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为新时代高校发展和青年未来成才指明了方向。如何落实新时代育人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理想接班人,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各大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学习时间长,教学容量大,是实施育人的良好途径。为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素材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涵,深入扩充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加大优化课程思政育人力度(李波 2019),在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感人精神、经典红色故事等育人元素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完成育人目标。这对高校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培养高质量德才兼备未来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学生因素、课程思政教师因素、课程思政渠道因素。
课程内容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重点,离开了课程内容将失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学习载体。不同课程内容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内容不尽相同。在教材的选取中,一般采用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依据《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不仅包含图文并茂、难度适中、语言典范、主题贴近生活与职场的优秀范文,而且补充了文化内涵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如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中医)等,同时,选取国际英文主流媒体报刊中的读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与课程思政元素完全融合,确保教学内容“育人立志与语言习得”“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与实践技能”多维度融合,为英语教师实施育人教育提供了丰富且趣味性浓厚的思政育人材料。教师应围绕课程内容,借助英语语言优势,找准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通过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让学生形成在差异中感悟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实现英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重点是以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目标,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整理搜集相关思政教育元素,贯穿到课程思政的全过程。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直接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思政主题—思政元素—思政主线—思政效果”的程序,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实现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及与国外文化的差异(教育部 2020)。例如,在讲授 Unit 1 Text B:Beijing Subway Network时,以学习中国高铁开启快速移动新时代为课程思政主题,以保护新时代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为思政元素,以中国自主研发复兴号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为主线,进行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伟大的科技工匠精神,进一步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的指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定不移走创新”的深刻内涵,为勤奋学习,立志创业,成为有理想的新时代大学生打下基础。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主体,离开了学生,就失去了教育对象,因此学生因素至关重要。课程思政学生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校园环境、社会影响、教师因素等;内部因素指学生的心理动机、兴趣爱好、自律能力等。由于不同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在实施思政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基础和接受思政内容的能力,根据思政元素的类型,确定育人内容的难度,将新颖实际、说服力强、学生关注度大、社会热点集中的话题,准确定位到思政育人目标的具体活动中,加深他们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场景中达到英语语言学习和思政育人同步提升的目的。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直接责任人,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价值引领能力直接影响育人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至关重要。影响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基本能力、育德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其他能力等。
教师的六大能力构成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必要因素,基本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包含心理素质、人格情操、语言表达、爱岗敬业;育德能力是教师的理想信念,包含道德品质、理论水平和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元素应用等因素;组织能力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部分,包含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师生双边活动等因素;管理能力包括驾驭管控、协调沟通、因势利导等因素;其他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应变处理、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因素至关重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做到以行导人,以理育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全方位调动教师育人的六大能力,寓德育于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课程思政渠道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传递思政信息的途径、通道或平台。为此,教师必须安排、组织、维护、激活传递信息渠道,善用策略,挖掘学生的潜在需求,借助新技术,采用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使课堂渠道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增强其思政兴趣。例如,采用讲红色故事、颂革命烈士、看红色视频等形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徐千惠 2019),进行线上线下师生联动,推动课程思政走出课堂,走向实践,铸魂育人主渠道畅通无阻。
所谓“五因素”教学模式,指基于影响课程思政的五因素内容,按照规范的教学过程和育人结构,教师将恰当的育人元素,借助合理的育人渠道,分三个阶段,有机融入英语课程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育,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董凯娜 2019)。
为了促使“五因素”教学模式正常运行,搭建“五因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结构,即由教师、课程、思政元素、渠道(课堂或网络平台)、学生五部分组成。主要结构模式要体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顺序合理、功能齐全。只有在每个部分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整个教学结构元素相互作用,协调配合,运作流畅,共同有效达成育人目标。
在理想状态下,课程思政教学要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必须按照“五因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结构图,调动五个因素的各自功能,让其发挥最佳作用,即最优状态的教师主导作用(思政目标定位准确、优秀师德师风、最佳育人教学设计、最佳育人策略、最佳设计方案实施、最佳教学方法和最优价值理念引领等);最佳状态的学生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跃、积极交流等);最佳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最恰当地融入课程内容、最具情感认同育人元素);最佳的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内容完整地承载了思政元素的价值理念);最佳传播接受渠道(课堂活跃度100%)。这样,课程思政育人就能取得最优的效果。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刘飞、力明霞 2020):
1.思政元素的挖掘阶段
挖掘阶段是模式运行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保证模式运行效果的首要环节。只有开发、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才能确保其他环节顺利进行。作为实施模式运行的关键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基本职业能力、育德水平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熟悉所讲课程内容,分析课程知识结构,对每个单元涉及的话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到以授课内容为依据,以课外素材为补充,以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双向评价为反馈,开发、挖掘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李倩 2022)。
2.思政教学实施阶段
思政教学实施阶段是整个思政教学模式运作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全面展示自身德育职业素质、思政育人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师生双边活动调控能力等元素的过程(杨琼 2020)。按照实施前期(元素引入)、实施中期(元素融入)、实施后期(元素生根发芽)的总步调有序进行。
Step 1:实施初期(元素引入)
根据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按照思政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机引入思政元素。例如,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都包括Warm-up(热身活动)、Unit Task(任务创设)、Language Practice(语言讲解)、Text Learning(课文学习)、Grammar Practice(语法练习)、Listening(听)、Speaking(说)、Reading(读)、Writing(写)、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教师要根据不同单元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演示、人物欣赏等,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思政元素,在提升思政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Step 2:实施中期(元素融入)
如何将引入的思政元素融入实际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词汇语言与思政融合,课文主题与思政融合,情景表达与思政融合。为此,教师要严格按照提前设计的方案,依托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思维、语言文化等五个层面的思政融入点,引领学生聚焦对一个词汇的扩展,一段文字的欣赏,一种社会现象的阐释,一个人物的解读,在遵循思政教学融入点的相关性、联系性、启发性和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有步骤、按结构、照程序有机实施思政教学,取得思政春风潜课堂,悄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其在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获得情感体验的提升,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学习信心,达到自我完善目的。
Step 3:实施后期(元素生根发芽)
通过实施阶段的学习,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口头讲出或书面写出自己的所听所想,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从学生的感受中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如patriotic(爱国的)、dedicated(敬业的)、reliable(诚信的)、friendly(友善的)、sincere(真诚的)、honest(诚实的)、brave(勇敢的)、hard-working(勤奋的)、creative(创新的)、helpful(互助的)等,并写在黑板上,让其反复拼读,并用中心句表示:I will be patriotic/dedicated/reliable/friendly/sincere/honest/brave/hardworking/creative/helpful like sb.(我要向某人那样爱国、敬业……),最终达到育人元素“生根发芽”的目的。
3.思政教学评价阶段
教师要在课后对课程思政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教学展示活动、实习实践活动、文化交流活动、比赛奖励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最合理的思政育人方案。同时,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通过学生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徐飞跃 2020)。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育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创新育人机制,做到理念先行、身教引导、精心设计、有效推进思政育人课程建设,把思政育人当作为学生更好地做人做事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后劲保障。教师应全面调动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育德能力元素,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育人方案,搭建育人平台,按照“五因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做好课程教材的育人元素开发和育人素材的无缝对接,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英语知识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从而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