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配式装修的既有住宅内装改造产品化设计思维研究

2023-11-20 01:39薛新广张仕玉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品化部品工法

薛新广 张仕玉

0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住宅存量巨大,旧房翻新装修需求迫切。传统改造翻新方式以手工湿作业为主,施工周期长,质量过度依赖现场工人技术水平,装修污染问题层出不穷。装配式装修是新型工业化建造的最好诠释。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推动及市场认可度提升,装配式装修在新建建筑领域应用广泛,在既有住宅改造领域也存在少量探索性尝试,其高品质、高效率的特点高度契合住户对提升居住品质的需求。与传统装修方式相比,装配式装修的现场施工更简化、质量更可控。这种基于部品化、模块化的“简化”对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将传统装修中的大量工作“前置”至内装设计、技术策划及部品生产环节。“简化”对内装设计师提出新挑战,需设计师在内装设计过程中既注重室内空间的重塑及装饰效果的呈现,又具备产品化设计思维。本研究探讨装配式装修在既有住宅改造中的适用性策略,通过实际案例,从装配时序、工艺工法、部品成本等方面论证产品化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1 既有住宅内装改造概述

1.1 既有住宅现状

自1949年以来,我国住宅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多数既有住宅已无法满足居住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房屋破旧、功能不完善、房屋布局不合理、人性化设计缺失。

2)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结构及管线设备老化严重。

3)房龄长、失修失养,存在墙体开裂、渗水漏水现象。

1.2 传统内装改造的问题

目前,既有住宅内装改造主要以传统装修模式为主,工业化程度极低,施工周期长、噪声大、污染控制难、事故频发。

1)装修方式主要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效率低、品质不稳定。

2)大量使用水泥、陶瓷等高耗能建材,能源消耗高,每年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3)装修施工噪声大、扬尘多,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居民投诉率高。

4)改造施工周期长,湿式工法不利于二次改造更新。

5)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超标,严重影响居民健康。

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装修服务类投诉共11385件,较2020年同比增长34%。原因在于装修市场成本不透明、现场过度依赖工人手工技艺等,亟待通过工业化新工艺、新技术替代手工技艺。

1.3 既有住宅内装改造应用装配式的特点

1)区别于传统装修工艺 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均以产品为中心,由独立的标准单元构成,集成化程度高、施工精度高、施工误差小。因此,装配式装修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既有住宅改造类项目的测量数据多基于初步测量及极短拆除时间内进行的二次测量而获取,无法一次性满足集成化较高的装配式部品下单需求,相较于新建建筑装配式内装工程,变相延长了整个施工周期。

2)区别于传统装修管理模式 装配式装修优势在于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及模组化安装,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其工作时序前置,将大量现场施工前置于设计端与工厂端。因此,前期基础测量数据获取与图纸深化工作极为重要,此阶段工作应为图纸深化预留充足时间。目前,多数设计师仍以传统装修设计为参考,偏重方案设计,忽视基于产品思维的深化设计,导致施工图深度不足,无法将现场实际情况反映在图纸中。另外,工厂仅解决90%的标准化问题,10%的非标准化收口再次遗留至现场施工端,造成现场大量耗时,无法发挥装配式装修快速、精细及品质优势。

2 基于装配式装修的既有住宅内装改造产品化思维

2.1 装配式工法对既有住宅内装改造的适应性

既有住宅建成年代不同,基础条件相差较大。相较于新建项目,既有住宅内装改造对工法的控制更严苛,故应在既有住宅限定条件下发挥装配式工法优势,适应性地解决业主需求。这种适应性包括以下层面。

1)技术成熟,满足功能性及安全性要求。

2)尽可能与传统工艺相近,减少空间占用。

3)适应性强,可适用于改造类现场的基础条件。

4)因地制宜采取局部干法与设计方案相结合的策略。

2.2 综合成本对业主接受度的影响

既有住宅内装改造类项目直接面对小业主端,其对成本和品质的考量更趋理性,易接受成本调剂。

1)材料成本 装配式工法略高于传统湿作业工艺。

2)人工成本 传统湿作业对工人技艺要求较高,人工成本亦较高。装配式装修现场施作时间短、用工少,一旦形成规模化效应,综合成本可低于传统装修。

2.3 工艺工法优化策略

装配式装修优势为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及模组化安装。在既有住宅内装改造中,项目体量被分割为分散的限制空间单元:场地基础条件差、尺寸误差大、作业空间有限,故在工艺工法层面考量既有住宅内装改造的适应性策略尤为重要。

2.3.1 安装工序对部品收口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工艺,装配式装修更注重安装时序及各模组间的兼容性(见图1)。设计安装工序不同,收口件的适配选择及安装逻辑存在差别,以上问题若在现场解决易出现失误。

图1 装配式部品安装时序分解示意(图片来源:网络)

2.3.2 以降低现场实施难度为设计出发点

通过巧妙的通用收口部件及科学的工序设计实现微误差调节,既可降低现场操作难度,缩短施工周期,实现精细化、品质化整装效果,又可通过部品工艺收口优化施工效率,降低对人工技术的依赖(见图2)。

图2 科学合理的工序设计(图片来源:网络)

2.3.3 以因地制宜实施策略为导向

管线分离是装配式装修特征之一,其既可避免对结构主体的破坏,又有利于改造更新。在既有住宅改造项目中,管线分离对室内净空间占用较多,不被业主接受,故采取以下策略。

1)集中点位设置设备墙 针对大量管线布置集中部位设置设备墙,如电视背景墙、床头背景墙及水电点位集中区域进行集成设计,将装饰造型与设备墙相结合,既实现管线分离,又减少对室内净空间的影响。

2)分散点位结合木作预留 在固定家具部位设置出线口,将预留插座点位与木作柜体集中设置,既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占用,又避免对结构墙体的开凿破坏(见图3)。

图3 插座与机电点位相结合(图片来源:网络)

3)无线开关控制技术 稳定的无线开关控制技术可取消控制面板与灯具间的连管连线,既可轻松实现灯具的双控或跨空间控制,又避免对结构墙体的剔凿(见图4)。

图4 无线开关控制技术(图片来源:网络)

2.4 体验差异对业主感受产生影响

装配式工法采用复合架构单元,故构造质量更轻,对楼面结构施加的荷载更小,在感官体验与质感反馈上也更具品质感。以干法架空地面为例,因其构造具备缓冲弹力,在走踏、防摔体验上对老年人和儿童更加友好。由于其复合缓冲构造及架空层的空气隔声层加持,整体隔声效果优于传统湿作业地面,因此对楼下邻居更加友好,进而降低邻里纠纷。

装配式装修采用规范化收口策略,可提升工艺品质;柔性化设计,微误差调节收口件可降低现场施工难度。装配式工法适应性应用策略是装配式装修从业人员尤其是内装设计师必须了解的产品化设计方法,对推动家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兴东街项目装配式内装改造案例

文兴东街项目是中日既有住宅改造合作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1978年建成,主体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18m2,净高2.58m,业主为退休夫妇2人。

设计师从居住现状(客观条件)和业主需求(主观意愿)入手,采用架空地面并结合地送新风系统、整体卫浴、软膜天花及排水立管诊断更新等新技术,使既有住宅装配式装修改造适应性应用研究得以落地。

1)室内为框架结构,墙体均为非承重墙,可利用木作实现空间分隔及满足大容量收纳需求(见图5,6)。

图5 项目改造前后平面对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项目改造后实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独立整体淋浴间和盥洗区实现三分离设计,同层排水改造可有效避免纠纷。

3)室内改造涉及大量水电管线,原有卫生间与室内地面存在19cm高差,基于此,设计师结合业主需求增加新风,采用扁管式新风管道(不足2cm厚)地面新风系统,地送风管线、给排水管线、电气管线与装配式架空地面相结合实现管线分离,在充分利用架空层的同时,还可在业主摔倒时提供有效缓冲。以上设计与超薄软膜天花相结合,既有效降低视觉压抑感,又实现管线分离,避免因穿梁走管破坏主体结构。

装配式工法适配应用是既有住宅内装改造的重大难点,应在结合业主诉求及项目实际基础上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而非一以贯之。

4 结语

当前,装配式装修主要以新建保障性住宅、公寓、医院、酒店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应用场景为主,在商品住宅中尚面临市场应用检验,除技术成熟度外,还受业主居住习惯、新技术接受程度等因素影响。装配式装修产品数量与类型虽有所增长,但拥有成套技术体系及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设计师的产品化设计思维及产业化装修技能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新建建筑领域,装配式装修可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前介入,与其他系统同步设计,便于各系统间更好地匹配。既有住宅的功能布局、主体结构、管线接口等基础条件已定,内装改造局限性较大、标准化程度较低、综合成本较高,制约了装配式装修在既有住宅内装改造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及市场接受度的提高,设计师产品化思维的形成及产业化技能的提升,装配式装修行业必将实现多样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其规模化效应可有效降低综合成本,进而适应更多应用场景需求。

猜你喜欢
产品化部品工法
空间天线产品化在“资源”系列卫星上的应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型号与产品化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探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勘 误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重大主题报道的产品化思维——《生活中的价值观故事》的探索和思考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探索研究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MJS工法与冻结法结合加固区温度场研究
弯道加速——筑福集团的房屋安全产品化创新之路