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北大教授吴小如的父亲吴玉如也是老师。有一次考试,他在试卷上给学生们出了一道填空题:一叶落( )天下秋。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括號中填上一个字。
“一叶落知天下秋”是一个名句,所以,有些学生想当然地就在括号里填了个“知”字;还有学生认为答案不应该跟原诗中的字一样,否则这道题出得就没有意义了,就在括号中填了一个“地”字;还有学生在括号中填了个“而”字。结果,吴玉如在批卷时,给出了下面的结果:填“知”字的学生及格;填“地”字的学生不及格;填“而”字的学生满分。
为什么要这样打分呢?吴玉如解释说:“知字是实词,但用在这句诗里太实了,所以只能给个及格;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当然要落到地上,难道还能落到天上吗?可见‘地’这样的答案太糟糕了;‘而’字是虚词,有想象的空间,因此给满分。”
吴玉如出这道题,不是为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是为了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考查学生们的文学智商。文学智商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是有区别的,文学是需要想象力的。
乐悠刘//摘自《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6期,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