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我国正在加大对智慧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推动智慧体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智慧体育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智慧体育是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传统体育运动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安全、更科学、更高效、更便利的运动环境和运动服务。智慧体育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可应用于运动员训练、比赛管理、体育场馆设备运维等多个方面,能够改善运动员的表现,增强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场馆的安全性,改善用户体验,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智慧体育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提升体育赛事的观赏性和互动性,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并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真实、更个性化的体育赛事体验。
智慧体育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体育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田径、健身等。智慧体育技术可以实现运动员的动作监测、心率监测、力量测试、训练计划制定等,同时也可以为教练和运动员提供实时的反馈和个性化的训练建议。
智慧体育作为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在促进个人健康、提高竞技水平、升級体育产业、推广体育文化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传承体育历史文化。智慧体育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各类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文化,使其更好地被保护和传承。其次是推广普及体育文化。智慧体育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向公众推广体育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新兴体育、民族体育等,加强大众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是创新运动形式。智慧体育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发出新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推动体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推动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实现体育观赛智能化。一是实时数据分析。智慧体育可以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比赛数据,为观众呈现更准确、更全面的比赛情况,同时也为解说员和评论员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可理解性。二是优化交互体验。智慧体育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赛场中,提供更为逼真的观赛体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智慧体育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赛事信息、解说和评论,为观众带来更贴心、更满意的观赛体验。
其次,智慧体育技术可以实现运动场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例如预约场地、自动化检票、智能化安保等。
除了在观赛和和运动场馆管理方面的应用,智慧体育还可以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健身体验。例如,通过智慧体育设备可以实现健身计划的自动化生成和调整,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健身目标为用户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此外,智慧体育设备可以实现健身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让用户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效果。
智慧体育的核心和基础是数字体育,它是体育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数字经济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大城市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从打造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到体育场馆等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再到在线健身、虚拟运动,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不过,我国城市的数字体育建设仍存在短板。
一是数字体育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技术在当前的城市体育系统中的应用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体育领域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发展数字体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数字体育场馆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等配套工作尚未跟上,场馆的标准化,场景的标准化、信息化,物联网建设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体育场馆为例,目前我国城市体育场馆中多数是静态装备、设施,智能化动态设备较少,难以广泛服务大众。
二是场景与商业模式创新仍有不足。从用户需求来看,虚拟运动市场潜力无限。市场供给方虽对虚拟场景、元宇宙等的认知有了一定提升,但技术上与运动结合的着力点,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尚待进一步探索。
三是数字安全和行业基础有待夯实。体育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一旦投资热度降低,就会导致城市职业体育生态遭到破坏,数字创新空间受到影响。另外,数字信息保护和安全问题也有待解决。
智慧体育——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补齐数字体育发展短板,须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提升数字体育战略价值认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数字体育是建设体育城市,覆盖体育发展全领域、全场景、全流程的再造与创新,是推动城市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应从政府端、供给端、消费端等多方着手,明确数字体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积极服务大众体育发展新要求,以数字化建设提升体育治理水平。
一是加强体育政务网站、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增强运营能力,实现体育治理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二是完善体育服务平台建设,集约整合体育服务资源,促进一体化建设;三是依托“互联网+体育”监管系统,及早发现并防范苗头性问题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四是构建数字体育智库,汇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资深专家的各种资源,为体育治理提供决策咨询。此外,数字体育领域缺少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体系,也缺少前瞻性、引领性指南标准。因此,应加大对标准体系的研究力度,明确底层设计需求,出台诸如体育场馆智慧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体育赛事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从而为数字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新数字体育消费模式,促进数字体育与智慧城市联动发展。基于现有的算力网络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新的生产消费模式,提升“互动体育”的服务质量,推动数字体育消费。同时,数字体育应与智慧城市联动。城市基础设施包含步道、健身路径、体育公园、健身房、社区运动场馆、举办大型赛事的大型场馆等。数字体育中的一些概念本身就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例如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公园、智慧场馆等。另外,城市的道路周边、水系周边以及配置绿化的公园,大多可作为市民健身活动的场地。联动的思路在于:一方面体育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智慧服务;另一方面城市设施和运营系统也能为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最后,促进行业多主体协作,畅通交流渠道。探索数字体育发展的着力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建立畅通的数字体育发展渠道。
例如在举办体育赛事后,联合赛事主办方、地方政府、主流媒体以及研究人员举办小型论坛,基于具体项目与赛事,探讨数字化升级的可能性和机会。通过多次探索,逐一确定技术与体育的着力点,为发展规模化数字体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