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帅斌 丁桥 章永健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由此可见,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学生素质教育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那么,对于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发挥中坚力量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武术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去探索和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途径也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还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现实之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之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可见,新时代学校教育的理念已经发生转变,不再是单一、老套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优秀青年。其本质上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塑造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就是人格培育的过程。所以如何培育青少年拥有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高层目标,更是对青少年自身素养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注重强调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内在价值。因此,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中各学科专业开展的基础,更是促进学校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要。
正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优秀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青少年是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发展健全人格的青少年不仅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强国的核心内容与目标追求,还是实现我国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和保障。只有培育出拥有优秀智慧、健全人格的优质青少年,才是教育使命的具体落实和实现。因此,面对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正是响应国家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
伟大哲学家康德曾指出:“教育的立足点就是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但是,面对如今新媒体时代错综复杂的信息以及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青少年的认知、行为和道德等多方面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产生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扭曲、理想信念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多次发生离校出走、跳楼、自杀等事件。究其原因,就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缺乏甚至忽视了对青少年相应的健全人格教育和塑造,继而导致这些青少年产生病态的人格。因此,面对这些问题,在大力推动培育高素质青少年的今天,人们必须重新审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把青少年人格教育作为培养综合素质的基础,以此改变我国青少年中出现病态人格或人格残缺的现象,解决新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缺失的重要问题。
学校武术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优秀民族文化的展现,还是一种身体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身心交融、并存和共生的教育。所以面对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3]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总要求,学校武术无疑是一项非常符合的运动项目。武术中刚健有为、侠肝义胆、精忠爱国的精神和厚德载物、坚忍不拔、和谐统一的品格正是具有强健青少年体魄以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育人功能。通过学校教育传播武术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思想、言论和行为,不仅可以让更多青少年学习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优秀美德,还可以更好地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自身人格的塑造。
对于健全人格的培育,党中央领导人在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4]的根本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针,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且为我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育指明了具体方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在此基础上,2020年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6]
综上所述,不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还是国家颁发的系列重要文件来看,都可以发现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大多都是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领域提出要求。因此,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为培育指向,挖掘学校武术的育人优势,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力求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以担当民族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一,加强武术技法教学,强壮青少年体魄。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学校武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既包含着各具特色的拳术和风格迥异的器械,还拥有着众多的武术流派和养生功法,这些不同的练习内容和不同的运动形式相互关联、相互补充,通过多加练习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各方面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强健青少年的身体,还能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发展人的潜能,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使受教者达到完善人格和身心共修的目的。
第二,讲述历史名人故事,熏陶青少年精神思想。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武术文化‘硬件’的参与,而且需要武术文化‘软件’的注入[7]”。例如,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蔡龙云先生为祖国名誉打败美国拳击手,一生献身于武术事业,等等。通过学校武术教育向学生传授技术的同时,将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让他们从中领悟习武之人爱国、自强、刚健、和谐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强身修心的目的。这样,在这种外在的身体活动方式和内在的精神熏陶下,增强青少年体质,磨炼青少年意志,为实现新时代青少年健全人格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
第一,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与管理。著名武术家邱丕相教授曾讲过:“武术可以通过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发展观察力、训练记忆力、启迪想象力、提高思维力,为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和环境条件。”[8]因此,学校武术作为一项身体与智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使其学生自身的神经系统以及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灵敏和大脑机能的提高,达到提升青少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第二,充分利用传统养生功法调节青少年身心。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是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功能所编制,具有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而在青少年的学习阶段中,智育属于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每一次的投入都需要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作为基础,所以有效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可以有效地使青少年神经状态保持松紧有序,长时间保持大脑清醒并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实现青少年“以武启智”的育人目标。
第一,挖掘武德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在我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非常重视人的修养、品格和气节,实际上就是重视人的人格。”[9]因此,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它不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而是将武术中的武德教育融入每一个习练者的细节之中,注重青少年个体的修为以及侠义精神的养成,以此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向健全人格、品德高尚等优秀品质靠拢。
第二,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青少年成长指示灯。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共围绕3个层面展开:国家层面,要求青少年通过习武做到忠爱国家,报效国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懈奋斗;社会层面,要求青少年尊师重道,惩恶扬善,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而努力;个人层面,要求青少年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做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武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力求把充盈的、理想的君子人格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首位。
第一,武术教师注意自身言谈举止,树立教师正面形象。武术教师作为学校美育的引导者,其本身亦是展现武术美的重要窗口,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形象、行为举止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例如,在衣着服饰方面,应整洁大方,合理得体;在言谈举止方面,要口齿清晰,温文尔雅,动作示范注重“以礼始,以礼终”,展示武术教师积极正面、为人师表的形象,给予学生美的观感和熏陶。
第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美育,促进武术美感的形象表达。教师除了外在的形象,还需要把武术招式中的形美神足、灵动轻盈讲解或示范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武术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让青少年从内心的深处去感受美和体会美,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审美激情。当这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便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情感修养,令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美的和谐、美的品质,让他们趋善抑恶,塑造健全人格。
第一,挖掘学校武术的丰富内容与价值,保证青少年多方面实现劳动实践。亚里士多德曾言:“技艺是作为手段的劳动。”[10]作为扎根在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中国武术,无论是武术技艺的传授,还是传承,其本质均同属于劳动范畴。所以应充分发扬学校武术中的劳育优势,不断增加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保障青少年能够参与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而亲身感受不同的劳动感知,积累劳动教育的经验和体验,形成一种劳动行为习惯。
第二,积极开展校园武术竞赛、社会教学服务等学习之外的劳动实践活动。因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贯穿并作用于其他“四育”[11]。因此,只有不断地丰富劳动育人形式,才能让青少年积极接受锻炼并感悟劳动精神,真正树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让学校武术在技术育人的同时,与劳动育人无缝衔接、深度融合,让技术与劳育在双重建构中,促进青少年自我超越,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
概言之,不论是从新时代我国教育目标的制定,还是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状来看,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因此,面对新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学校武术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与功能,通过“以武健体”“以武启智”“以武立德”“以武体美”“以武代劳”等途径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