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娜
[摘 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当将侧重点放在经济主体管理方面,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更加人性化和创新性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经济管控。通过文献研究和总结分析可知,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方法应用要点包括转变理念,积极实现企业改革;注重人才管理中的招聘工作的开展,选择科学合理的招聘选拔模式;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有效性。以此为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效果、提升企业宏观管理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经济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39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142-04
0 引 言
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占据核心地位。基于经济主体变化及经济环境变化,运用科学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控非常重要。在企业管理工作落实中,也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基于人员素质提升、企业发展等多方面需求实现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控。从实际出发来讲,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控需结合不同人力资源基础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进行系统性分析,从人力资源引入环节入手到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实践引导的各个方面,都应当以科学的方法调整方向,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发挥出人力资源经济管控工作作用。
1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特征与功能分析
1.1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应用特征
从基本特征上来讲,人力资源流动量大、差异化趋势明显,因此,相对来说表现出一定的稀缺性特征。从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员工既是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主体,也是能够影响企业发展走向的群体[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时若想融合经济管理理念,需了解人力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引导、科学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价值。同时,稀缺性特征还要求企业在融入经济管理模式时,要保持团队品质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另外,企业还应当维持人力资源团队的平衡状态。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特征还表现在适应性特征及人力资源进入企业后,必然具备一定的为企业服务发挥作用的能力。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团队建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可结合员工所学专业以及实践能力对比观察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通过有效管理和科学调节达到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作用这一目标。这种结合实际最大化挖掘人力资源价值的思想,也是经济管理模式所具备的典型特征。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落实中,只要本着这一原则对人力资源团队进行吸收和建设,就能够发挥出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
1.2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功能分析
经济管理模式下,主要采用经济计量结合数据模型计算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研究[3]。其所应用的经济学模型以胜任力模型为典型代表。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济管理模式更加强调从管理服务和实践决策两方面入手激发人力资源潜力,为人力资源价值功能分析提供支持。具体来说,经济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分析工具包括投资分析工具、人力资源价值分析工具、人力资源成本分析工具以及投资与决策分析工具。上述工具不仅能够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和信息分析,为企业决策者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团队培训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也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能力,更应当注重人力资源的责任心、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时,方式方法要更加灵活,参照指标应当更加清晰明确,这也是经济管理模式与常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动力。同时,有了经济分析数据的支持,也能够帮助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的功能发挥效果以及人力资源团队的质量进行有效衡量,表1为常见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统计表。
通过对上文经济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可知,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的资源,其在基于经济成本视角进行管理时,能够最大化地激发人力资源应用潜能,并且从多角度实现人力资源团队实践价值与潜在价值的分析。另外,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专业工具也能够基于人力资源的薪酬体系、创造价值以及人力资源流动成本等细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另外,投资决策分析工具主要发挥在人员选拔、人力资源团队结构体系构建时,起到精准筛选的作用。可见,立足于经济主体以及成本控制视角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更加精准、更加实际、更具有全面性的优势,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结合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客观需求,合理选择管理工具进行应用,发挥出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势。
2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下企业常见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企业内部治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时,要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充分分析。从实际出发来讲,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现货市场。在此种企业结构中,代表性主体为一线促销人员。对于这类员工来说,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低,且这类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工作的重要性也相对较低。因此,人员流动不会对整个市场结构和企业内部结构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初级团队市场。初级市场是内部治理结构中,员工素质相对处在更高层次的市场环境,员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虽然有所提高,但也并不居于核心地位。在此种企业市场环境中,更加强调通过团队协作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员工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是人力资源团队构建时所关注的要点。三是义务市场。此种市场具有典型特殊性,在员工个人能力和价值结构关联紧密性方面更强。企业可对员工价值基于员工所创造的实践价值进行精准评估。在此种市场中,以律师为典型代表,人力资源需在专项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下,才能发挥个人的实践能力。四是关联团队市场。在此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员工的专业素质层次要求也并未达到最高水平,但仍然对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提出了较高要求。表2为企业常见内部治理结构信息统计表。
3 人力资源管理中经济管控方法应用要点策略分析
3.1 转变理念,积极实现企业改革
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力资源团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现阶段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团队建设模式非常重要。而从经济管理角度上来说,管理者思想观念、基层员工思想观念都需要实现全方位转变。因此,需从企业内部入手找准切入点,调动多方面资源为企业改革提供支持和服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着重做好问题总结与分析。结合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从其人力资源成本、潜力挖掘、价值创造等经济学角度对人员团队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在企业改革时,从员工思想认知教育、员工工作责任心教育、员工企业归属感教育等方面入手,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环境氛围营造促使人力资源团队实现观念转变,为企业改革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关于企业内部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实现制度改革及结合现阶段经济管理中对人力资源团队价值创造的衡量指标,通过管理制度优化调整,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二是注重企业内部先进技术思路的改革与引进。从现阶段企业生存环境方面来讲,高新技术人才、高新技术设备资源是现阶段需求量较高,能够支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也应当向这一趋势和方向贴近,通过价值创造、数据分析、成本控制效果分析实现企业内部各环节改革优化。
3.2 注重人才管理中招聘工作的开展,选择科学合理的招聘选拔模式
招聘工作的开展是人才选拔的基础要点。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上来说,招聘环节开启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流程也会同步启动。只有企业在前期人力资源筛选时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确保企业所选用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循环的良好状态。选拔招聘方式是影响企业招聘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人力资源选拔环节需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在前期初步筛选阶段,应当详细分析、规划企业内部现有竞争岗位,结合市场环境合理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必要时,还可聘请专项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以及相关专家辅助完成招聘计划的制订落实工作,为招聘符合企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4]。二是制定具体竞争岗位的人才选拔程序,为招聘选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选拔时,企业决策层工作人员、企业固定岗位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都需要不同程度参与招聘评议工作,以便从更加宏观、更加具有综合性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质量和招聘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人力资源选择。三是适当拓展招聘渠道,积极从人员实际能力、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从社会团体中选拔可用人才,提高专业人才在团队中的占比,为不同社会就业人员提高就业率提供支持。这也是引进多元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表3为人力资源篩选环节工作要点内容统计分析表。
从经济管理角度上来说,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只要具备实践工作经验,并且从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具备复合型工作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需求,就意味着其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促进企业发展获得更加充足稳定的动力。
3.3 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有效性
信息化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主要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基于经济管理模式推进应用,需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技术,完成好多样化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能够基于先进技术和系统为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调整,员工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分析就能够为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职业规划提供重要支持。并且从实际出发实现员工个人晋升机制的系统性分析、晋升发展趋势的有效研判,以便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节约和人力资源潜力的最大化挖掘工作的实际出发,发挥信息技术与平台的积极作用。同时,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有效性得到提升。图1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培养结构图。
上述模型的构建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利用信息化平台,结合企业员工经济管理模型背景下的各项基础数据,进一步实现胜任力模型构建。可见,基于数据信息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能够更加清楚地定位企业人力资源能力需求,并且结合各方面需求对员工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进一步指导员工完成好职业规划工作。同时,胜任力模型也能够辅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员工基础能力水平发展趋势制定各岗位人力资源晋升机制,发挥出立足于经济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企业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经济管控方法在实践运用时需借助多方面工具。且管理者也应当对先进管理理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更加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依托关键性经济指标为人力资源管理控制提供支持。并积极通过模型构建,为更加灵活全面地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J].环境工程,2021,39(6):258.
[2]卢璟,刘颖,王蔷.新时期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指南》[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221.
[3]刘娜欣.共享经济视角下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饲料,2021(20):146-149.
[4]聂琨.新经济时代下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绩效管理》(第四版)[J].塑料工业,2022,50(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