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金鑫
随着我国通航产业发展和临空经济区建设不断推进,航空小镇建设逐渐受到关注。航空小镇建设主要以机场为核心,外围配置“社区+配套”的城市组团。在我国,航空小镇的本质是依托临空经济而生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引领新型城镇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引发建设热潮,带动航空小镇发展。航空小镇规划建设遵循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临空产业优势,通过航空机场运营拉动相关产业集聚,引领特色城镇化发展。
我国航空小镇现阶段发展多重产业、轻内涵,缺少与当地资源的融合,风貌特色脱离实地,造成辨识度不足、地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航空小镇建设过分强调航空产业配套服务,忽略本地居民需要,在功能上造成对内与对外的分离。航空小镇作为特色小镇之一,其诞生与发展基于地域文化。小镇建设若未融合文化及传承文脉,将会出现城市意象与城市结构模糊、城市风貌与其他地区趋同以及持续发展后续力缺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呼和浩特新区机场航空小镇为例,探寻地域文化视角下航空小镇的城市设计策略,指引航空小镇特色化建设。
地域文化是各个区域最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化模式,是经过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地域特色的浓缩与体现。地域文化具有传承与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归属感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中心角色日益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城市提高竞争力的共同选择。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认同,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呼和浩特新区机场航空小镇是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及进一步向北开放所打造的自治区对外开放旅游门户和现代化临空经济区。基于呼和浩特新区机场的职能特征,将地域文化与临空经济结合,更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宜居职能的构建,可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
1)航空小镇作为呼和浩特门户,应充分发掘与展示地域文化,构建城市文化魅力体系,对促进航空小镇形象立体化及人文氛围营造具有较强作用,可起到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2)航空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可助力航空小镇特色文化形象构建,优化小镇生态环境,推动航空小镇宜居功能建设,达到“以城聚人”的目的。
3)以航空服务、会议会展、物流运输、保税金融等为主的临空经济产业,具备信息交互高效的特征,有利于本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地域文化与临空经济的结合将更有利于航空小镇在区域经济链条中特色形象的建立,可提升小镇软实力、保障小镇可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在历史上便是多向交流的塞北文化中心,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此地汇聚与创新,充分体现生态、融合、创新、开放、兼收的文化特质。其中,草原文化是呼和浩特的主流文化,草原人民游牧、逐水而居的生存特点造就了草原文化尊重自然的特征。不同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草原文化注入元素和活力,故多元包容是草原文化的另一特征。蒙古族是草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传承者。
基于呼和浩特的文化特征梳理,可从3个方面深入挖掘其地域文化并加以利用:加强对文化特质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特色;重新对文化内涵进行引申与创新,将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对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传播,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共生,构建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见图1)。
图1 呼和浩特新区机场航空小镇地域文化构成
草原文化具有尊重自然及重视草原、森林、山川、河流等特性,其先进的生态理念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启示。呼和浩特新区航空小镇位于平原地区,小镇西南两侧为河流生态廊道,东北两侧与城市农田相邻,形成“四方临野、碧水青川”的生态格局。片区内有集中连片的乔木林地,具有较好的生态本底。航空小镇建设应在现状生态本底基础上强化蓝绿系统,保护现状树林、草地、湿地、河流,基于生态本底进行城市格局构建。在区域规划上,城市应遵循中国传统山川构图文化,利用自然要素确定中轴方位与走向,并将中轴作为塑造城市风貌、激活区域经济活力的载体;在城市布局上,以树林形成的生态骨架为生长基础,将生态斑块重塑为城市内部草原风光带或城市森林公园。
草原文化的核心内涵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草原文化是草原经济的产物,草原经济是草原文化的基础,故草原文化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小镇发展应以临空产业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将地方自然、人文特色与临空特色结合,扶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地产业,积极发展草资源型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发展风能、大数据、云计算、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体现草原经济特色的新型产业。
蒙元时期,草原文化积淀了大量元素,涉及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提炼上述历史文化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建设,可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内涵。
在城市建设方面,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内涵构筑城市场所,可加强人们对历史故事的了解,使地域历史文化得到引申与传播;在城市建筑、景观、街道建设中适当融入民族吉祥图案,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在产业发展方面,可提炼文化元素中的艺术表演、民俗节庆、传统手艺及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以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为载体集中静态地展示传统手艺、知识及历史等文化资源;以影剧院、歌剧院为载体动态呈现蒙古特色歌舞艺术;以大型公园为载体,以互动体验方式开展民俗节庆活动。
呼和浩特新区航空小镇的城市设计,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在生态格局、产业构建、风貌特色3个方面,提出文化特质延续、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元素传播的设计策略,以满足小镇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需求,落实高品质服务、优质生活环境等设计要求。
如图2所示,在尊重周边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充分保护河流、草原和林地等自然景观资源,将航空小镇绿地系统与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紧密衔接,凸显草原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
图2 呼和浩特新区机场航空小镇自然生态格局
1)外围生态空间 包括机场与航空小镇之间的生态示范基地与滨河生态公园体系,通过塑造多维的生境本底,使机场、小镇与自然充分融合。生态示范基地依托机场建设,利用现有草原资源发挥生态可持续研究和生态旅游功能。滨河生态公园体系沿生态河道营造生态游憩空间。
2)内部生态空间 通过中央公园序列引入城市南北侧的草原,打造“入城草原”,构建多层级的景观系统和多元化的游憩体系。在航空小镇内部,通过片区公园、单元公园、带状公园、广场等城市开敞空间共同构筑面向本地的生态绿地景观,营造“自然美、居者和、访者悦”的城市景观特色。
航空小镇规划以航空产业为基础,并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整合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深度挖掘草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等,提出构建由草原健康产业,草原会议会展产业及旅游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产业,草原历史文化展览、艺术表演产业等组成的体系。
整合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通过“生态空间”“地标体系”“活力街区”3类空间体系落地产业资源:①生态空间,利用外围生态空间规划草原主题乐园,并将其作为开展草原民族主题秀表演、草原音乐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等民俗节庆活动的空间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内部公园体系以“生态草原、文化草原、科技草原、创意草原”为主线,设计多样的草原节庆活动与文化产品,丰富小镇生活,彰显地方特色;②地标体系,地标体系是展现航空小镇创新与本土文化的窗口,包括草原空港经济对外交流展示、产业资源交互、平台共享共览和本地文化展示等功能;③活力街区,活力街区在对接机场服务的同时满足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见图3)。
图3 呼和浩特新区机场航空小镇文化产业空间体系
如图4所示,为使公共建筑和活动场所体现草原文化特色,应将多元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中,达到传承、发展与丰富地域建筑民族性的目的。标志性建筑注重传统文化意象的传承,故应加强蒙元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民族传统服饰、生产生活器具进行抽象符号化后,将其作为建筑设计语言。坚持“公建重于居住、顶底重于中段、边角重于内部、小品重于建筑”等原则。建筑设计加强对于屋顶、檐口及窗套、门套的特色设计;整体运用简约的现代语言,体现草原疏朗大气的建筑风貌。
图4 民族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分析
为营造富有草原特色记忆的色调,建筑色彩整体采用低彩度、暖灰色基调,以白色系列作为建筑立面的主色调,作为草原民族圣洁的象征,紧邻城市蓝绿空间的建筑界面采用明度较高的色彩,营造“城绿相融”的色彩氛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临空地区将成为融入全球经济链条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故加强临空地区的文化特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小镇作为临空地区的建设类型之一,其规划建设应顺应此发展趋势,发挥特色小镇优势,将临空经济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塑造更立体的文化形象,对构建城市形象、增强经济竞争力、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