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县郑梁梅小学(223400) 于锦喜
学习迁移,也是一种学习训练。它是指把既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甚至是思维,从一种学习状态引入另一种学习之中,使得新的学习活动有所突破,获得新的发展。这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完善认知构建的有效策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迁移策略的使用,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地运用于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实现学习的突破,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谈谈学习迁移对学生理解两位小数加减法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
温故而知新,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新知,就得巩固好旧知,温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手段探究新知。这样有助于打破新知学习的困局,让整个学习活动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温习回顾,力求让他们在复习环节中思维得到强化、知识得到巩固,并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
师:你记得小数吗?说出一两个给大伙听听。
生1:零点六,三点二。
生2:一点五,四点九。
生3:九点八,零点三。
师:这些都是小数,你对它们的认识有哪些?
生4:0.6 是一位小数,表示6 个0.1,也是6 个十分之一。
生5:0 和6 中间的那个点是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生6:0.6和0.60、0.600是相等的,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课件呈现0.3+0.4、0.9-0.1、1.2+2.3、1.8+0.2、1.7+3.3等算式)
师:像这些算式,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自主练习,并与同伴分享计算心得)
生7:这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生8:必须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就能保证数位对齐?
生9:是的!小数点对齐,那它左边的第一位个位就对齐了,右边的十分位也是对齐的。
师:真好!那我们能把这个宝贵经验用在后面的问题研究中吗?自主阅读屏幕上的文字,从中能了解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
温故而知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基于此,笔者设计三个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回顾已学的知识,在回顾中唤醒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经验。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小数。看似一个不起眼的环节,却蕴含着大玄机。试想,学生如果连小数的记忆都没有的话,他能说出小数吗?这无须赘言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能够唤醒学生脑海中沉睡的小数,又能丰富学生的认识,再加上每个人的认知不尽相同,这就有效拓展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小数的认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回忆起小数的基本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性质等,从而更好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第三个环节,引导计算。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原理,为后续探究两位小数加减法提供知识和思维的支持。同时,通过解读数位对齐,再度强化小数点对齐这一认知,让学生对小数计算的理解更加深刻。
用好学习迁移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劳心费神。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例题中,教师基于学生实际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在经验迁移、方法迁移的基础上,更科学地探究两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样能引导学生将整个小数加减法前后的学习进行融合,完善认知构建,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理性,富有灵性。
师:同学们阅读了例题1,梳理出很有价值的信息,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对于6.45+4.29和6.45-4.29,你们计划先研究哪道算式呢?
生1:加法比较简单,就先研究加法算式吧!
师:好啊!我们一起来研究6.45+4.29。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生2:我发现这道算式的结果要比10多一些。
生3:这不是很明显的吗?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6,另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4,合起来不就是10 了吗?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师: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思考与计算吗?
生4:可以用元作单位来进行思考与计算。由于这是两位小数,所以用角作单位,不就是一位小数了吗?一位小数的加法我们会计算,即6.45 元=64.5 角、4.29 元=42.9 角,合起来就是107.4 角,等于10.74元。
生5:这样也行。那不如直接用分作单位,变成整数加法,不是更简单吗?
生6:也可以用小数的计数单位来思考与计算,即6.45 有645 个0.01,4.29 有429 个0.01,合起来是1074个0.01,是10.74。
生7:我们为什么不用竖式计算呢?它是很简单的,只要先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然后从百分位开始加起,满十进一。
师:听了这么多的思考与解答,你想说些什么?
生8:他们的思考都有道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数位对齐。只有数位对齐了,计算才会正确。
师:你真不得了啊!把老师的话全说完了。你们听明白了吗?把它告诉你的同伴!
……
迁移得当,则效益倍增;反之,得不偿失。上述教学,笔者采取开放式的探究学习策略,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用好经验与知识迁移,积极地去探究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可喜的是,学生的表现非常抢眼,整个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把小数从元化成角、把两位小数化成一位小数,直接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上来,这样他们有更丰富的经验、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课堂充满智慧。同样,最后学生的归纳和总结更是可圈可点,他们用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技能,直接推想出两位小数加法的计算原理与方法,为他们建立小数加减法计算思维模型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理解方能越来越深刻,认知构建才会越来越完善。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通过比较、梳理和质疑等活动,使学生对算理的领悟越发透彻,认知构建愈加完善。
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想。
课件呈现: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1)7.8+1.02=1.80 (2)2.36-0.88=1.58
生1:第(1)题是对的,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生2:怎么是对的呢?它的数位对齐了吗?
生3:哎呀!我怎么把数位对齐忘了呢?错了,错了!小数点要对齐。
生4:是啊!小数加减法必须要把小数点对齐,才可以进行计算。第(1)题的正确答案是8.82。
生5:第(2)题的小数点对齐了,做到数位对齐,那计算肯定是对的。
生6:不对!先算百分位上的6 减8,不够减,就要从十分位上借1再减,这时十分位上不是3,而是2;这样应该是2减8,再从个位上借1,变成12减8,最后的结果是1.48。
师:经过学习,你认为两位小数加减法与一位小数、整数加减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7:这三者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必须保证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生8:小数加减法计算必须做到小数点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数位对齐。
生9:小数加减法末尾的0 是可以舍去的,而整数加减法末尾的0是不能舍去的。
……
深化理解不是凭借机械记忆就能达成的,需要不断进行辨析、反思才能领悟的,才能悟透的,才能够达成目标的。所以,笔者在本课时教学的最后环节,组织学生对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进行反思。首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应的计算题进行判断。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会在不同的练习解读中,发现小数点必须对齐才是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前提;同时,要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计算方法应用得当,才能保证整个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如上述第(2)题的错误,是没有准确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导致整个计算出现错误。当学生经历两个计算案例的判断和分析后,能深刻理解两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对计算方法的领悟也会更加透彻。其次,引导反思总结,促进认知构建。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回忆,使整个学习过程得到梳理,相关的知识要领得到重现和温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整数加减法以及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整个过程进行比较,能让他们在辨析中更好地建立加减法的思维模型,更科学地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建构认知体系,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践演练的谋划。因为只有在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和思考解决中,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是否扎实、理解是否准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感悟知识的由来,明晰知识的本质,实现有效学习、智慧学习。
师:同学们的学习表现真棒!想不想用学到的知识去挑战一下自己呢?
课件呈现问题:琳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不小心,把一个加数4.7 写成了4.1,这时她计算出的结果是6.5。你知道这个计算原来的和是多少吗?
生1:这个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粗心一点儿就会发生错误。
生2:一个加数4.7 被错写成4.1,那么,另一个加数有没有抄错呢?
生3:肯定没有啊!题目也没有提到另一个加数。
生4:那一个加数加上4.1 后,得到的结果是6.5,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没有抄错的加数给算出来呢?
生5:可以的。这个加数等于它们的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即6.5-4.1,计算出结果是2.4。
生6:这就容易了。没有抄错的加数是2.4,抄错的加数是4.7,那原来的算式就是2.4+4.7。只要把它计算出来,就能得到正确的和了。
生7:原来,小数加减法还可以这样用啊!
生8: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感觉还是要细心地观察算式,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要抄写准确,这样计算才不会出现错误。
生9:是的!要养成认真读题,认真写数的好习惯。
师:看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下面的这道题,你们能进行思考和研究吗?
……
引导学生用好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构建有活力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从上述教学不难看出,在巩固教学环节,教师所做出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所选用的例子也是很有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两位小数加减法的理解,而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迁移的作用,让学生有能力、有经验去进行迁移探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灵动、更有底蕴。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系列的巩固训练、说理训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训练中思考、比较和归纳,提升他们的思维活力,让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