强了日本民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了体育锻炼参与率。
日本政府对之前从事单一活动的社区体育俱乐部采取支持措施,促使其转变为综合型俱乐部。政府每年对综合型体育俱乐部资格申请者进行审批,达到标准的俱乐部可获得至少3年的经费补贴。
最后是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为民众运动健身提供方便。体育场地设施是大众体育组织建设和开展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物质基础。日本99%的公立学校均对外开放体育设施,中小学体育场馆成为很多体育俱乐部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体育设施的设计方面,日本讲求经济实用。以东京墨田区综合体育馆为例,其规模不大,占地面积5599平方米。地上5层,场馆总使用面积19837平方米,内设器械健身房、综合球类馆、游泳池(25米×7米泳道)、儿童游泳池、武道场(柔道场2个、剑道场2个,可互换使用,也可用于其他项目)等多种场地设施。其屋顶也被有效利用,开辟为多功能体育场。
该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采用PFI(民间主动融资)模式,墨田区政府委托企业运营管理,政府进行监督,并对体育馆内的消费实行限价。“平民价格”吸引了众多健身者,在工作日,墨田区综合体育馆每天接待约1500人,周末接待人数则翻倍,每天约3000人。
日本的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关注整个使用周期的成本,既考虑最初的投资,又顾及未来的运营维护费用。如果只热衷于建造大型体育场馆,而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滞后,就会造成“民众需要运动健身场所,但难以负担运营成本较高的豪华体育场馆的收费”现象。因此,日本地方政府和体育产业公司在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前,都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体育设施的数量、布局和规模,并使用节能设备,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高利用效率。
二战后至今,英国体育逐渐从传统的社会体育发展为商业化程度极高的体育产业。体育俱乐部、赛事运营等引入市场化经营模式,将体育活动与商业运作紧密结合。这种商业化运作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提升了体育赛事的专业化水平。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为赞助市场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体育赛事作为广告和宣传平台的潜力,开始积极投入赞助市场。赞助商的介入为体育赛事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广泛的品牌曝光机会。例如,著名的英超足球联赛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的赞助,推动了联赛的国际化发展。
商业化运作的兴起带动了体育赛事的营销和品牌推广。赛事不再仅仅是运动比赛,更成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的平台。赞助商通过赛事的形象营销,将自身品牌和产品与体育赛事紧密关联,实现了双赢。赛事营销不仅为赛事本身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促进了相关品牌市场影响力的提升。
商业化的推动催生了创新的商业模式。虚拟赛事、电子竞技等新兴领域在商业化运作下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这些新兴模式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拓展了产业边界,使体育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商业化运作和赞助市场的壮大,为英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产业不依赖单一的政府拨款,而是通过商业合作和赞助收入维持运营。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