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一链一企一院士”擘画产学研科创蓝图

2023-11-22 08:35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惠山区产业园院士

◎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无锡市惠山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其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华夏第一县”——无锡县,是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以创造“苏南模式”的经济奇迹而闻名。全区面积325 平方公里,下辖1 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 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筹)、1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筹)、1 个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和5 个街道、2 个镇,常住人口90 万人。2022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3 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49.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36 亿元、同比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593.8 亿元、同比增长6.3%。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中,惠山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2 位;在《2022 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惠山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6 位。

多年来,惠山区积极发挥政府“搭桥”作用,引进相关高校院所优势学科、顶尖人才等共建产业研究院,坚持院区融合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为企业定制技术创新解决方案,畅通“科学-技术-产品”转化链条,探索形成“一链一企一院士”等惠山经验,并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入选全国组干学院教学案例。

一、构建协同创新系统,奠定产学研合作基石

(一)建设完善的产业体系

惠山区工业经济发达,企业密度高,产业门类齐,协作半径小。2022 年全区共有市场主体近80000余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4000 多家、企业44000 多家。企业中工业企业近10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5 家,上市企业累计17 家,亿元以上企业397 家,10 亿元以上企业39 家,50 亿元以上企业4 家,100 亿元企业1 家。全国39 个工业大类中,惠山区涉及30 个,形成“三新四强”产业集群(数字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四大优势基础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科学仪器产业园、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等16个特色专业园区。累计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 个、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 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 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7 个、省工业电子商务应用创新示范企业4 家、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106 家。

(二)培育优越的创新生态

惠山区获批冶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智能制造物联装备、精准医疗4 个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022 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909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72 家,累计获评各类专精特新企业281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52 亿元、同比增长6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3.7 件。全区共有市级以上科创载体35 家,2022—2024 年,全区计划新建科创载体300 万平方米。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科创飞地均已揭牌运营,洗砚湖生态科技城、万寿湖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成立建设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无锡分中心等创新平台,2 个平台入围国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汇聚优质的人才资源

惠山区累计与丁汉、时玉舫、叶林、麦德华等55 名中外院士,建成由院士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10 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 余人,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23 人,入选各级人才计划268 人,3 个院士团队获得“太湖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殊荣,占全市3/4,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连锁效应,正引领着惠山产业升级的方向。此外,惠山区周边高校资源丰富,无锡市建有江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分校)20 余所,周边地区(上海、南京、苏锡常)共有各类高校100 多所。惠山区以无锡科教城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示范性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目前,共有9 所中高职院校和1 个公共实训基地,师生近7万人,每年培养1.6万毕业生。

二、坚持院区融合,开创“一链一企一院士”模式

(一)聚焦产业发展,合理规划布局

按照“服务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发展前瞻产业”的总体思路,惠山区前期围绕机械制造、冶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与国内具有学科优势的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模式,吸引了以丁汉等院士为代表的顶尖人才、科技成果等高校创新资源,服务支撑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构建了“一链一企一院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近年来,区、镇两级共同发力,聚焦量子感知、创新药物、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先后引进了时玉舫、叶林等院士团队,建成了量子感知研究所、华泰创新药研究院、集萃复合材料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惠山区与150 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建成囊括我国“工科七子”(工科领域实力超群的七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智库的新型研发机构14 家。

(二)打造“院士经济走廊”,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

在“一链一企一院士”的成功基础上,围绕产业迭代升级需求,积极引进中外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团队,就地转化创新成果。围绕生物医药、3D 打印、先进复合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建设由院士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充分发挥院士在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打造高端高新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集聚一批领军、紧缺、一线基础人才”已成为惠山成熟的“链式聚才”模式。为了深化院士的头雁效应,落实党政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院士群体,形成月月有对接、季季有活动的长效机制,高水平建设无锡院士小镇,定期开展论坛、产业对接、路演创赛和院士乡居等活动,为院士在锡期间提供高品质服务,打造对接院士资源的会客厅,并在小镇建设“创智工坊”孵化平台和产业转化基地,作为院士项目孵化的“前哨”。

三、绽院区合作盛花,结产学研创新硕果

(一)久久为功,攻关核心技术

惠山区健全完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创新链条,聚力攻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攻坚步伐。2020 年以来,超140 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获得超2 亿元科技经费支持,F 级及以上重型燃气轮机高性能叶片、高效可靠大容量储能集成系统、高功率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是由惠山区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12 年联合共建,丁汉院士任研究院院长。十余年来,研究院立足地方产业需求积极融入省市创新体系,先后建成5 个国家级、10 个省部级、5 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与德国罗勒斯、无锡透平叶片、润和机械等20 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先进制造表面处理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及检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形成了环保型精8K 不锈钢数字化抛光产线、ALD 原子层沉积工艺装备等众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和服务,“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智能磨抛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项目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特等奖。

(二)聚沙成塔,铸就产业集群

惠山区充分发挥院士头雁效应,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路径,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与育成,大力支撑了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赵国屏、时玉舫院士领衔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的人才创办企业超110 家;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孵化了8家由教授、博士领衔的“华科八骏”创新实体。尤其在量子科技领域,从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到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的演变发展,生动刻画了“研究所+产业园”的科创新模式。2018 年10 月,惠山区与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按照“研究所+产业园”科创新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研发出分辨率优于1 纳米的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时还制定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企业标准2 项。2021 年11 月,研究所将12 件专利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专利包拍卖,最终以1100 万元成交,实现科研成果的首次商业转化。几年来,量子研究所成功孵化的量子感知、国仪无锡、国仪海聚、国仪石油等多家企业已入驻量子感知产业园区,建成量子传感器、气体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三大制造中心,打造了国际级电镜、车规级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公共检测中心。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发制造中心面积超10000 平方米,拥有全球一流的生产设备与技术人才,将努力打造成国内最大、品类最广、体系最全的电镜生产制造中心。

(三)智润企业,点燃创新引擎

惠山区紧紧把握企业创新主体主线,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作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衍生孵化企业,服务企业发展。通过扎根企业一线生产现场、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累计与在惠企业签订五技合同超1100项,成交额超7 亿元,由院士领衔形成的创新人才集群,更是成为惠山企业家门口的“智囊团”。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是由叶林院士领衔,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为核心,在自动化装备、智能检测等领域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化业务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所创建于2020 年,累积技术服务经费已达4000 余万元,申获专利100 余项。为促进支持地方发展、服务地方技术创新,研究所积极探索企业孵化和引进模式,鼓励研究所团队将现有的成熟技术与产品进行孵化,将高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研究所团队孵化的仪坤动力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完成股权重组,并获天使轮投资;志纤复能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业务的基础上,与上海牛瓦时克、上海国贵合并,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新能源特种载具。

猜你喜欢
惠山区产业园院士
无锡惠山区“一线安全课堂”上线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无锡惠山区矩阵发力 纵深推进百日攻坚
院士寄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院士寄语
无锡惠山区未雨绸缪抓防汛 靠前谋划细落实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