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堂
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县之一,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年游击战争的活动区域,党史资源非常丰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县委党史办办公室主任岗位上工作了11年, 与办公室全体同志走遍了近半个中国和炎陵苏区的每个村寨,征集了几百万字的党史资料。
1999年12月,我退休回到家里,有了充足的时间,开始撰写党史文章。20多年来,我在全国80余家报刊图书发表纪实文学、论文200余篇,这不仅为炎陵县党史学习、传统教育提供了资料,也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
为红军标语博物馆撰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酃县有过统计,全县遗存下来的红军标语达8400多条,民主革命时期,它为 “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心干”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我在下乡征集资料时,随时随地可见这些标语,有的是用红土写的,有的是用石灰写的,还有一些寓意深刻、构图简洁的漫画。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的被后写的标语所覆盖,有的在风雨侵蚀中剥落或坍塌。1990年,县文化部门与党史办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普查,全县尚存完整、清晰的红军标语还有300多条。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经过20年的努力,2011年6月,全国第一座红军标语博物馆——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展出的300多条红军标语,都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出来的。2012年,红军标语博物馆被授予“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我几次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再次面对“中国共产党是替工农及一切贫苦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红军不损坏工农一点东西”等红色印记,深深感受到当年共产党人、红军战士的坚定信仰和对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感,也让我想起红军标语背后发生的很多故事。随后,我把当年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了《红军标语背后的廉政故事》一文,当即被《清风》杂志采用,发表在当年第11期,并先后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史文苑》等报刊转载。红军标语博物馆的同志说,你的文章写得好,为廉政教育注入了实质性内容。
受聘担任特约指导员
2014年5月,我把刚出版的作品集《红土春光》送到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吴安平手里,他看完后,和我聊起了炎陵地方党史。我滔滔不绝讲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七次来酃县的情景,叙说了何孟雄、张经武、张平化、郭春涛、廖海光等炎陵籍开国将领和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吴政委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他高兴地对我说:“国防教育是县人民武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你懂炎陵党史,又当过教师,正是人武部需要的人才,你就协助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吧。”党史工作的任务就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搞了十多年党史工作,晚年还能为此做点工作,也感到高兴,于是满口答应了吴政委的要求。不久,县人民武装部正式聘我担任特约指导员,每年给入伍新兵上一次党史课。我把新兵带到红军标语博物馆,一边参观,一边讲解,参观之余,一些新兵还拉着我坐在一起,问这问那,我都一一回答,解决他们的疑惑。
当年,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来到炎陵,拍摄了这一镜头,作了报道。随后,吴安平政委又陪同《国防教育》记者周仁来到我家采访,感谢我对国防教育作出的贡献,并撰写了题为《胸怀红土情 醉心红文化》一文,发表在当年该刊第11期。
作品受到各种奖励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为了把党史学习引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县委决定把学习中共党史和学习地方党史结合起来。炎陵籍的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与李大钊、陈独秀有过密切交往,1931年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刚到任不久的县委书记尹朝辉得晓后,通知县委办要我写篇何孟雄的文章。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撰写了一篇题为《何孟雄的历史功绩与坎坷人生》的文章。文章转交后,书记十分高兴,组织县委班子进行了学习,并率领县委一班人赴中村乡参观了何孟雄舊居。
当年10月,“湘籍建党先驱与伟大建党精神——纪念中共湖南支部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我撰写的《论何孟雄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性贡献》一文,获得优秀论文奖,同时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退休20多年中,我不少作品受到各种奖励。2006年,我执笔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炎陵县历史》第一卷(1919—1949)获得湖南省党史优秀成果奖和中国档案学会文献史料汇编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年我撰写的论文《张经武对和平解放西藏的贡献》获“纪念湘南学联成立10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2022年,秋收起义95周年,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举办“秋收起义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研究”主题征文活动,我撰写的论文《秋收起义与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又获得优秀论文奖。
二十多年红色文化相伴,给了我深刻的党史教育,陶冶了我的情操,赋予我无尽乐趣,大家都说我越活越年轻。
编辑/欧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