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惠山高新区:深化产学研合作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3-11-22 08:35惠山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惠山航空航天无锡

◎ 惠山高新区管委会

江苏省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惠山高新区)坐落于全国百强镇——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这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便以“人物往来之盛、商贾辐辏之多”闻名江南。惠山高新区于2021 年1 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筹建,2021 年6 月经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江苏省惠山高新区(筹)党工委、管委会。惠山高新区自获批筹建以来,突出科创转型担当,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3+N”现代产业集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新氛围,加快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不断迸发创新活力,整体产业欣欣向荣。

建设品质园区,打造科创新城

走进惠山高新区,迎面而来的是整齐划一的道路、芳草葱茏的绿地,以及别出心裁的建筑创意,让每一个走进高新区的人不自觉地眼前一亮。这是高新区亮出的“环境”棋,通过园区环境、创新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发展环境的打造、提升,为高新区栽下一株株“金梧桐”,吸引凤凰“栖下”,让高新区成为产学研培育的热土、双创人才驻扎的乐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负责人孔祥浩清晰地记得,当高新区招商团队与其开始项目洽谈时,就被高新区明晰的园区建设与规划所吸引,“高新区有工业园区,有物流园区,产业基础坚实,交通区位优越,更难得的是发展定位明确,产业方向选得好,目前规划建设的航空航天产业园、未来汽车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西站物流园等园区,各具优势,功能全面,创新要素集聚度高,十分适合创新型企业入驻并发展。”孔祥浩说道。

明晰的园区环境打造,来源于高新区筹建之初倾尽心血制定的规划设计。按照高新区产业方向,制定了“3+N”现代产业集群,即航空航天、未来汽车、智慧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量子感知、数字孪生等N 个新赛道。“规划设计映射到现实,我们用园区建设来体现,更好地实现产业链、集群化的园区式发展。”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3+N”现代产业集群,衍生建设的园区各有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园占地3.3 平方公里,园区聚焦专精特新,构建“121”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为主导、机载设备和研发试验与检验检测为特色,培育商业航天新赛道;未来汽车产业园占地2.8 平方公里,园区重点打造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产业基地;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面积3.8 平方公里,园区重点打造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基地;西站(保税)物流园规划面积4 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物流大数据平台等领域,打造铁路保税物流中心。

“这些园区的规划打造,成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也为高新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打造科创新城提供了方向。”惠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企业主体,强化创新能力,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显。惠山高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辖区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发展支撑有力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领航计划,培育核心技术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上市企业种子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高升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目前,江苏省惠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达4.35%,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12%,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8.56 亿元,申报各类专利5328 件。

优化人才政策,吸引“智力流入”。高新区积极落实企业和人才招引政策保障,出台“惠高新18 条”系列优惠政策,龙头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实施“羲之人才”计划,对于优秀团队综合扶持最高1 亿元,对于优秀人才支持最高2000万+100万元。累计引进省级以上高端人才71 人次、市“太湖人才计划”创业领军团队1个、创新创业人才12 人、区“先锋英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1 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 个、创新创业人才22人、中外院士6 名。启动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与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院所深入合作共建本地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 个、研究生工作站9个、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6 个,实现培训能力5000 人次/年。

项目招引有成效,企业发展有保障。仅2023 年第二季度,惠山高新区20 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60 亿元,银团授信600 亿元,项目涵盖航空航天、未来汽车、智能装备等诸多前沿科技产业,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高新区为科技型企业平稳“落地”建立了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统筹机制,政策扶持覆盖科技型企业初创、发展、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不断入驻的科技型企业将为惠山高新区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注入澎湃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惠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构建转化生态,促进深度融合

“能够‘落地’的才是真正的产学研。”多年以来,惠山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能够让科研技术实现“落地”转化的产学研融合生态。

竞逐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惠山高新区矢志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迭变的战略性抓手,坚持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大力建设科创载体,为项目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惠山高新区积极向外借智,拓展高校“朋友圈”,在“家门口”布局建设科创载体。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合作与交流等工作,并建立了南航无锡研究院、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同帆科创(惠山)产业赋能中心、蓝天科创园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创业孵化平台,规划建设运河科创绿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科创载体,吸引匈牙利玛格努斯、海克斯康、航天宏图、腾讯云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落户。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上云和入驻企业服务平台、产业生态运营服务平台、航空发动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一大批核心公共平台。未来,惠山高新区力争建成80 万平方米的高端载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航无锡研究院)于2016年在惠山高新区揭牌成立,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资源,与高新区的合作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开发、课题申报、成果转化、平台共建和人才交流等工作。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惠山高新区围绕南航无锡研究院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为研究院提供了办公室、实验室、生产基地、日常运行经费和实验设备建设经费;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与研究院开展对接,召集举办对接交流活动,促成合作项目;此外,对于研究院与企业开展合作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合作项目按照区级科技扶持政策给予重点支持。

“落户”后,南航无锡研究院的产学研成果也实现了“落地”。在南航无锡研究院的超精密研抛研究室里,可以看到几块研磨抛光片,圆形垫子的表面黏着超硬的颗粒材料。这些抛光片用于手机面板的打磨、抛光,由于手机玻璃面板硬度非常高,该材料工艺要求较高,这种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耗材,过去在市场上长期被美国3M 公司所垄断,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这项产品的原理研究早有技术沉淀,已获得了一批相关发明专利。为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南航无锡研究院和惠山高新区本地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经历三年的合作研发,成功研制出可以替代美国3M 公司的产品。

自落户惠山高新区以来,南航无锡研究院立足自身需求,瞄准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广电监测技术等重点方向,引进了包括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超声精密加工技术、精密超精密研磨抛光等科技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并联合本地企业开展前沿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计划等技术攻关,合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南航无锡研究院在惠山高新区的成功“落地”,是惠山高新区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融合生态的一个缩影。自2021 年获批筹建后的两年时间里,惠山高新区集聚了南航无锡研究院、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无锡分中心等“重量级”创新平台,建立各级企业研发结构“三站三中心”92 家,高标准打造各类科创载体空间,加快构筑融入产业生态体系的“众创+孵化+加速”的全链条孵化载体网络。

日趋成熟的产学研融合生态,甚至“催生”了一个“零基础”高端产业的诞生。2021 年10 月,惠山高新区启动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规划(2022-2024 年)编制工作,明确了“两机”、机载设备和商业航天三大重点发展方向。航空航天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项目投入、智力支持、创新平台等都有较高需求,对于地区而言,是产学研融合成效的一个重大考验。“零基础”打造航空航天产业的惠山高新区立足项目引进、制造跨界、研发创新、要素保障,迅速制定了关于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12条专项政策,把生态环境最好的洗砚湖湿地公园北侧2.3 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航空航天产业园。随之,凭借南航无锡研究院和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无锡分中心等智力支持,谋划和引进了一批先导性项目,西工大李贺军院士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长三角“北斗”产业基地项目、航天宏图“华东卫星遥感研发应用中心”等相继签约,同帆科创(惠山)产业赋能中心、颐高恒通科创大厦、蓝天电子科创园等科创载体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惠山高新区积极引导存量企业跨界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以新技术革新制造模式,塑造精密制造优势,服务主机厂。一个特色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底子已经打牢,朝着航空航天产业集聚的核心区,集生产研发一体、设施配套完善的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方向按下了“快进键”,也为惠山高新区产学研融合的优异成效打上了生动注脚。

科创载体对人才的吸附作用也在显现。近年来,惠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拥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7 人、省“双创博士”10 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4 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领军团队1 个、创新创业人才12 人。

优化服务保障,激活创新动能

千年古运河,百年工商城。坐落于运河之滨的惠山高新区一直致力于传承悠久的工商基因、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

围绕市场开拓、要素保障、交通物流、招工引智、安全满产等,惠山高新区持续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对企服务,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擦亮高新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惠山高新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围绕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坚持“内生”与“外引”并重、提质与增量并举,全力招引重大项目,建强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矩阵,优化营商环境。

筑好巢,引凤来。实际上,针对航空航天产业园的招商从未停歇。自筹建以来,惠山高新区专门成立了3支招商小分队,常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推介。

作为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项目对资本的投入要求很高。围绕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惠山高新区制定了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12 条专项政策,未来5 年将拿出50 亿元政策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组建10 亿元的惠萃恒益产业母基金,引入金浦、复星、航发等基金,通过“基金+产业+产业园”模式,“以投带引”,打造产业、创新、资本等要素融通的全链式招商生态,努力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服务新引擎。

“这里的服务非常专业、贴心、周到,营造了很好的创新氛围,让我们能够安心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南航无锡研究院执行院长孔祥浩表示。在惠山高新区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在研发平台、实验条件、人才引培、产学研深度融合、先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惠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道。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建设高效的产学研互动机制,通过完善金融服务、建设产业创新集群,保障创新投入,同时以政策扶持为抓手,加快布局创新型研究机构,全流程“保驾护航”,汇聚创新源,提升创新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要有平台和联盟,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何实现“小杠杆”撬动“大格局”?将金融资源和扶持政策与科技资源有效对接,将使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2023 年7 月,惠山高新区举办元航空天产业基金路演推介会,通过政府搭台,为企业家增强基金认识、拓展投资渠道、参与高新区空天产业提供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激发创投动能,携手共建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推动空天项目更好更快发展。

“政府将持续通过投资路演、招商推介等方式,形成‘政、产、园、基’全新合作模式,加强政府、产业、园区、基金之间良性互动,最终实现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仅2023年上半年,惠山高新区就设立基金5支,募集资金12.39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 年9 月,惠山高新区举行先进制造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签约仪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无锡科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无锡铭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会上签约入驻。在后续发展运营阶段,高新区将建立“园区+基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科技金融新模式,打造区域内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有效平台。

无锡博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工程院李贺军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在惠山高新区落地的产业化项目,主要产品有光伏热场锅邦、导流筒、半导体热场坩埚、飞机刹车盘、高铁制动片喉衬、喷管等航空航天构件等,是惠山高新区重点引进的院士项目之一。为做好做优“备案、开工、投资、竣工、达产”全链条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在项目谈判、落地等多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指导,加快前端手续办理,全力缩短建设周期,项目短短200 天内实现试生产。同时秉持“整块开发、便捷便利”原则,预留土地供二期开发建设,用于给企业建设新生产线,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了生产厂房条件限制问题。“正好也是契合惠山高新区的整个发展方向,我们主要的材料就是服务航空航天的。到这边来了以后,真正感觉到这边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只要政府能做到的都做得非常好,我们也争取为惠山高新区整体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李贺军院士说。

为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底气”和“后劲”,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出台“惠高新18 条”等系列优惠政策,对“3+N”现代产业体系涉及的项目落户提供足额补助资金,配套相关人才计划,对优秀团队、优秀人才进行资金、住房等提供各类支持,让企业和人才在高新区安心发展。产学研合作,“产”字为先,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升级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惠山高新区为重点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引导高新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着力扶持优秀创业团队。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市场开拓、产学研合作、投融资服务、数字化赋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全流程服务,从注册到投产,“拿地即开工”……高新区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优服务为落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用“店小二”的服务态度积极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理念。

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纵观高新区产学研领域的闯与试、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大大提升了众多科技企业的“满意度”。一直以来,惠山高新区通过打造高效的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组织架构、创新便民利企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工作从“能办”向着“快办、好办”转变,让群众“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一次办”,对重大项目多种举措,确保“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用”。持续创新服务市场主体,推行“审管联动”一体化服务,在指挥中心数据平台统一调度下,实施“三整合”改革中审批执法统一部署的全新举措,充分利用改革成果,建立纵横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审管衔接机制,积极扶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综窗建设,不断完善“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办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工作机制,窗口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和“一窗受理制”。在扎实推进精准赋权工作的基础上,陆续下放200 多项服务事项,优化窗口设置、人员安排,全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服务水平。

只有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真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中鼎集成获评省首批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为恒智能获省中小企业创赛优胜奖、亚之捷荣获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立项、为恒智能自研PANGU OS 能源管理系统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2022 年度最佳储能EMS 供应商奖……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如今的惠山高新区正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科技新城、运河明珠”。

猜你喜欢
惠山航空航天无锡
无锡惠山的“凤羽龙”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无锡一棉
惠山泥人——须臾出手中 泥韵展风采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